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如火如荼地开展,新旧课程的差异和碰撞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介绍新课程理念实践中的一些误区和应对策略,以帮助广大教师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新课程如一缕和风,带来了教育改革的春天,教师们积极投入教育改革中,在此改革中积极探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新的评价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课堂教学仍然更多维持着应试的框架,新旧课程的差异和碰撞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想要“新足适新履”地走进新课程,教师应避免步入以下误区。
  一、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师生情感互动的“主体性教学”模式。而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课堂上出现另一种异化现象:教师谈“讲”色变,似乎教师“讲”了,便有悖于新课程理念,于是在交往互动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教学成了满堂的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教师成了旁观者,这样的课堂要想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展”怕难于登天。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一种假“主体”现象: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学生的讨论刚开始就被教师打断了;然后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探索的原理,详细讲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讲述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等。一堂课教师足足讲了三十分钟,还剩下十分钟让学生再去讨论和探究,学生根本不知道要让自己去做什么。
  应对策略:寻求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平衡。
  在课堂具体操作实践中,教师既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搞形式,谈“讲”色变。教师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应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效果,实实在在地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滥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内容,因此,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高效等优点。但任何事物如果一过头,就会适得其反。在教学实际中,为了提高教学吸引力,使课堂更有时代气息,滥用多媒体教学,以玩弄技术来假冒新课程理念的不乏其人。在他们看来,一堂好课必须要用现代教学设备才能体现出来。
  听过一位老师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公开课,该老师制作的课件画面设计精美,图像显示动静有致,令人眼花缭乱。教学在“一问一答一显示”中依次展开,短短四十分钟的一堂课,就把英语的发展历程讲解了一遍,其内容丰富。虽然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非常“繁忙”,但在“繁忙”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究竟能接受多少,积淀多少呢?学生跟着屏幕跑,好似看了一场电影,他们很少有阅读、思考、体验、反馈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呢?
  应对策略:追求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课堂教学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进行更多的实践和交流。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应服从教学内容和目的,其介入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形象性、可视性,以扩展教学容量,但它只应起辅助作用。教师可以用多媒体“锦上添花”,但要做到慎用,不能为了表演而影响教学效果;做到真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机互动,充分体现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生动性;做到善用,让多媒体作为师生互动的有益桥梁,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只有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手段与英语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强调能力的培养,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新的课程内容在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词汇量大,语法知识在高一年级的课本就全部出现,这使得教师们认为,课改的重点就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知识的教学。同时,新课程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者变成平等的参与者,无形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被弱化。此外,高考试题更强调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就使一些教师不知不觉之中产生了轻视知识的念头。
  应对策略:要求能力与知识并重。
  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提高学生英语素养;不是放弃基础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削弱知识积累,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主动学习的态度、能力、情感等便无源无本。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手段也应不断更新,教师应该迎难而上,站在课改的前沿,以研究者的心态触摸课堂,合理有效地开发使用教学资源,使课程融入教学实践,真正建立新型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4.
  [2]文周.多媒体与外语教学改革.外语电化教学,2001.2.
  [3]葛萍.现代教育技术和外语教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2).
其他文献
一  大学者章太炎说过:读《百家姓》不如读《三字经》;读《三字经》不如读《唐诗》;读《唐诗》不如读古代散文;读古代散文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就读其中一本——《论语》。但是对于《论语》的教学,老师们却是想爱你不容易。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学生不愿意阅读  《论语》作为孔子的言论记录,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尊重,汉代之后,它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
摘 要: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课程为例,对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小组合作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课程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又称为“灵境”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给人以身临
摘 要: 提问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效的化学课堂离不开提问。教师良好的提问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者根据授课经验,提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保持有效提问的策略建议,给其他老师以借鉴和启发,从而发挥课堂提问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策略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
摘 要: 作者试图通过对移动学习的介绍,对未来课堂使用移动学习进行探究,并通过新加坡小学的两个实例来说明其实用性,指出移动学习将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突破性变革。  关键词: 移动学习 非正式学习 扩增性实境学习    一、什么是移动学习  移动是一个新兴的概念,维基(Wikipedia)百科提供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概念。移动学习是手持式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或是跨越各种情境和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
摘 要: 基于师生现状和社区特点,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确立了以“武术教育”特色项目为抓手,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思路。并从组织建设、课题研究、环境营造、课程渗透、专题活动、总结提升等方面具体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教师素养与学生素质同步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特色不断彰显。  关键词: 武术教育 特色项目建设 素质教育    一、起源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德艺双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研究越来越倚重信息手段,传统教研呈现诸多弊端,难以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研成为教研活动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网络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传统教研    一、引言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和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科技的进步与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而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
摘 要: 北海老城作为北海文化旅游的突破口,对北海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作者主要对游客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  关键词: 北海老城 文化旅游 游客调查问卷分析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和人造景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不断向纵深发展,独特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旅游就成为深层次发展旅游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灿烂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实现对学生包括知识传授在内的能力的发展,方法的迁移和个性的张扬,在情趣盎然的语言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何为“教教材”?  【背景】  这是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古诗三首》。老师选取《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教学,这两首诗系“感时”之作,内容涉及宋朝钦宗、徽宗二帝被掳,南宋统
摘 要: 英语阅读是扩充学生词汇量、丰富学生语言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注重让学生从初一起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在三年后能从容地面对中考;为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阅读习惯 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教育既要传播信息,又要培养学生摄取信息、处理
摘 要: 否定前缀在英语中有独特的作用,它使表达更简洁有力,使语言更丰富多彩。英语中否定前缀数目不少, un-就是其中一个较典型的否定前缀。本文主要通过对un-用法和特点的归纳,并将其与另两个较典型的否定in-和non-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最后提出如何在课堂上教授un-这个否定前缀。  关键词: 英语否定前缀 用法分析 教学应用    1.引言  作为现代世界上各语言中词汇最为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