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中期,怀柔区首次引进西洋参并实现农田人工栽培,经过近30年发展,怀柔区西洋参栽培面积为全国总面积的20.25%,加工量为全国总产量的26.5%,销售量为全国总销售量的10.2%,“怀柔西洋参”享誉全国,西洋参产业已经成为怀柔区农业和生物医药的一大主导产业。但如何进一步推进怀柔西洋参产业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化发展现状
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怀柔地理位置与西洋参原产地——美国威斯康星州纬度相同,其燕山山脉小气候与西洋参野生原始森林小气候相似,从植物引种驯化理论与实践来看,怀柔所处燕山山脉是西洋参适宜生长的生态区。因此,怀柔于1975年引种西洋参,1981年开始西洋参农田大面积栽培技术研究,到1987年取得大面积农田栽培成功,通过科研攻关,已形成了从种子处理、种植管理、植物保护、良种繁育到原皮参加工等一套完整的西洋参生产技术。1989年怀柔开始在位于燕山山脉的北部山区农村推广西洋参农田栽培技术,到1999年底,全区西洋参种植面积为826亩。
为了快速推进西洋参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2000年12月,怀柔区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惠参业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更名为北京天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洋参产业化发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到2003年底,怀柔区西洋参种植面积达10132亩。
深度加工促进发展
怀柔西洋参产品加工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5~2000年主要加工原参和西洋参饮片;第二阶段是2001~2003年以加工原参和西洋参饮片为主,陆续开发了西洋参茶、含片、胶囊等几个保健食品;第三阶段是2004年在扩大原参、西洋参饮片和保健食品生产加工规模的同时,加速了以西洋参为主要原料的药品研制与生产进程,为西洋参深度加工和医药功效的全面开发打下了基础。
营销网络不断健全
目前,国内西洋参市场流通环节是种植基地初加工统参——中药材批发市场分等分级后分销——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或市场超市、药店等终端经销。销售的主要区域是广东、江浙、上海、福建一带的沿海城市,近两年来,中部地区一些城市,特别是北京、长沙、武汉等地销量也在迅速上升。2003年,全国西洋参销售量为4150吨。
怀柔西洋参产品原参销售主要是通过广东普宁、浙江苍南中药材市场批发,其西洋参饮片、保健食品和药品是通过区域经销商、代理商以及超市、药店、专柜和专卖店等终端销售。目前,怀柔西洋参产量有限,因此,在市场上销售还没有规模,其分销网络也仅限于北京、广东、河北 湖南、江苏、浙江和陕西等几个区域市场。2003年,怀柔西洋参产品销售额为8162万元,利润1016万元。
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深加工少,附加值低
尽管怀柔西洋参粗加工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西洋参深度加工科研投入不够,深加工产品开发数量少,现有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怀柔西洋参产业化的深入发展。
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
近几年,怀柔西洋参产业化发展推进速度较快,但是其组织化程度较低,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洋参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怀柔西洋参产业缺乏一个统一的具有权威性和市场主体地位的中介服务组织(西洋参协会或西洋参合作社)。各乡镇虽然成立了西洋参协会,但是,他们都不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其影响力不够,对市场的驾驭能力有限,担当不起领导西洋参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重任。
种植水平参差不齐
近几年怀柔区西洋参种植面积发展较快,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西洋参种植必要知识和技术难以推广和普及,其西洋参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洋参产业的快速发展。据调查,种植技术好的农户,其西洋参产量可达600公斤/亩,每亩每年平均效益6000~7000元;而少数种植技术差的农户,其西洋参产量仅150公斤/亩,每亩每年平均亏损1500~2000元。因此,西洋参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直接影响到参农的经济收益,影响到参农种植西洋参的积极性。
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近几年,怀柔区对西洋参产业化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银行优先贷款、政府贴息、保护价收购等措施促进了西洋参产业化发展。但是,在扶持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贷款集中贷给种参大户,增加了贷款风险,同时,不利于多数农民得到政策扶持致富;保护价收购片面强调保护农民利益,增加了龙头企业经营风险,难以让农民与龙头企业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销售网络有待拓宽
怀柔西洋参产品分销网络虽然有了一定基础,销售渠道也有所拓宽,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提篮小卖的局面,但是,市场销售还没有规模,其分销网络也仅限于北京、广东、河北 湖南、江苏、浙江和陕西等几个区域市场,离西洋参产业化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怀柔西洋参产品分销网络和销售渠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建设现代化种植基地
西洋参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是专门对西洋参生产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准则,是西洋参及其制品质量标准的源头。通过GAP的实施,实行基地化、集约化栽培,生产出“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西洋参产品,切实保证其产量稳定、成分含量一致,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限制在允许范围内。因此,实施西洋参GAP,对保证西洋参药材、西洋参饮片、西洋参中成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是建立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对西洋参栽培品种进行物种鉴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筛选出最有用的基因型、生态型,防止种质变异、混杂退化,增强西洋参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是实现西洋参栽培规范化。制定“西洋参GAP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GAP基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标准的各项指标和限值、监测、评价方法及规程。
三是制定西洋参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SOP)。SOP是建设GAP基地的“实施细则”,要根据西洋参生物学特性和有效成分制定西洋参SOP,推广标准化种植、加工技术,全程实时监控,实时记录和建立生产档案。
