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恐怖火灾警醒世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3日,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石油重镇”麦克默里堡(FORT MAC)市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火灾起始面积仅一个足球场大,却因为当天气温高达31度,风速达到每小时50公里,造成大火快速蔓延失控。
  森林占了加拿大国土面积近一半,高大密集的针叶林随处可见。加拿大年均1万多起森林火灾,绝大多数发生在5至9月;每年过火面积逾2.5万平方公里,且近几年一年比一年严重:每年烧掉的森林面积,比再生的森林大一倍。气象专家将此类现象归咎于气候暖化和厄尔尼诺现象。
  人对原始森林的扰动正变得越来越不可小视,人的活动自然给森林带来火种,但在加拿大,火灾频频还有更为特殊的原因。
  火灾后的鬼城
  截至5月9日,阿尔伯特省森林大火已蔓延近2000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多伦多、两个上海的面积。更恐怖的是,因为大火造成热、冷空气的交互作用,自身产生90公里的风速,被媒体称为像好莱坞大片里的“多头火怪”,将大火不停地向四周吐散。由于火势巨大,专家说现在的飞机灭火,好比人向烧烤的火堆里吐唾沫,只有降温和大雨才能熄灭这场火灾,消防只能重点保卫城区财产(据说85%的建筑得以幸免)。
  可想而知,人类在大自然灾难面前是何等无奈。英语中称大自然为“mother nature”,可以想象外国人把大自然比作母亲的那种热爱和敬畏。这让笔者想起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那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火灾,过火面积是今天麦克默里堡火灾的5倍。当年在中国近6万军民奋不顾身的扑救下,依然烧了整整21天。今年因为加西(加拿大西部)异常干旱,阿省女省长诺特丽说,就看老天爷给不给阿省一条活路。
  麦克默里堡市附近的阿萨巴斯卡基地,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和委内瑞拉,位居世界第三。昔日的油砂重镇和淘金城,因为前3天的大火转眼就变成了人间炼狱,全城近9万居民为了避免伤亡无一例外地撤离,简直就是灾难片《2012》里鬼城场景的真实再现。
  因近年来数十家世界石油巨头在此投资了总计几千亿美元资产,平息这场火灾成为加拿大国会的首要任务,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据阿省政府5月9日发布的消息,随着气温下降,林火火势有所减弱,并未像预计的那样蔓延到东边邻省萨斯喀彻温。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婉拒了外国援助。
  温室效应致火灾频发
  这次火灾背后的一大事实是,随着人类大量开采化石能源增加碳排放,气候变暖现象愈发严重。
  科学家长期在北极和格陵兰岛监测发现,冰原正在加速融化。被录下的视频里,融化的冰水在冰面上形成水井,水通过井流入冰的底部结构,流水掏空了冰川的基础,造成巨大的如雪崩一样的塌方,融化速度是一年比一年加速。
  科学家推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8到两米高,这还是保守的计算。最新的推测是,海平面到2100年将上升3米高。如不采取额外措施加以阻止,很多国家的沿海城市都将面临被淹。所罗门群岛70年前还存在的5座岛屿,前几年已被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整体吞没。
  加西的阿尔伯特省由于纬度高,靠近北极,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异常,给人的感觉非常明显。历史上这里都是冰天雪地,异常寒冷,然而近几年的冬天却是一年比一年温暖,降雪量是一年不如一年。
  气温上升的根本原因就是温室效应。地球上现有的森林和海洋吸收不了人类每天排放的碳的一半,那么余下的二氧化碳就会在大气中累积得越来越多,造成气温加速上升。近年的研究表明,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已经趋于饱和,地球上所有的森林和植物吸收了占人类排放30%左右的碳。
