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人合一,大道至简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_ 老宋○ _ 钱悦

大道至简


  ● 你跟她学了那么久,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她的影响不小吧?
  ○ 作为学生来说,我很感动。她是一个我熟悉的人。她早年被誉为神童,很早就出名了,但神童的光环是很容易消退的。她也早早注意到这个问题,想要脱离为拉琴而拉琴的境地,所以去纽约大学念了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她在二十一岁创办了“宓多里和她的朋友们基金会”,这绝对是一种博爱精神。
  ● 听了她的音乐会,我想到了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正如小野对寿司倾注毕生心血一样,宓多里对艺术、对作品的敬畏已经达到了极致。虽然我不是从一开始就认同她的演奏方式,但随着音乐的展开,我逐渐被她的专注所打动。她的演奏呈现出极高的纯净度,就像一面镜子,一下子折射出了我自己内心的浮躁。看到她如此专注,我的心会慢慢沉静下来,摆脱烟火气。在很多段落里,我感觉到她已经完全把这部作品融入自己血脉了,身体、心灵和音乐是完全融合的。
  ○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难度很高,独奏部分技术很难,而且对乐队和指挥的要求也很高。
  ● 尽管这部作品上演过很多次,但它仍是一首被低估的伟大作品。我从十三岁开始听这部作品,那时天天听,这首曲子让我入迷,我被彻底震撼了。后来我借来了这首曲子的总谱,大学一年级时自己摸了一下,大四作为毕业曲目演出。如今我听过多次现场演奏,我认为她的演奏是最贴近音乐本身的。她的音乐和她的生活密不可分。从她的演奏中,我可以看出她对生活的态度,音乐中的纯净度和生活中的朴素、无欲状态是一脉相承的。
  ○ 真正的艺术家都有着非常纯净而纯真的心灵,只有保持纯净感,才能直达音乐的核心。她对物质生活要求很简单,吃了甜点都会非常开心,露出纯真的笑容,完全不像一个快到五十岁的人。她有着非常簡单的快乐。

教书育人


  ● 这种童真到现在还保持着,她没有一点世故的感觉,音乐就是她自己内心世界的流露,琴如其人。她在学校里的教学是怎样的?
  ○ 除了一些弓法、指法上的建议,她在音乐性方面给你的指示很少,而是让你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触。她总是让学生“倾听自己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她每个学生拉出来的音乐都迥然不同。如今像她那样既是顶级独奏家又担任教师的人很少。
  ● 这非常艰难,因为既要练琴又要教学生,要对抗体力的不足。她作为学校老师,场次是否不到一年三十场?
  ○ 不,她单单本周就有三场。她的演出生涯完全照常进行,一点没有因为从事教学而打任何折扣。她还尝试演奏很多新作品,包括室内乐,还委托作曲家创作新作。作为演奏家,她总是想跳开原先的曲目,另辟一番天地。而在教学上,她也高度投入,常常一下飞机就直接赶来上课。她甚至不需要准备教学的曲目,因为她已经非常熟悉这些曲目了。
  ● 她从小拉帕格尼尼,基本功很扎实,就像我现在有些学生,拉了帕格尼尼之后直接就可以上最难的协奏曲,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难了。这可能和她妈妈的培养有关。你见过她妈妈吗?
  ○ 接触过几次,但没有太多交流。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妈妈坐在地上给她熨烫衣服,还会帮她找房子,再严厉的母亲还是会有护犊之情。
  ● 她怎么练琴?
  ○ 她是一个勤奋的人,每天都在练琴,有时间就会进行“full warm-up”(较为扩展的热身)。比如今天早上十点排练,她八点就到了,开始了今天的“full warm-up”。她有一套非常系统的技术,还专门开了解决技术问题的课。● 她用什么教材?
  ○ 是东尼斯(Dounis)教材,我没有完整练过那本。
  ● 上次斯特恩比赛的第一名周颖也练那一本。弓法上她也练这本吗?
  ○ 对。她对于音准的要求非常高。我刚去的时候自认为音准还行,但她一直说我不准。然后她让我拉G大调音阶,她拉一个音让我做参照。我拉三个八度,拉得很慢,单音和琶音。她要开发我的听力,如果你过关了自己也可以听。她把十个学生分成两组,每个月彼此听对方拉。她非常有耐心,我自己一开始都没那个耐心。她让我每个音都拉得很长,保持极大的专注力。
  ● 她喜欢慢。
  ○ 她先培养你的听力,再让你拉快。她的耳朵太好了。
  ● 她上课频率怎样?
  ○ 因为要演出,她不是每周都在,但每次回来都会猛上一阵,从来不脱课。

