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激趣 巧引导 巧设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至今,一直辗转于识字写字教学,到今天才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来: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识字”,怎样引导孩子们去“识字”?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包括识字写字的兴趣、方法、态度方面的具体内容,甚至量化了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我想这个“认识”汉字,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读准字音,而应该是掌握这个汉字的音、形与义,缺一就不叫“认识”。那么,如何通过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勾连,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我想首先要找到汉字音、形、义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形是本源
  字形,按照《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指“汉字的形状”。这个“形状”由汉字的不同结构和笔画来决定。汉字从结构上看,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其中合体字的结构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以及全包围结构。而汉字的基本笔画,主要有:横、竖、撇、点、折。如果把大的结构比作“框架”,每个笔画比作“零件”,那么这副框架和这些零件就组成了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方块汉字。随着这些字形的产生,它的字音和字义也随之而来。有些汉字还有多种读音和多种字义。简单的字形承载了不同的读音和丰富的字义,这正是我们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形至音传
  有一部分汉字,其字形便传递出其读音。我们知道,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即“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聲、假借、转注。其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抓住了汉字音与形之间最优的联系。根据形声字的六种构成方式“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以及内形外声和外形内声”。找到这个字的声旁,我们可以很快猜出该字的读音。以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一册为例,生字“村”就是一个形声字,其读音与其声旁“寸”的读音极为相似。而生字“清”“晴”“蜻”的读音也均与其共同声旁“青”的读音极为相似,区别仅限于声调。
  形至义现
  有一部分汉字,其字形便显现出其字义。最明显的莫过于象形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关于象形字如是说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可见象形字是根据其所指向的具体事物的形象演变而成的。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出现的“水、山、日、月、舟”等,都是象形字,看到字形便能大概猜出字义。
  根据会意字的造字原理我们知道,把其各个组成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合起来,就是这个会意字所表达的意义。以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三册《识字7》为例,一只鸟张大嘴巴不停地叫即为“鸣”字的含义。而同课中“停”这个字,根据其字形亦能猜出字义:一个人路过一座亭子,便不再行路,停下休息,这便是“停”字的含义。再如“解”这个字,其三个组成部分依次为“角”“刀”和“牛”,其释义为“判也,从刀判牛角”,即“用刀把牛角分开”。这些字的字形本身就显示了字义,孩子们只要略知字理知识便能见字解义。
  当然,有些汉字从字形本身是无法直接找到与其音义有关的信息的,我们也可以巧妙地创造联系,有效识字。
  了解了汉字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可以将识字这件事做得更方便有趣,也更有文化味儿。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识字时,不妨做以下尝试。
  一、巧激趣
  教学前,向孩子渗透有关字理知识,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当然,这种“渗透”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不应是纯粹字理知识的“灌输”。比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三册《识字3》中“歪、灶、尾、笔”这几个会意字时,可采用“熟字渗透激趣法”:以孩子们熟悉的象形字“人”和“木”引入,组合成熟字“休”字,引导猜测字义,渗透这种识字方法,从而进入本课四个会意字的教学。这种抓住了字形、字义内在联系的激趣,必将引起孩子探索新知的热情。
  二、巧引导
  教学中,引导孩子自主探索,找到该字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孩子们对于认识同类字有了一定的兴趣和经验积累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揭露联系,而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这既是识字兴趣的延伸,也是识字能力的培养。同上《识字3》为例,激趣后,引导孩子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自己去猜测“笔、歪、灶、尾”的字义、读音,从而记住字形,并总结方法。
  三、巧设法
  掌握了音、形、义的勾连之后,教师要巧设活动,帮助孩子由识到记。低年级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法主要有编口诀、猜字谜等等。比如识记“笔”这个字,我们可以编口诀为:竹下有毛笔;识记“燕”这个字,我们可以猜字谜:二十路电车开进北站口,叮叮当当……这些融合了字音、字形和字义的口诀和字谜既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兴趣,也能提高孩子们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以字形为基础,抓住其与字音、字义内在联系之后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样的尝试也必将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更具艺术。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以少自由度SPS+SP+SPR并联机构为例,分析了结构模型中各支链的驱动力和约束反力,建立了SPS+SP+SPR并联机构的全雅可比矩阵.考虑约束反力对机构的影响,依据虚功原理及胡克定律推导
通过实例简要说明新闻标题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及修辞手法,希望能对读者阅读英语报刊杂志有所帮助,以便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欣赏其语言美。
为解决某钢厂CSP(紧凑式带钢生产线)加热炉水冷炉辊辊环出现变形过量、烧蚀等失效问题,从流固耦合传热理论出发,对水冷炉辊结构进行简化与离散处理,建立炉辊三维稳态流固耦合传
古往今来,用花来形容女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诗经·桃夭》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曹植亦有“南国有佳人,容华如桃李”这般佳句,都是用桃李等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代表作家,她的词多处以花为意象,好似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百花图”,她的《漱玉词》有“误入藕花深处”这样的少女之快,也有“犹带彤霞晓露痕”的新婚少妇之美,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般的相思之苦,有“暗淡轻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务必努力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教学质量的高效提升。下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从而降低了现今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而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材版本众多,教学难度增大  在现今的小学教育教学的教材市场上,小学数学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孩子创新精神的渗透,使他们从小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价值取向。”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渠道,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