  按道理,人类排放的碳越多,对植物和树木生长越有利,这就叫作碳肥效应。可是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再生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为破坏。很多贫穷国家依旧把树木用作燃料,同时由于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变暖和干旱,森林大火频发,这样树木燃烧排出的碳远远高出吸收的数量。森林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容量正变得越来越小。
  典型的恶性循环
  世界各地昔日茂密的原始森林正快速消失。为了养活地球上日益增加的人口,很多森林被砍了改种庄稼,如巴西亚马逊森林正在快速消失,改种大豆;印尼和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改种橡胶园或出口日本中国做地板材料;昔日的古巴岛是个荒无人烟的热带森林,自西班牙殖民者航海发现后,奴役非洲来的黑奴,将整个岛屿的森林砍个精光,全改种甘蔗,生产蔗糖;我国海南也和东南亚一样,多年来砍伐原始森林,改种水果或造纸用的桉树林,或建房子:刚果的热带雨林如今消失了85%。
  这些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从100年前就开始种下恶果,而如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又成为碳排放的首要来源。这就造成了叠加的温室效应。
  人类自古至今总共繁衍了1060亿人,而地球上现有人口就达74亿,到2100年将会达到112亿。这么巨量的人口压力,造成了各国对地球现存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索取和利用,但粗放式发展的后果不堪设想。
  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暖和干燥,不光给森林带来大火频发,还造成了松树甲虫泛滥成灾。加拿大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称,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遭受松树甲虫病害的森林正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其数量相当于加拿大每年森林火灾排放的二氧化碳。科学家表示,这些遭受虫害的森林正在成为全球变暖的一个新热源。
  2000年-2030年间,因甲虫造成森林枯死,BC省大约32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将产生2700亿吨二氧化碳。数量相当惊人。这些枯死的森林也是极度危险的燃料库,一个闪电或人为火种就能引起巨大火灾,同时造成巨大的碳排放,反过来又加剧温室效应。
  火灾对油砂工业的冲击
  阿尔伯特省年产油量目前是275万桶,原计划2035年产量达到490万桶,因油价暴跌计划搁置了。10年前油价暴涨时,全世界的巨头都来捞金。谁知10年后油价跌得这么惨,钱投进去了,期待的金子转眼变成烫手山芋。
  在这里,一桶油开采成本约50美元,外加资金回报、运输等费用,得80美元售价才赚钱。这被比喻为黑金的油砂,现在就是个大麻烦,甩都甩不掉,只能咬牙亏本做,祈祷油价回升。现在只有最早投资、规模最大的SUNCOR因本钱全部收回还能盈利,其他企业无一免于亏损。其中中海油151亿美元高价收购的NEXEN因漏油和人员安全事故,亏损尤其严重。
  因为现在石油行情不好,很多油砂企业的下岗和建设工人空出了宿舍,麦克默里堡全城9万居民,大部分被安置在这些宿舍里。因为灾民将宿舍全部占领了,没法组织轮换生产的工人来上班,油砂企业不得不部分停产和减产。同时大火不停地推进,很多油砂企业外围设施大受损失,不少油田出于安全考虑也关闭了——抽出来的油不啻是巨大的火药库。
  一周之内,停产了140万桶油。欧佩克一定在偷着乐,一直想歼灭加拿大油砂和美国页岩油这两个非常规油竞争对手。这次大火,对油砂企业是雪上加霜:开始是美国页岩油冲击,接着奥巴马拒绝批复加拿大输往美国的KEYSTONExL管线,后来新民主党在阿省上台(增加油田税和开征碳税),接着中国经济降速,全球油价大跌,油砂企业风雨中摇摇欲坠。本以为熬过这个冬天不远就是春天了,这场天灾,会不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油砂企业大面积砍光树林,利用蒸汽注射将油和砂子分离,开采过程中高碳排放,引起全球很多环保组织的抗议。加拿大前保守党政府为了赚钱置之不理,到处招商引资。这火灾难道没有油砂企业的一份“贡献”吗?这些油砂企业投入巨资之时眼里只有黑金,没有意识到周边针叶林一旦发威变成火怪的威力。当大自然对人类过度发展的疯狂展开报复时,人类不该警醒吗?