人道情怀


  ● 对今天的演奏,你有没有特别感动的瞬间?
  ○ 每次在拉比较轻的段落时,她的控制力都非常强。
  ● 第一乐章的华彩让我完全进入她的世界,沉醉其中。第二乐章主题质朴而充满民风,也非常符合她的个性。这一乐章有一段在G弦,很多人都喜欢用大弓子,而她还在用四指,用小弓,表达的是非常压抑的情绪。
  ○ 她开头没有用G弦。
  ● 我最近才知道,巴托克反对用G弦,他对首演者佐尔坦·塞凯伊提出了要求。她的运弓概念是:宁愿你看不见她怎么拉的,她完全没有取悦大众的念头。她认为弓不能更多了,采用极简主义。
  ○ 她的行李很少。她出来那么多天,行李也就十九公斤,这次演出服也只有一套。
  ● 从她这场音乐会来看,她现在状态很好,比神童时期好很多。她有一点是维持不变的,就是一直追求纯净度,现在比以前更纯净。
  ○ 她的音乐里每一个音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没有一个音是未经思考直接出来的。
  ● 她追求的不是华丽的效果,有人会觉得她的演奏太过沉重了。上次萨德洛夫是明显俄罗斯风格的,我很喜欢萨德洛夫,但宓多里有深度,更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类悲情。



  ○ 她带我们下社区演出,戒毒所、医院我们都和她一起去。
  ● 这比练琴更重要,她更加直面芸芸众生。她见过了所有的苦和磨难,愿意去戒毒所和监狱接触最底层的人。她让我想到周润发把自己99%的身家捐出去的事,他只需要维持最基本的生计即可。
  ○ 宓多里读人类学,“功夫在诗外”,这种对人类的共情让她的音乐更充实。
  ● 我特别喜欢她的第三乐章,她以自己的内在感受力表达出的完全就是音乐本身,完全超越人类世俗生活的层面。巴托克协奏曲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和巴托克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他的晚年生活困顿,梅纽因让他写这部协奏曲是为了帮他渡过难关。