四是加强西洋参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对全区从事西洋参工作的人员进行全员技术培训,提高西洋参种植、加工、销售队伍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强产品深加工的研发
只有加强西洋参深加工产品研制与开发,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怀柔区应研制开发一系列以西洋参为主要原材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为西洋参产业化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后续产品支撑;要加强同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联合科研攻关,重点开发以西洋参为主要原料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新型药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成立怀柔西洋参协会,为参农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使参农与龙头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二是应尽快成立怀柔西洋参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是参农自愿联合的民间组织,具有真正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协调市场价格,降低西洋参种植“个体”风险。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科技服务组织的引导与扶植,使它们快速成长壮大,为西洋参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西洋参产业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遇风险的能力。因此,扶植龙头企业就是扶植农民致富。
一是制定一个完善的“怀柔西洋参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指导西洋参产业化协调、稳步、持续发展。龙头企业按规划组织实施,政府部门按规划进行调控,避免盲目性,提高安全性。
二是加大对天惠药业公司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壮大龙头企业实力,使其迅速成长为区内重点企业和重点税源。
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
实验数据表明,怀柔西洋参总皂甙含量达到6.36%~8.26%,居国产西洋参首位,品质同进口参相同。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技术推广,西洋参产业完全可以培育成怀柔区和北京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以及北京市中药现代化的先导产业,建议政府对西洋参产业化予以重点支持和扶植,加快北京市中药材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立足国内进军世界市场
怀柔西洋参产业化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网络建设,打通国际市场渠道。目前北京天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应在现有区域市场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国内区域市场网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抓住西洋参产业化发展的“牛鼻子”。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发展国际市场,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客商建立合作关系,使怀柔西洋参早日进入国际市场。
产业化发展现状
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怀柔地理位置与西洋参原产地——美国威斯康星州纬度相同,其燕山山脉小气候与西洋参野生原始森林小气候相似,从植物引种驯化理论与实践来看,怀柔所处燕山山脉是西洋参适宜生长的生态区。因此,怀柔于1975年引种西洋参,1981年开始西洋参农田大面积栽培技术研究,到1987年取得大面积农田栽培成功,通过科研攻关,已形成了从种子处理、种植管理、植物保护、良种繁育到原皮参加工等一套完整的西洋参生产技术。1989年怀柔开始在位于燕山山脉的北部山区农村推广西洋参农田栽培技术,到1999年底,全区西洋参种植面积为826亩。
为了快速推进西洋参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2000年12月,怀柔区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惠参业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更名为北京天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洋参产业化发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到2003年底,怀柔区西洋参种植面积达10132亩。
深度加工促进发展
怀柔西洋参产品加工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5~2000年主要加工原参和西洋参饮片;第二阶段是2001~2003年以加工原参和西洋参饮片为主,陆续开发了西洋参茶、含片、胶囊等几个保健食品;第三阶段是2004年在扩大原参、西洋参饮片和保健食品生产加工规模的同时,加速了以西洋参为主要原料的药品研制与生产进程,为西洋参深度加工和医药功效的全面开发打下了基础。
营销网络不断健全
目前,国内西洋参市场流通环节是种植基地初加工统参——中药材批发市场分等分级后分销——药品、保健品生产企业或市场超市、药店等终端经销。销售的主要区域是广东、江浙、上海、福建一带的沿海城市,近两年来,中部地区一些城市,特别是北京、长沙、武汉等地销量也在迅速上升。2003年,全国西洋参销售量为4150吨。
怀柔西洋参产品原参销售主要是通过广东普宁、浙江苍南中药材市场批发,其西洋参饮片、保健食品和药品是通过区域经销商、代理商以及超市、药店、专柜和专卖店等终端销售。目前,怀柔西洋参产量有限,因此,在市场上销售还没有规模,其分销网络也仅限于北京、广东、河北 湖南、江苏、浙江和陕西等几个区域市场。2003年,怀柔西洋参产品销售额为8162万元,利润1016万元。
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深加工少,附加值低
尽管怀柔西洋参粗加工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西洋参深度加工科研投入不够,深加工产品开发数量少,现有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怀柔西洋参产业化的深入发展。
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
近几年,怀柔西洋参产业化发展推进速度较快,但是其组织化程度较低,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洋参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怀柔西洋参产业缺乏一个统一的具有权威性和市场主体地位的中介服务组织(西洋参协会或西洋参合作社)。各乡镇虽然成立了西洋参协会,但是,他们都不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其影响力不够,对市场的驾驭能力有限,担当不起领导西洋参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重任。
种植水平参差不齐
