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我们要不离不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n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我们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形势,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教师成为有学问的人、会思考的人、会教书的人,而且要使教师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学会学习乃至学会探究的基础是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只有学会阅读,才会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一、阅读何为
  一个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或许可以缺少许多其他有用的教育要素而仍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缺失了教育的威信就完全不能进行教学。如果教师不能控制课堂,学生就会忽略他们的知识,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就会失去意义。
  教师必须具有威信,它具有非同一般的双重性,或者说是相互依存的特性,它依赖于别人对它的信服。在课堂中,构成威信的内容包括教师的知识、个性和行为,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这种尊敬是学生自愿给予教师的报答,因为教师对他所教的学科有很高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很强的能力把它传授给学生。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获取威信、培养威信,如何才能持续保留自己的威信呢?
  美国教育专家班纳和卡农在《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一书中是这样回答的:1.威信需要一个认真学习的气氛;2.威信意味着要精通一个学科;3.威信需要努力去获得和积累;4.威信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5.威信能够激励学生树立志向;6.威信产生于承认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地位上的差别。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老师威信的培养更多来自于对外在知识的获取,一个老师想要成为学生信服的对象、尊敬的对象,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水平,那么仅仅靠教学经验能满足作为人师的要求吗,当然不能。因此,教师必须善于阅读,汲取营养,树立威信。
  二、阅读之态
  阅读是人丰富其精神世界的最有效的方式,阅读也是实现教师专业维持的主要手段,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一部分教师的阅读现状堪忧。
  1.阅读行为越来越平面化。经典的人文读品与科学著作日益受冷落,而娱乐性的休闲读物却逐渐受到青睐。而这种娱乐性的休闲读物慢慢地抹杀了人的审美趣味。
  2.阅读内容越来越狭窄化。阅读视界只局限于本学科。狭窄让会自己盲目,让自己渐渐地丧失威信。
  3.阅读目的越来越功利化。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许多教师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阅读尚未成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愈来愈严重的“职业懒惰病”,这些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使得我们的教育缺少了前进的动力,犹如一辆豪华汽车,即使外观是多么地使人赏心悦目,一旦没了能提供动力的油,那么,也只能是一堆没有的废铁。因此,要使我们的教育能快速且良好地运行,阅读已成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三、阅读有道
  在阅读已作为确定目标后,我们又该如何来解决这个“烫手的山芋”呢?对于阅读的方式,犹若百家争鸣各有其说。但无论怎样,都要有所选择地读,有目标方向地读,而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为之。
  1.读文本书籍。有的人认为既然是阅读经典,为何要把文本书籍放在首位?我认为文本系统阅读中的文章,来源于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凝结了多人的智慧结晶,它之所以能成为教科书籍,是经过了大浪淘沙般的梳理,是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完美融合,阅读它们将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厚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2.读舶来之作。闭关锁国,注定灭亡,对文化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来对待文化作品,文化无国界,文化属于全人类,而不能狭隘看待。舶来之作或多或少经过了选择,有一定创作水准。另外,它们所渗透的观念和思维的方式也是我们建立一个自由思想社会需要的。像《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等就是翻译作品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特别需要重新认识西方的历史与文明,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的社会结构、政治运作的机制、核心的价值观念。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历史的认识上,我们需要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西方国家是“先”发展的国家,我们要从它们的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走弯路,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3.读滋养心灵的书籍。如席慕容、余光中的诗,张晓风、刘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中小学教师阅读的视野要宽广一点,有一些书能够让我们增加善念和怜悯心,扩大智慧和见识,远离无谓之争,把目光投放到更远大的天地,关注更本性的、更久远的事物。读这样婉约且舒缓的书籍,可以净化心灵、温润生命,可以使我们用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情看待世界和人生。
  4.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期刊。《明日教育论坛》《语文教学参考》《中学青年教师》《教师博览》都是国内非常著名的教育类期刊。
  总之,我认为不一定要读得很多,但一定要读得透彻,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就应该反复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宋代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先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穷理”,就是要做到“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追求观念的根本性,就是努力求得思想的明澈,而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当然,要做到这些,必须静心以对,不能被喧嚣的尘世所叨扰。
  四、阅读的价值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是让一些学生进到高一级的学校,还是看到一些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品格,我想这些都属于,但不是全部。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有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所谓“圣人无常师”,“圣人”知识的择取在于吸收多方的营养,化彼为己,融会贯通。教师要达到“圣人”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認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一直在鞭策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提高自我。阅读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让心灵达到“宁静以致远”的境界,从而有“三尺讲台也风流”的威信,有教育的智慧,有美丽而无悔的人生。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fast-track surgery (FTS) in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34 pati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  众多的习惯中有一种习惯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奉行终身的,那就是阅读习惯。一个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丰富知识、提高修养,而且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性格。心理学家认为,喜欢阅读科幻小说的人,富有幻想力与创造性,对科技
摘 要: 为了真正实现语文课的价值,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好语文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有三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以此为出发点;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最后要关注正面力量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 技校语文课 学习积极性 以人为本    我的教学对象是技校学生,我经常想: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对学生意味着什么,能给予学生什么,学生真正能从中获益多少?如果语文课对于学生可有
语文教学中充满文字的美,更洋溢着图画的美、音乐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多媒体搬上讲台,就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  学生作品大多具有美感物态化的特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语言和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获
鲁迅小说独有的特点、丰富的内涵,使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化繁为简地传输给学生,使他们既能接受语言的能力训练,又能从中感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这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作为基层的语文教学人员,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教学。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学生认知的明显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已认知的对象少;二是已认知的对象构不成系统;三是需要补
目的:本文拟通过对消化性溃疡(PU)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的整理,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较客观地评估单纯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PU的临床疗效,为PU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在朗读中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古诗则是由最精粹
语文综合性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综合性活动主张走出课堂,走上社会,为学生的个性养成提供条件。语文综合性活动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学生的认识倾向、社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感情世界等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一、体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语文皆生活”,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