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情未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fly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吴组缃先生的小说《箓竹山房》的主题绝不是“人鬼情未了”,而是更为深层的对时代与社会的思索。造成主人公二姑姑悲剧的是社会,是时代,是那个黑漆漆的吃人的社会,是那个封建礼教肆虐的时代。
  关键词:《箓竹山房》;主题;人性压抑;人性流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0-042-01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读本》中的《箓竹山房》是著名作家吴组缃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从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人与“鬼”的故事。
  二姑姑出嫁,嫁的是“鬼”……
  二姑姑守寡,守的是“鬼”……
  二姑姑“偷窥”,做法像鬼……
  这可真是“显得这周遭的确鬼趣殊多”了,不仅死去的姑爹变成了“鬼”,连同活着的二姑姑与兰花也都变得像“鬼”。如此,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就似乎确凿留在文学史里,且又展示在世人面前了。倘若如此,文学的馨香果真要被“鬼气”所串味,时代的思索果真要被“鬼情”所冲淡。因而,小说的主题绝不是“人鬼情未了”,而是更为深层的对时代与社会的思索。
  按这个思路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我们惊奇的发现,《祝福》中也有“鬼”的踪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于是,祥林嫂遇见“我”就追问:“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而在《箓竹山房》里,二姑姑和兰花信誓旦旦地说:“爷爷灵验得很啦!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
  然而,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发现了一组组悖论:《祝福》里,再嫁的祥林嫂闹得天翻地覆,宁愿守寡也不愿改嫁,虽然“改嫁”是婆婆做主,亦虽然改嫁是“利人利己”的多么好的打算;但另一方面,丧父亡子的她又渴望着在“鬼间”完成一家人的幸福团圆。《箓竹山房》里,二姑姑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爱上了一个倜傥的才子,却受到了别人的鄙夷,以至于若干年后,大家仍缄默不语;而当二姑姑为意外身亡的少年殉情“未遂”时,受到了男家的赞赏,“少年家觉得这小姐尚有稍些可风之处”,连家人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二姑姑家孤寂了一辈子,如今如此想念我们,这点子人情是不能不尽的。”换句话说,二姑姑爱上了一个活人,对不起,她错了;而当二姑姑“爱”上了一个死人,她做对了。
  无论怎样,这些悖论实令人费解,而正是这种费解,才会引起我们更深的思考。不难理解,造成这种悲剧的是社会,是时代,是那个黑漆漆的吃人的社会,是那个封建礼教肆虐的时代。由此可见,二姑姑和少年之间故事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代和社会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感情”。在那样的社会里,左右女性命运的不是自己,是他人,是社会,是礼教。无论是祥林嫂的拼死撞香案,还是二姑姑的舍“生”殉情,我们看到她们的做法何其相似,亦或者某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由此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非单纯地表达传统文化对二姑姑正常人性的压抑,而是参照着一系列现代性的观念,通过传统和现代的对比,揭示出封建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这是一场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在《几乎无事的悲剧》中说: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
  然而,这些悲剧的结果,却不尽相同。祥林嫂真的变成了“鬼”,而二姑姑和兰花只是在“扮鬼”,终究离“鬼”还有一定距离。至此,“人鬼情未了”背后更为深刻的内涵展现出了:我抹着额上的泠汗,不禁轻松地笑了。我说:“阿圆,莫怕了,是姑姑。”是的,是姑姑,不是鬼,姑姑没有变成鬼,她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不只是祥林嫂,连身着破旧长袍的孔乙己也变成了“鬼”,消失在那个秋风萧瑟的午后;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曾经年轻强壮,对生活充满憧憬的祥子变成了“鬼”,飘荡在繁华而又衰颓的胡同里;而在吴组缃先生的笔下,先生用他那在月夜推门而出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目光,看到了鬼影后的人身,发现的是两个活生生的人。读到这儿,我也不禁笑了,笑得也轻松。
  人性未泯,就像是被大石头压在下面的草籽一样,春天里,它们依然生根发芽,只不过在石板底下艰难地生长。你若是揭开石板,刺入眼帘的是扭曲的草芽。在审视一遍文章,我的确发现许多地方暗示了这未泯的人性:姑姑渴望“我”和阿圆入住箓竹山房;对侄子侄媳到来的欢喜,尽管从神色上看不出;风雨交加后的深更半夜,居然和兰花一起来偷窥“我们”二人。二姑姑盼望的绝不是“公子帽,宝蓝衫”的姑爹归来,而是像“我”和阿圆这样活泼新鲜且又能自由恋爱的年轻人。除此,小说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印证这一点,当代著名学者曹文轩先生说:“出色的小说家,都是营造氛围的高手。”营造氛围,既是用来感染读者的,也是用来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的。作品里,回环合抱的山峦,葱翠古老的槐柳,连同那梁上叫得分外响的燕子,都向我们暗示二姑姑与兰花那两颗向往幸福的心。只不过通往幸福的道路折断了,她们只有在断路一头的悬崖峭壁上心灰意冷,慢慢死去。鲁迅先生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箓竹山房》的这种悲剧更加悲哀,就像是一个意识清醒的人目睹自己的心在滴血,直到流干。
  鲁迅先生曾呐喊:救救孩子。我们借这篇小说疾呼:救救人性!
  我只希望:人鬼情已了。
其他文献
摘 要:科普类说明文介绍新兴科学知识,内容涉猎面更广了,知识接触点更新了,走在技术的前列,是人类发展的指示灯。在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课题,尝试在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中,精选训练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科普说明文;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6-045-2  [写在前头]  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力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2 -01    一、数学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阅读理解;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0 -01   阅读的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对材料进行猜测、证实、再猜测、再证实以达到对文章深度理解的心理活动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对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科学的训
摘 要:一直以来,我校在“以人为本、多元发展,做大写的中国人”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走优质、多样、特色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教学改革;科研创新;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03-2    真正的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因此,今天的教育,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使他们依据自身的发展和个人的心性,选择适合
摘 要:我校是海盐文化课程基地是一个结合盐城地方特色,利用盐城区域资源,立足盐城产业定位,包含语文、历史、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校内与校外相贯通,课本与生活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平台,以期实现师、生、学校的三位同步发展
摘 要:要使每位教师得到终身的专业发展,要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从而达到使每个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目的,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中已有的“学习”、“合作”、“课堂教研”、“课题研究”这个多维平台中的具体内容尤其重要。这是一门持久、严肃而又科学的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精神,方能有所成功。在本文中,笔者从宏观思路、哲学思路与操作思路三个方面入手,结合他们在实践中的收获
摘 要:如何才能让地理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这样地理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人文;人情;生活;新闻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结果教师成了“演员”,在唱“独角戏”,学生则是教师灌输的“知识容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负重,失去学习兴趣,
摘 要:阅读既是英语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有效性课堂教学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有效性;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8 -01   一、利用网上资源创设英语阅读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采取生动活泼
摘 要:本文探究了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诸多身理和心理问题,提出改革体育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9 -01    为更好发挥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本校学生中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利用体育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去引导
摘 要:课外科技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方法,不仅对培养学生科技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优秀教师意志品质的培养也同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优秀教师良好的人才意识、饱含热情的探究意识、教育做事的创新意识、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识和与他人如坐春风的合作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成长;课外科技活动;推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