宓多里的巴赫


  ○ 她出了一套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非常清淡。
  ● 在最后加演的巴赫《第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中的《E大调前奏曲》里,她用自己特有的角度阐释巴赫,也具有非常高的集中度。她的线条连绵不断,并不是一条直线,还是采用极简风格,不仔细听几乎听不到。她不张扬不浓烈,但是有很多一唱三叹之处值得玩味,非常贴近巴洛克时代的风情。
  ○ 她的巴赫也非常贴近作曲家原始的意念。她拉巴赫时握弓的位置总是往上移了一点,接近巴洛克琴弓的效果:巴洛克琴弓更短,弓压也更小。现在很多人在音乐里加了太多自己的东西,对音乐真谛的追求却往往被舍弃,而她是一个孜孜不倦拨开尘埃求真谛的人,这种执着精神非常可贵。现在回归本真的演奏风格已经蔚然成风了,很多人都成为追随者,比如调音会低半度,但有的演奏给人貌合神离之感。而宓多里走巴洛克的路线和很多人不一样,她对巴赫作品中音程关系的处理非常敏感。她仍用了现代的标准音高,不是追求表面效果,而是为我所用,都有自己的理由。
其他文献
01 Voces8音乐总监巴纳比·史密斯 02 Voces8在天津大剧院的首秀两兄弟打磨八音天籁  选用拉丁语“八个声音”作为名字,Voces8一出道就显得格调不俗。自2005年正式创立以来,他们迅速成为国际合唱舞台尤其是阿卡贝拉领域一支潜力无穷的后起之秀。他们每年都举行大量的音乐会及巡演,与杰出的交响乐团、指挥和独奏家合作,年均超过一万名的观众亲临他们的音乐会现场。众多著名的音乐殿堂,如德国汉堡
期刊
二战前的柏林,聚集了很多重要的演奏家、指挥家,后来人们将那个时代称为“黄金年代”。我们在录音中领略“黄金年代”的面貌时,发现某些小提琴家所达到的艺术的丰富性,显得有些“不可思议”——独奏、室内乐与教学活动平行发展,有时也作为乐队首席,并且每一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这样的“丰富”原本仿佛已随着“黄金年代”而逝去,但近年来,国内乐迷才渐渐了解,它依旧活在一位德国小提琴家身上,她就是薇特哈斯(An
期刊
每年八月,都会有一群特殊的音乐爱好者,响应一种声音,开始一场不一样的音乐之旅。他们追寻的是人声的艺术,耳中所闻的是亚洲的声音,这就是亚洲阿卡贝拉音乐节(Vocal Asia Festival,以下简称VAF)。VAF是由台湾中华畅声亚洲音乐协会(Vocal Asia)创办的一个以无伴奏纯人声演唱形式——阿卡贝拉为主题,以阿卡贝拉音乐交流活动、演出、学习等为内容的专题性音乐节。  阿卡贝拉(Acap
期刊
一、英籍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父亲是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幼年时期,亨德尔便显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七岁即以管风琴演奏而令人惊叹,十岁开始作曲。1702年,亨德尔按照父亲的意愿考入哈雷大学法学院,同时兼任教堂管风琴师,为圣乐团作曲。1703年起,亨德尔任汉堡歌剧院第二小提琴手,并开始创作歌剧
期刊
近日,我聆听了上海交响乐团现场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八交响曲》,以及获格莱美奖的作曲新秀周天创作的《悦》(Joy)。音乐会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大概是自己本就从事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工作的原因,当晚我特别关注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担任独奏的捷克小提琴家约瑟夫·什帕切克。  什帕切克是出生于1986年的新生代小提琴家,但他得到指挥家贝洛拉维克的提携,担任捷克爱乐乐
期刊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古典乐迷们对于乐界的“突发事件”往往也报以平静的态度。可即便如此,2020年2月21日晚间的一则新闻还是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俄罗斯的旋律唱片(Melodiya)以折合三千六百万人民币的价位,被俄罗斯一家私人机构完全收购。旋律公司所拥有的两处房产本身大致就相当于这个价位。换言之,该公司不计其数的录音宝藏根本就等同于白送。  Melodiya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唱片品牌。由于
期刊
一座城市自有一座城市的风骨,任其在岁月的浸润打磨之下,依然以伟岸之姿,巍峨不倒,立于世间。这场音乐会落幕后,我默默地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海弄堂  异乡人来到上海,最先体会到的大概是所谓的“腔调”:一段段吴侬软语,讲述上海人的生活琐事;老旧的弄堂,巷子深处的小吃店,清爽无油腻的桌子,还有随处可见穿梭在屋檐下的猫;西装革履的男士,精致靓丽的女士,清新,雅致。“腔调”已然从字典中的“说话的声音和
期刊
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化层面带来的摧残是极具毁灭性的,对人类的文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战后的人们渴望家园的重建,并极度珍惜、追求、崇尚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在这种历史文化语境下,作曲家们纷纷主张以本土优秀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具有鲜明民族主义特征的音乐,以此来表现内心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作为二十世纪的音乐大师,巴托克的民族性音乐语言在这一时代独具特色。本期附片收录了巴托克三部带有匈牙利民间特色的室内乐
期刊
罗西尼(G. Rossini,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罗西尼青年时期创作有四十部歌剧,他在遵循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不再对宣叙调、咏叹调进行严格区分;为了使音乐更好地服务于戏剧情节,把歌剧中的独立分曲发展成“場”,每一“场”包含几首分曲;为防止演员随意演唱,把演唱技巧的装饰性旋律和华彩段全部写出;常多次反复同一乐句将音乐推向高潮,这种
期刊
音乐可以促进和平。音乐家可以通过音乐这种无障碍的交流工具,把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和平相处,让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而“和平指挥棒”(Baton for Peace)项目,正是以推崇世界和平为己任的。  近年来,意大利长笛大师、“天籁之音”音乐学院艺术总监、“和平指挥棒”始创人安德里亚·切克默里(Andrea Ceccomori)为和平奔走于世界各地,与爱好和平的音乐家、音乐团队和机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