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让平凡走开

来源 :教师博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应邀去一所中学做评委,听了一场以“畅想2035,我为祖国做什么”为主题的学生演讲。现在的孩子能说会道,演讲激情澎湃,情真意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五彩缤纷:有想做公职人员勤政为民的,有想做辛勤园丁为国育才的,有想做作家妙笔生花写尽人间万象的……更多的是想做白衣天使治病救人,这大概是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吧。
  孩子们依次演讲完,我猛然发现,除一个愿意像袁隆平爷爷那样种粮食争高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外,没有一个孩子选择去工厂当工人,或到农村当农民;没有一个孩子选择做快递小哥和保安大叔。
  活动结束后,我带着疑虑,和现场负责的老师攀谈起来。我对他们举办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表示欣赏和赞许,顺便问及现在的学生是不是都不愿当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这位老师面有难色,场面略显尴尬。我急忙自打圆场:现在的条件好,孩子们大多没见过农村的样子,也不知道工人是干什么的……
  通过邀请者,我找到了孩子们初赛的稿子,三十多篇初赛讲稿与决赛的讲稿不同,其中有愿意当农民种庄稼的,有愿意当工人把中国制造推向世界的,有愿意穿制服当保安的……但这些内容都没有被选中。我想这应该不是演讲水平问题,而是内容问题,是教师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只要卓越,不取平凡。
  是啊,我们多缺乏接纳平凡的从容态度,常逼着学生去拼搏,去上最好的学校,选风光的职业,有辉煌的未来;苦心劝导学生“书中自有黃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给自己的赠言却是“善待自己,活在当下”“不要总埋头行路,需要停下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更有传统的“知足者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为什么有如此反差?因为我们认清了自己,放弃了追寻;却把目标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而期望值过高,传递给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郁闷而不快乐,甚至心理失衡,出现过激行为。
  没有人不想成为卓越者,但卓越者永远是极少数,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比尔·盖茨,不可能人人都跑到金字塔尖上——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我们的教育首先是大众的教育,是平凡人的教育。只要我们的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快乐地学习,向着喜爱的目标前进,也就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2020年的流行热词“打工人”是对平凡的新诠释——无论是工地上工作的工人,还是“996”的办公室白领,抑或是创业者、领导者,其实无所谓高低贵贱。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适当放低调门,降低期望值,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负担,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春夏秋冬,各有其景。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让孩子在纷繁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平凡人也会充满魅力,给人惊喜。
  接纳平凡是教育应有之意!我们不能让平凡走开。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其他文献
前几天,我带着师训处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调研,在与校长和老师谈话时,他们认为学校当前的教育现状,仍旧是以教学质量(分数)来评价教师、学生,而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根本目标,短期内还很难达成。  而我认为不能将教学质量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割裂开来,教学质量是育人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不是非你即我的矛盾关系。从某种角度上说,没有教
期刊
一、一场“意外”的师生缘  2019年初,休完产假归来的我再次接手原任教班级,此时学生已经进入八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了。第一天上课,在学生的一片欢呼声中,我走进了教室,人群里,我一眼便发现了坐在讲台边VIP专座上的他。对于我的到来,他置若罔闻,埋着头继续干着什么。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却一直想不起他是谁。询问学生,他们告诉我他叫李小可,是上一届留级下来的插班生。听到这个名字,我立马想起了一
期刊
感谢《教师博览》给我一次说说心里话的机会。  40年前的1981年,我受到陶行知的影响,立志从事教育,并在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激励下,写下一首自勉的打油诗:八一秋风撩醒思,志立教育造新世。抛却身边半根草,人类优教度此时。  转眼间,我在教育路上已经走了40年,中途遇到过很多诱惑:从政、发财、拿奖、出名……庆幸的是,自己经历那么多,却基本没有被各种诱惑耽误,还是按照当初确定的“以教
期刊
离开学校已经三十年,现在回想那些教过我的老师——身材或高或矮,依稀记得;面容或冷或暖,感觉全写在心里。  最早的时候是幼儿园。说是幼儿园,不算准确,其实就是村大队为了照顾一位从上海来的女知青,召集了几个村平时没爷爷奶奶照顾的“野孩子”。幼儿园在卢家村辟了一间房,每逢父母出工,“野孩子们”便搬着短凳子坐在一起。“看管”我们的上海女知青便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  现在想来,记不得她教过我什么。
期刊
我有一个习惯,总爱收藏一些信札,甚至便条、火车票、旅行中的一张门票,以及早年上课用过的笔记本。一些信件,连同信封都不曾遗弃。一日,清理图书和书信,发现几十年前的一封旧信,它竟没有因为这些年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迁徙而丢失,替我保存着过去的时间和人事,似乎停驻在那发黄的边角残损的信纸和模糊的字迹之间。  那个写信人的字迹蜷曲,使用的是后湖农场油脂公司的信纸。我在那些字迹间想了好久,才想起写信的是过去的
期刊
说到小Q,我有一肚子的话。  我真切地记得他刚来到我们班时的样子:小小的个子、漠然的表情,对班里其他孩子热情洋溢的欢迎无动于衷,对我和小薛老师的关切问候视而不见;课堂上随意地大叫、任意地奔跑;曾经碰倒所有小朋友的杯子,撕烂了教室里绿萝的叶子,自己的课桌也被他折腾得“伤痕累累”。孩子们对小Q的意见极大,常常跑到我面前告他的状。我使出浑身解数,软硬兼施地劝说小Q,却似乎不起一丝一毫的作用。有一次,我好
期刊
我们爱童话有多深?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大多数人是读着童话书、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童话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住进了我们的心房。我们的人生之书里,早就登记了“童话”两个字。然而,童话究竟对我们影响有多深?很难说。可以肯定的是,儿童最为骄傲的,就是童话般的思维、童话般的表达。  童话故事很高级吗?如果胆敢和今天的“作文”相比,它当然显得逊色许多。童话故事中,总有着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例如:故事中
期刊
近年来,各学校对校园环境的投入不断加大。“人靠衣装马靠鞍”,经过精心打扮的学校,总是让人感到温馨舒适、心旷神怡。并且,学校将办学理念等相关内容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不但美化校园,也使得学校理念深入人心。但是,笔者发现,不少学校的环境建设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也存在一定偏差。  一是成人视角占得太多。走进校园,楼道走廊、亭台楼阁,环境优雅、格调清新,仿佛置身一座公园。但冷静思考,在一些涉及文字图片等内容
期刊
日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育局下发了一份《关于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有偿家教是指在职教师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时间以外的,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科教学、辅导培训为内容(含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以获取或变相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意见》具体列举了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为相关部门认定或视同为有偿家教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依据,也为提示、警醒广大在职中小学
期刊
每一次做新教师培训,看着一张张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笑脸,想着有这么一批生力军加入教师队伍,教育的未来有了新的延续和希望,我心中就会充满喜悦,同时也真心期待和祝愿他们未来的教育生活顺利、美好、幸福。培训结束,不时会有新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诉说自己工作中的困惑,这里就近几年知道的问题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对于还不知如何适应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最好的老师不是我这样隔着天远地远的所谓“专家”,最好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