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的价值体现探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国现代文明、现代教育毕竟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亦是对中国传统儿童读物编写经验的“扬弃”,有其自身的特点。“教材的编制不能脱离儿童认知的特点,它必须接受学生认知规律的制约。”当今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其编写注重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遵循儿童的年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1、循序渐进,丰富儿童的语言库储备
  为促进小学语文教材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对小学语文教育和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首先,儿童最初接触的语文教材应以识字教育为主,须循序渐进地牢记2000左右的汉字,为阅读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次,小学语文教材识字阶段不宜采取集中识字法,而应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方法结合起来。汉语是单音节文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字又多,这给儿童识字带来一定的困难。当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语拼音化解了这一问题,遵循识字教学的规律,使识字变得更方便,识字教学的效率也更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许多版本的教材在每篇课文后安排有“我会写”、“我会连”、“读读背背”、“想想说说”、“语文园地”等读写训练,图文并茂,大大提高了儿童的识字兴趣,丰富了儿童的文字库储备量,增加了他们的词汇积累。
  2、寓教于乐,提高儿童的识记效果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了如儿歌、儿童诗等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作品,使儿童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以口语化的韵语叙事表现的一种短歌,儿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熟记、能背诵的目标,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共同发展。一般儿歌主要集中在教材的第一册,如人教版一年级教材《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首极富童趣的儿歌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贴近生活,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世界和认知世界。儿童诗同儿歌相比,更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的思想内容较深沉含蓄,抒情性更强,更讲究诗的意境,语言也更加优美精致。如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全文37个字,内容美妙精巧,意犹未尽,更能使儿童发挥无限的联想,既精炼又使儿童易于接受,便于记忆。
  3、温故知新,重视内容的“反刍”价值。
  为使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经典著作、提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传承历史,化育今人,2010年4月28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主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在北京启动,同时国家教育部2010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这充分证明了中华经典诗文的魅力。而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力最好,在这个时期多记住一些经典诗文,开阔眼界,继承传统,终生受用。当今小学语文教育重视教材内容的“反刍”价值,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选用了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文,既有经典的古诗古文,也有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脍炙人口的现当代经典名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一本语文教材的份量,由它给人留下多少可资咀嚼回味的内容来决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文有很多,配上形象的插图,意象美,声韵美,儿童一读就喜欢,虽不完全懂,却很容易背诵并愉快地存储起来。这些优秀的诗篇将使儿童在以后的人生中用新的阅历、经验不断地温故知新,永远都有在旧知中得新见的价值。
  4、“养正于蒙”,注重儿童的德育建设。
  当今小学语文教材更注重选编那些具有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意蕴的语文艺术精品,在知识的可读性、内容的趣味性基础上,不但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原则,还启迪了儿童的思维和智慧。如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我不能失信》讲述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少年周恩来从小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人教版四年级教材《小英雄雨来》一文描写了小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敏的品质;人教版五年级教材《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抗日英雄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为国捐躯,向我们展现了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神话、童话、寓言等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课本的好体裁,既有对真善美鲜明的歌颂,又有对假恶丑无情的鞭挞,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和情操有很好的陶冶作用,对儿童的影响深远。如我们所熟知的小学语文里有一则寓言《乌鸦喝水》,通过聪明的乌鸦这样一个童话角色,生动演绎了一个颇具情趣的生活小故事。当乌鸦想办法喝到水时,我们不禁感叹: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此外还有我们所熟悉的典故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纪昌学射”……这些短小精悍又饱含哲理的作品不但让儿童的读书识字变得自觉、高效、充满乐趣,而且使儿童的思维得到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颜集回民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通过对课堂教学诸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它是我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主要包括教学情境的优化、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教学情境的优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它体现的是情趣性,探索性和体悟性。又是以学生主体自身活动经验为特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感性认识和发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获得认知自我体验,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知识经验,逐渐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数学学习方式。  一、走进有趣的活动情景  数学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应以人为本。那么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的同时,应
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间组成相互合作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相互合作、思维相互碰撞从而更好地完成探究问题的任务,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人到小组中学习呢?1
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
苏霍姆林斯基说:周围世界的鲜明形象对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源泉,在这个源泉的各种形状、色彩和声音里隐藏着成千上万个问题。这成千上万个问题包含了许多数学问题,当然,有些并不是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环保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的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时期的儿童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把这样一个属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展示给他们,就需要教师在复杂抽象的环境科学与轻松、形象的幼儿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幼儿对环境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活动中加深对环保教育的理解。  一、在大自然中通过切身体验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陶行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可事实上,很多教师无知地肢解文本,将文本整体之美剖解得支离破碎;很多老师过深挖掘课文,不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以深度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很多老师并不注重文本的核心价值,无度地补充材料,学生的思维天马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新型的课堂教学必须强调课堂互动,体现师生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体现各自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一、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