品古典诗文 赞坚贞义女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以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低下。但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下,也不乏抗争女子的出现。
  自古多情女子负心汉,面对不幸,敢于控诉与抗争的女子,是生活的强者。《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最早的一首弃妇诗,《氓》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奇女子。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回忆往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当初她被男子表面的忠厚老实所迷惑,沉溺于爱河。婚后男子“士贰其行”,女子“靡室劳矣”,男子却“至于暴矣”。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最后发出一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可以把一个虚伪男子的爱情看得那么透彻,实在是不简单。
  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要承受怎样的冷嘲热讽才可以具有独自回娘家的勇气?离开是她最后的抉择,出走,毕竟还有一线希望。她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子,更是空谷里的奇葩。
  到了汉代,婚姻礼法还是沿袭先秦之风,汉代的女子,不仅要受先秦传统礼法的约束,还要受到“三纲”“五常”等伦理规范的约束。《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受到家长的遣归就在情理之中了。刘兰芝不拘礼节,自作主张,挑战焦母的家长威严成为众多具有反抗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女性中最具光辉的形象。
  从她的自述中可以看出刘兰芝勤劳聪明,能裁衣,能演奏,甚至能诵读诗书,就是这样一个“小家碧玉”型的女子,却在焦母的苛刻要求下过着自己苦难的生活。尽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无怨无悔,忍辱负重“大人故嫌迟”。在婆母怒不可遏时,她尽管对丈夫缠绵依恋,还是上堂拜别,她不卑不亢地请归,面对“堂上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的情况刘兰芝镇定从容,没有掉一滴眼泪,没有流露半点可怜相。面对县令差人作媒,她婉拒,由此可见刘兰芝忠于爱情,不慕富贵,处于弱者和被压迫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她以生命来作最后的抗争,她是一株倔强的梅花,即使花瓣飘零也幽香。
  与之相比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属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她超越了刘兰芝的柔弱无奈,更多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对生活理想的执著追求,她真诚而热烈地爱着李甲,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幻想,对自己命运多舛,本是成竹在胸,裕如应付的,对孙富的恶毒行为和李甲的忘恩负义思想准备不足,当她听到李甲“但反复思之,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现,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以见吾父母,而思卿亦得所天”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没有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剧,却只冷笑一声,由此可见杜十娘的无比镇定和刚强。当她“脂粉香泽,用意修饰”准备严妆以赴死时“微窥公子”,看到的竟是李甲“欣欣似有喜色”,更坚定了她的决心。杜十娘虽是被侮辱被损害者,但她在精神上并没有沉沦,她厌恶献笑承欢的生活,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她决不把自己当做他人的附属品去向孙富赎买,她不愿为了再失去自由而向罪恶势力俯首就范。
其他文献
古文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可以削弱,这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争论点。《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答案:适度强化古诗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一是传承中国文化,二是形成文化积淀。  有了这样的目的,试想,古文学习能削弱吗?显然是不能的,不仅不能,还应该增加。既然古文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学好文言文呢?古文学习是中学生的一大难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对孪生小姐妹走进了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那里是个坏地方!另一个跑回来却说那里是个好地方!问及原因,前一个孩子说那里的每一朵花下面都有刺,后一个孩子却说因为那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千世界,芸芸万物, 都是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就如我们作文的批改。“精批细改”,教师就成了进玫瑰园的第一个小姑娘,学
在中国古代绚丽多姿的文学花园里.送别题材的作品就像一枝美丽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这类文学作品。运用特定的情景表达.营造浓浓的送别氛围,或写实,或想象,或寄托,把人物离别的真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而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能够更上一层楼。在
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8年第12期上发表的《项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人物》中,毕泗建老师对项伯在鸿门宴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系统的梳理,但他把项伯当作项羽的部下来看待
老舍先生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这正说明了日积月累的重要。不少的语文专家学者也在作文教学改革实验中表明:作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练笔。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介绍作文教学时说:“因为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作文便可少写。”可见,魏书生重视的就是课外练笔。聚沙成塔,学生作文自然就有了源头活水,动笔之时
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诗圣”和“诗史”.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伟大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