近几年怀柔区西洋参种植面积发展较快,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西洋参种植必要知识和技术难以推广和普及,其西洋参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洋参产业的快速发展。据调查,种植技术好的农户,其西洋参产量可达600公斤/亩,每亩每年平均效益6000~7000元;而少数种植技术差的农户,其西洋参产量仅150公斤/亩,每亩每年平均亏损1500~2000元。因此,西洋参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直接影响到参农的经济收益,影响到参农种植西洋参的积极性。
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近几年,怀柔区对西洋参产业化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银行优先贷款、政府贴息、保护价收购等措施促进了西洋参产业化发展。但是,在扶持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贷款集中贷给种参大户,增加了贷款风险,同时,不利于多数农民得到政策扶持致富;保护价收购片面强调保护农民利益,增加了龙头企业经营风险,难以让农民与龙头企业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销售网络有待拓宽
怀柔西洋参产品分销网络虽然有了一定基础,销售渠道也有所拓宽,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提篮小卖的局面,但是,市场销售还没有规模,其分销网络也仅限于北京、广东、河北 湖南、江苏、浙江和陕西等几个区域市场,离西洋参产业化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怀柔西洋参产品分销网络和销售渠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建设现代化种植基地
西洋参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是专门对西洋参生产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准则,是西洋参及其制品质量标准的源头。通过GAP的实施,实行基地化、集约化栽培,生产出“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西洋参产品,切实保证其产量稳定、成分含量一致,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限制在允许范围内。因此,实施西洋参GAP,对保证西洋参药材、西洋参饮片、西洋参中成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是建立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对西洋参栽培品种进行物种鉴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筛选出最有用的基因型、生态型,防止种质变异、混杂退化,增强西洋参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是实现西洋参栽培规范化。制定“西洋参GAP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GAP基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标准的各项指标和限值、监测、评价方法及规程。
三是制定西洋参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SOP)。SOP是建设GAP基地的“实施细则”,要根据西洋参生物学特性和有效成分制定西洋参SOP,推广标准化种植、加工技术,全程实时监控,实时记录和建立生产档案。
四是加强西洋参技术与管理队伍建设,对全区从事西洋参工作的人员进行全员技术培训,提高西洋参种植、加工、销售队伍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强产品深加工的研发
只有加强西洋参深加工产品研制与开发,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怀柔区应研制开发一系列以西洋参为主要原材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为西洋参产业化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后续产品支撑;要加强同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知名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联合科研攻关,重点开发以西洋参为主要原料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新型药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成立怀柔西洋参协会,为参农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使参农与龙头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二是应尽快成立怀柔西洋参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是参农自愿联合的民间组织,具有真正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协调市场价格,降低西洋参种植“个体”风险。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科技服务组织的引导与扶植,使它们快速成长壮大,为西洋参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
西洋参产业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遇风险的能力。因此,扶植龙头企业就是扶植农民致富。
一是制定一个完善的“怀柔西洋参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指导西洋参产业化协调、稳步、持续发展。龙头企业按规划组织实施,政府部门按规划进行调控,避免盲目性,提高安全性。
二是加大对天惠药业公司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壮大龙头企业实力,使其迅速成长为区内重点企业和重点税源。
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
实验数据表明,怀柔西洋参总皂甙含量达到6.36%~8.26%,居国产西洋参首位,品质同进口参相同。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与技术推广,西洋参产业完全可以培育成怀柔区和北京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以及北京市中药现代化的先导产业,建议政府对西洋参产业化予以重点支持和扶植,加快北京市中药材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立足国内进军世界市场
怀柔西洋参产业化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网络建设,打通国际市场渠道。目前北京天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应在现有区域市场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国内区域市场网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抓住西洋参产业化发展的“牛鼻子”。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发展国际市场,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客商建立合作关系,使怀柔西洋参早日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