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rou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心理障碍对学生英语听力理解产生的影响是构成听力水平的主要因素,要突破这些阻碍因素,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听、多读、多实践,并培养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英语听力 听力教学
  
  听,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听力在英语考试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这就要求英语教育工作者把对学生的听力训练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即便我们每一节课都注意到了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却总有部分同学“耳”不够“聪”,考试时听力部分失分率高于其他题型。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成为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实际而又迫切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影响学生听力有如下因素:
  第一,语言因素。语音是影响学生听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如果有许多音素发不准、分不清,必然会造成误读、误记单词,进而造成连锁式的语言听辨——语言理解——话语判断等一系列错误。语言上的其他问题,诸如重音连续、失去爆破音、音的简化与弱化、语句重音和语调、英美语言之间的差异等许多语言技能和知识方面的问题也是制约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
  第二,词汇和语法结构因素。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对语法结构的听辨能力,是很难把英语听懂的。另外母语的干扰与自身语音素质不高也影响着听力水平。汉语句子的顺序和结构远不同于英语,学生在听的同时,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因而影响反应速度,理解程度的记忆效果,造成了言语听辨和言语理解上的障碍。
  第三,非语言因素。主要是指学生所拥有的,与所听的内容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等。对中国学生来说,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少学生往往是因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而理解受阻。
  第四,心理因素。实践证明心理障碍对学生英语听力的理解也会产生影响。潜在的心理障碍,常让学生感到没有把握,导致紧张、烦躁不安,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这些影响听力的因素不解决,将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
  了解了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就得想法来解决这些阻碍因素,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听力水平。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笔者发现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可以突破听力阻碍。
  首先是扩大词汇量,这是学英语的基础。书本上的词汇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掌握的,除此之外,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多渠道地学习英语:如课余可自学《新概念》,既可增加自己的词汇,又能增强阅读能力。
  其次是“多听”、“多读”、“多实践”。学好英语,最好的方法是在实践中学,在缺少语言设备的情况下,多读(即朗读)是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科学实践证明,通过朗读可以将英语表达的声、形、义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输入大脑,这种方式比单纯通过视觉输入大脑的信息要牢固得多。
  三、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忌机械地反复听和读,我们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借助于图片、幻灯片和经典的欧美原版影片,用以刺激学生听英语的兴趣。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一些风趣、幽默的短文,并训练学生听懂各种类型的材料:如对话、短剧、故事、短小的影片,其中使用的语言可略高于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水平,其目的是使学生习惯于不一定完全听懂材料,但基本了解大意以及一至两个重要内容。此外,英语歌曲也是听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辅助手段,英语歌曲本身不仅具有自然、优美、旋律动听等特点,而且也是听力训练的重要材料。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歌曲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从而加深对英语内涵的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课外活动和课前准备的时候,让学生听、学、唱,如“Jingle Bells(铃儿响叮当)”、“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等歌词不太难,学生喜爱的健康经典的歌曲。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耳、口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同时也愉悦了他们的身心。
  四、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语音水平。教师本人要有较好的语音基础和口语能力,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正确的读音,否则学生面对正确的读音会不知所云。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和技巧。我们目前所采用的听力试题大部分是听录音选项的形式。无论是语音、单词、短语还是句子、短文。选项是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有关材料的内容,也可以提示将听到的重点。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分配时间及注意力。抓紧时间略读选项,分析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更有目标地听和说,更容易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善于通过上下文理解内容,不片面孤立地处理所听内容的能力。
  除上述方法外,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学生在考试时提高听力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在听英语时,常常感到心理负担重。主要是因为在母语环境中,外语發音受到影响,因此在听的内容安排上,应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切不可把起点定得过高,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视听结合,听录音、放录像、增强趣味性,听动结合,让学生按照听到的信息完成规定动作,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听说结合,让学生模仿发音,跟读句子,把自己的技能体现出来,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总之,要提高听力技能,多听、多练是根本,会听、巧听是关键,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兼顾读写,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训练与娱乐相结合,持之以恒,定能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能力的培养意味着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学生的应有知识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不能靠搞筋疲力尽的“题海战术”,而是靠正确的方式、方法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精选例题 数学教学 数学解题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进行解题练习,而解题的方法往往是多样、灵活的,只有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在完成一定数量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也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作业 课后评价    如何在初一这个转折点与孩子们一起共同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选择了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入手,激发
数学课堂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巧设课程引入;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辟第二课堂,展示学生的闪光点,激活其求知欲。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兴趣数学    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某些学生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
[摘要]在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中,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放活学生进行思维的方向。开拓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善于从多种途径、多种可能、多种手段、多种用途、多个侧面去思考问题,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思维的转向性,即在思维受阻、百思不得其解时,能果断地调换方向,另找思路,而不是死钻牛角尖;思维的求异性,善于在类同中发现差异,善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关键词]数学题 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    在实际教学
酸性红黄壤上施用白云石石粉可以改善土壤的酸度状况 ,提高作物产量。其增产效应随不同施用量而有明显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施用 110 0~ 16 0 0kg/hm2 白云石石粉时 ,油菜植
目的:通过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建立具有正常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人角膜缘上皮细胞系,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和组织工程化角膜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 方法:取材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移植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