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nw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化4.0时代到来,中国加快了步伐,努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这个变换过程中,需要有“工匠精神”的支持.中职院校肩负着给国家培养技工人才的重担,对于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中职物理课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希望可以为国家制造业输送更好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育教学;工匠精神;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060-02
  收稿日期:2021-06-25
  作者简介:王荣昆(1980.1-),男,福建省泉州人,本科,中职讲师,从事中职物理教学研究.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进步发展对于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要想更好的提升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探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科学合理的制定相适应的方案,中职院校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渗透,严格培养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匠人”.职业性的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要掌握技能同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承担技能岗位的责任.
  一、中职物理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1.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比较差
  从当前中职教育工作的开展来看,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基础比较差.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进而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这会影响中职物理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物理课程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相比之下难度会更大.因为文化基础比较差,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习兴趣不是特别的高,严重的影响了中职物理课程的授课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授课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使得中职物理课程教学的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的高效,满足中职教学活动开展的需求.
  2.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很多中职院校当中的教学环境不是特别的好,实训设备短缺,不能满足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需求.中职院校整体的学习氛围不是特别的好,认为在中职院校就是为了混日子而已,导致院校的整体学风不是特别的好,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敷衍了事,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使得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的困难,更别提是在中职院校物理课程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想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整体对学习环境进行整顿改善,保证学生能够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之后,愿意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愿意去探索、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作质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得到提升.
  二、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探究
  1.以学生为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受到中职物理课程规划的制约,物理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期时间里单独地分出几节课时间来和学生详细介绍讲解“工匠精神”,只能依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教师主要可以通过物理知识点、练习题的详细讲解,以及在物理实验课上制定严格的实验要求和标准规范来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由古今中外出色物理学家的小故事,展现科学家们的“工匠精神”,从而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原来“工匠精神”和物理学科是有如此紧密的联系的.从物理课本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正因为物理实践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去严谨地实验,一次次失败但又不放弃,直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才有了今天物理的高度进步.
  在介绍每个物理全新的概念时,教师在课前都会给学生介绍一下发展的历程,以及相关参与的物理学家是怎么样为了追求物理真理,而不断去实验,不断思考的事迹,让学生知道这背后的不简单.例如:学习欧姆定律的时候,欧姆在很艰难的条件下经过大量实验找出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三者的关系;学习电流单位安倍时,可以讲讲安培做研究时的专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可以说说法拉第通过十多年不懈努力的努力终于找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以及规律,得出电磁感应定律,促进了电能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这些物理人物故事的介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会怀着敬畏态度,严谨对待每个物理知识点的学习.
  2.注重物理教学内容及方式的严谨性
  物理学研究事物运动,从而探究世界的本源,极其注重精密性以及准确性.这也就意味着物理教师需要用严谨并且科学的态度对待物理教学,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认真、踏实、严谨的教学理念,通过讲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具体来说,教师要做的要比学生多,一直要走在学生前头,学生每做一道题,教师需要找寻其他有关联性的习题,并且在总结学生不同的解法以后,要思考更加高效和简便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对于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思考、改正,始终怀着“工匠精神”去对待物理教学,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精神风貌以后,会受其影响,养成“工匠精神”.例如,在一次的物理习题课上,教师出了一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火车紧急刹车,用时是7秒,假设火车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一秒的位移是2米,求火车在刹车过程中的位移以及开始刹车的速度是多少.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解法,可以用逆向思维方法,也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图像法来解决,告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很多时候有不止一种方法,已经做过了一遍的习题,可以重新思考和钻研题目,很有可能从中找出新的解题思路方法.教师在物理学习的优势是时间和经验,教师有更好的条件专注于物理学的研究中,即使是同樣的物理问题,教师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解题展示,将严谨踏实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身上.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于知识的掌握,更要向教师看齐,学习教师身上独有的精神态度.   3.激励学生不断探究思考物理问题
  不少中职学生都认为物理是比较难学难懂的一门学科,有些学生更会因此放弃学习物理.而“工匠精神”展现的是一种不畏困难和挫折,能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排除困难的精神.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關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物理难题时,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坚定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可以永不放弃,不懈努力地去克服.
  例如,在物理学科的教材中,涉及到了许多的概念、定律,例如欧姆定律、二力平衡条件、光的折射定律等,学生受知识的限制,一下子没法接受这些新的物理知识,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索、去思考,不要一味地迷信教材所写的内容,要去认真做实验,在发现自己做的实验结果和书本中显示的物理结论不一样时,学生可以去思考自己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的约束条件,不断地去调整,以完善整个物理实验,也可以请教老师,在老师的指点之下,自己再去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可以验证到书中所写的物理定律,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工匠精神”.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职物理教学当中创造性地融入“工匠精神”,其意义不仅仅是在于提高学生们的物理成绩,更重要的是经过专业性的物理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为社会经济发展而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社会有用人才,为中国制造业更坚定地走向世界,实现大国到强国的历史转变而奉献力量.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需要努力培养学生这种“工匠精神”,用更加务实、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态度去优化物理教学,为中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忠.如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036):50.
  [2]马晓燕.如何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当代教研论丛,2019(07):134.
  [3]赵琴琴,陈寒.高校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434(01):79-82.
  [4]马海涛.国内外高职院校文化素质和工匠精神培养的理论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8(09):74-75.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摘 要: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相应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有效改善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情况,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围绕实际教学目标,创设相应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吸收数学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本文从分析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入手,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摘 要:方程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小学数学中,方程隶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部分,由于学生对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常常会感到不适应,进而出现各种让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和错误.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方程内容时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小学生方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这一方面的教学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
摘 要:不等式中的任意与存在问题历来是教与学的重难点,这类问题将参数变量集于一身,融合函數、方程与导数等知识,形式灵活,思维性强,一直倍受命题人的青睐.本文基于变量个数、量词类型两个角度对这类问题进行分类解析.  关键词:任意;存在;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5-0034-02  参考文献:  [1]孟方明.一道恒成立问题解法的多角度探究
摘 要:求解某些含有指对数混合式的问题,可以尝试进行指对数的互化变形,从而得到局部相同的式子,并在换元后,结合几个常见的重要不等式进行求解.  关键词:指对数混合式;同构换元法;解題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5-0030-0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摘 要:代换法是解答高中数学习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相关的数学表达式进行巧妙代换,能更好地揭示相关参数之间的规律,通过积极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顺利求解.高中数学不同的习题类型代换的思路有所不同.教学中为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一解题方法,提高应用的灵活性,应注重为学生展示代换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代换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
摘 要:进入初三阶段,物理知识的难度有所加深,导致课堂两极分化问题愈加严重,进而给学困生造成更大的学习压力.所以,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时了解学困生所面临的学习困境,据此改进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争取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从而实现学困生到学优生的转化.  关键词:初三物理;学困生;转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是相对较难的,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物理知识,这就让学生对物理的课堂教学更加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协助学生克服对物理知识的恐惧,慢慢地去接受物理知识.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  关键词:精准教学;学生参与;构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