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重视情感元素的必要性和如何利用情感元素优化英语的课堂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元素 必要性 作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情感元素的必要性
1.英语新课程标准目标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1]。
2.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知轻情”的状况。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知轻情”的状况,导致青少年情感素质与认知素质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有位教育家曾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会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为此,在重视课堂中认知因素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用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性,用情感浸润学生的身心,让他们在情知交融的空间吸取课堂的养分。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情感元素,增强英语课堂效果
1.关注情感,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段话告诉我们,情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质量。任何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教学活动都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活力。所以,教师要有热情、充满关爱,尽力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试想如果教师紧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抑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学生就定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师面带微笑,激情满面,怀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教室,学生就会倍感亲切、温暖,就会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会更好。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挖掘课程内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倡导合作交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体意识,离不开学生交流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合作交流中的主动参与。如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伴协作、小组学习、调查走访等,让他们一起进行交流、沟通、协作、互助,共同提高,从而使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人人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氛围浓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自觉地进行脑力劳动解决实际问题。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让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思考、分析、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使整个教学融为一体,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需要。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信念与信念的交流。
3.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和手段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用教学挂图、教学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视觉兴奋点,产生对英语的兴趣。采用游戏与竞赛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我在教用形容词描述人的时候,让一个同学去描述,另一个同学去猜。猜对了的话,大家给予热烈的鼓掌;猜错了,这个同学接着描述,另一个同学去猜。这样,学生都紧张地思索,认真准备,学习效果很好。在使用竞赛的方式时,经常使用的是分小组竞赛或男女生竞赛,竞赛的内容:背诵、默写单词、词组竞赛;读书、背书竞赛;造句竞赛;对话表演竞赛,等等。这些竞赛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大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好。对于竞赛中的优胜者,我总是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与奖励,学生们积极性大增,学习兴趣非常高。
4.教师应善于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敢于尝试,才能涌现出许多精彩纷呈的瞬间。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非常注意这点,只要学生取得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同学,把相对较难的题留给成绩中上等的同学,让他们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尝到被表扬的滋味。因为我深知初中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语言上稍不注意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积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对学生们的表现都是以赞扬为主,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我就予以表扬。所以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致很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和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2]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1993.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元素 必要性 作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情感元素的必要性
1.英语新课程标准目标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1]。
2.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知轻情”的状况。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知轻情”的状况,导致青少年情感素质与认知素质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有位教育家曾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会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为此,在重视课堂中认知因素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用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性,用情感浸润学生的身心,让他们在情知交融的空间吸取课堂的养分。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情感元素,增强英语课堂效果
1.关注情感,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段话告诉我们,情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质量。任何游离于情感之外的教学活动都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活力。所以,教师要有热情、充满关爱,尽力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试想如果教师紧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抑或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学生就定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师面带微笑,激情满面,怀着愉悦的心情走进教室,学生就会倍感亲切、温暖,就会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会更好。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挖掘课程内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倡导合作交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体意识,离不开学生交流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合作交流中的主动参与。如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伴协作、小组学习、调查走访等,让他们一起进行交流、沟通、协作、互助,共同提高,从而使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人人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氛围浓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学生自觉地进行脑力劳动解决实际问题。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让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思考、分析、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使整个教学融为一体,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需要。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信念与信念的交流。
3.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和手段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用教学挂图、教学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视觉兴奋点,产生对英语的兴趣。采用游戏与竞赛的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我在教用形容词描述人的时候,让一个同学去描述,另一个同学去猜。猜对了的话,大家给予热烈的鼓掌;猜错了,这个同学接着描述,另一个同学去猜。这样,学生都紧张地思索,认真准备,学习效果很好。在使用竞赛的方式时,经常使用的是分小组竞赛或男女生竞赛,竞赛的内容:背诵、默写单词、词组竞赛;读书、背书竞赛;造句竞赛;对话表演竞赛,等等。这些竞赛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大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很好。对于竞赛中的优胜者,我总是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与奖励,学生们积极性大增,学习兴趣非常高。
4.教师应善于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敢于尝试,才能涌现出许多精彩纷呈的瞬间。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非常注意这点,只要学生取得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同学,把相对较难的题留给成绩中上等的同学,让他们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尝到被表扬的滋味。因为我深知初中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语言上稍不注意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与积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对学生们的表现都是以赞扬为主,只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我就予以表扬。所以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致很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和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2]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