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培养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培养的意义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情感教育是这样表述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这对于学生认知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都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是作者、教师、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为有情感因素在其中,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高,学习效率被提高,学生的表现欲被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去,积极思考、教学中以情感带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那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呼唤学生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一定情感体念的十三、四岁学生,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學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3.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4.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情感在本质上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想象再现和再造生活,真切体验文章美质。
  (1)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可以先引领学生听录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跟着录音齐读。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2)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3)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刘兆亮.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
  [2]刘权.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
  [3]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也逐渐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则成为了教师研究的重点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WTO深入后外国企业的不断增加,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怎样的企业管理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面临的重要问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我们必须在具体范围内讨论城市的可持续性问题.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量化分析显示,全球生态赤字已非常严重,城市生态系统严重依赖外部支持系统,
一样的作物,相邻的地块,有人花了别人两倍的药钱还防不住病,为什么呢?打药前清洗喷雾器和管路,打药不能漏喷、重喷等等事项种植户都很清楚.打药前、打药后、打药时是不是也有
期刊
引言rn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化浪潮.信息量迅速、持续的增长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和烦恼,海量的数据已远远超过人类的处理
现代图书馆,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馆,很重要的社会任务就是将其组织的知识与信息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用。知识组织与管理理念的提出,为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
期刊
摘要:黄山,无论是在中国的山水风景中,还是在中国山水画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山水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提及中国的山水画就会让人们想起黄山和黄山画派。黄山画派指的是清朝末期一群扎根于黄山、用心去感受黄山的景色、对黄山的细节之处进行描绘的一个积极创新改革的山水画派。本文将对“黄山画派三巨子”画中的黄山与黄山实景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黄山画派的画家们是如何将黄山描绘进自己的绘画之中,为当
本文首先讲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然后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摘要】从已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入手,并结合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结果,对苏里格苏47区块山西组山1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具有砂岩孔喉分选较差,分布不均匀,且以细孔径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以溶蚀孔隙和晶间孔较常见,可见残余原生孔隙,微裂缝和铸模孔相对较少。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微裂缝对储层物性影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