其他文献
“天呐,精英!他们凭什么被叫作‘精英’?”特朗普6月20日在明尼苏达州的选举集会上,大肆嘲笑支持希拉里的精英阶级称,“我住的房子比他们好,比他们有钱,比他们聪明,我还当上了总统!你们精英阶级那么厉害,怎么没当上总统啊?”  每一位美国总统都有很多政治上的对手,但是像特朗普这样极端好斗的并不多见。在他的黑名单上,不仅有主持“通俄门”调查的特别检察官,有多位美国前总统,有国会的反对党议员,还有“橄榄球
财阀,是个极其有力量的词汇,它让人想到权势、财富,以及傲慢和冷酷。  财阀的本质特征是权力,这是和企业家最大的不同。  在汉语中,但凡有“阀”的名词,多半如此。比如军阀,以枪杆子为凭借,掌握一方行政税收大权;比如学阀,以资历和人脉为抓手,左右着职称评定和科研经费发放之权。总之,其他是手段,获取权力才是最后的目的。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财阀?至少有三个显性特征。  一是上述的权力相关性。  他们可以
你会在什么时候停下脚步,点开手机里的拍摄软件?多数情况下,吸引你的目光的可能是一朵盛开的鲜花,一个公交车上的巨大人像,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意外。  城市生活的心理状态就是如此,由快速转换的影像、惊鸿一瞥和突发事件构成。  摄影是一种代表工业时代的艺术,它以时空切片的方式来描摹瞬息万变的城市现实,也契合了人们表现心理感受和审美经验的需要。观看城市的方式,最终影响了人们理解城市的方式。  在不同的拍
李少威副主编  现代人的命运,是不断被机器改变的。总体的改变方向是,人变得越来越“傻”,越来越丧失“人”的内涵。  18世纪末期,英国工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于是,200多年来,“工人”变得越来越多—今天的世界,大部分人都变成了工人。现代社会的“工人”是什么意思呢?基本上和“工具”一个意思。  蒸汽机发明以前的制造业形态是这样的:一个人,用几年几乎无报酬的时间,跟着师傅学手艺,
1. 2019年8月24日,巴西波多韦柳,亚马孙丛林一片被砍伐的土地上,浓烟滚滚,满目疮痍。卫星数据显示,2019年迄今亚马孙雨林已发生近8万起火灾,延烧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已超过95万公顷,创2010年以来最高纪录。  日历翻到12月,又到了一年的终结。  如果透过镜头,以影像的方式打量曾经路过的世界,会更清晰地看见时间流逝的痕迹。  我们怎样度过了过去的365天?  有许多狂喜的瞬间。人们点燃烟
《中国食辣史》  夏日闷热潮湿的空气中,新鲜的食材在各种辣椒熬煮的汤料中翻滚,带给人味蕾的满足感,吃辣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现代饮食的标志。回溯辣椒进入中国的历史,在最早期的记载中,辣椒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客观”。后来辣椒开始被食用的背景,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万山环抱的贵州,食盐和蔬菜及其短缺,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中就有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江南文脈犹如一条大河,它之所以千年流淌,润泽后世,在于它能不断汇聚个体的涓滴。江南人对文脉的守护和传承,在于风物,更在于精神与价值。熊培云的《一个守护文脉的截面:省锡中纪事》一文可见端倪。  前两年在牛津访学,花了不少时间在欧洲旅行,其中仅英国便走了东南西北四十余座城市。除了寻访雪莱、拜伦和莎士比亚的旧迹,还看了许许多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有一天,我突然抛给自己一个问题—你对中国的古老城市了解多少?为
2019年2月24日,莫迪在桑格姆河中沐浴净身,为印度人民的福祉祈祷  南亚两个地缘政治死敌和“准核国家”间,2月27日爆发了一场短暂而激烈的空战,印方有飞行员被巴方俘虏。由于5月印度大选即将举行,人们对空战本身及其前因后果,都予以特别关注。  3月5日,巴基斯坦政府拘捕了恐怖组织“穆罕默德军”头目马苏德·阿兹哈尔的两名近亲。正是“穆罕默德军”2月14日袭击印控克什米尔,引发了印度空军的越境轰炸。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在某地采访一起官员贿选案。那天,当我跨进当地组织部一名副部长的办公室时,他正接电话,接完后,他喊来隔壁办公室工作人员落实任务。看起来,很忙。  不过,他还是倾听了我的采访诉求。我告诉他,我想就官员贿选案采访。他边整理桌面文件,边摇头说:“搞不赢,搞不赢。”  我心里一下子就犯嘀咕了:搞不赢?这问题官员究竟有多大能耐,组织部副部长竟也说搞不赢?难不成有更大后台支撑?  “这问题官员
1872年,美国画家约翰·加斯特为“西部旅游指南”创作了一幅油画《美国的进步》(American Progress),画的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头戴“帝国之星”的自由女神带领着印第安人、欧洲的淘金者、农民以及耕牛、马、狗,浩浩荡荡地向西海岸进发。  自由女神一只手抱着书,书名是“我们国家教化的明证”,另一只手牵着电报线,看起来她的工作正是把电缆从东海岸一直架设到西海岸,这意味着“把消息迅速传遍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