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实验的分层教学初探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0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德纳研究认为,学生在认知结构、智力因素、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差异,采取对实验要求“一视同仁”、实验评价 “一把尺子量到底”这种“一刀切”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水平,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不能尽情展现个性与特长,中等生“吃不好”而不能提高实验能力,学困生“吃不了”而不能完成实验任务.实验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差异出发,依据全体参与性、 自主性、可接受性原则,设计多层次实验目标,使学生在不同实验任务的驱使下自主实验,教师采取“导优补差”辅导策略,对实验结果“多尺度”评价,探索从学生的差异中寻求实验分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下面是实验分层教学设计的流程图(图1).
  1 调查学情,对学生分层
  分层前采取谈话、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要探究的科学问题的原有认知和存在的疑惑,结合平时对学生思维方式、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观察了解,综合分析后将学生分为物理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较差的达标组;物理基础与接受能力一般、有一定学习主动性的争优组;物理基础扎实、学习积极主动、接受能力强的创新组.通过实验分层教学,使达标组学生能根据实验情境进行初步猜想,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在老师引导与示范下,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及选择实验器材,处理简单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并简单应用实验结论;使争优组学生会根据实验情境进行大胆猜想,在教师指导下,明确实验目的及原理,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能应用实验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尝试对实验进行简单改进; 使创新组学生会从系统的高度对实验情境进行大胆猜想,通过教师点拨,理解实验目的及原理,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能独立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灵活运用实验结论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会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2 实验分层教学的课堂设计
  2.1 创设情境,形成猜想
  利用图2实验装置演示实验,创设实验情境.
  实验1:摆长相同,摆球为相同钢球(或铝球)的两个单摆;
  实验时,拉开不同角度、让两摆球从同一位置、同时自由摆动,观察两个摆球摆动快慢情况.
  实验2:摆长相同,摆球为大小相同的钢球和铝球的两个单摆;
  实验3:摆长不同,摆球为相同钢球(或铝球)的两个单摆;
  做实验2和3时,拉开相同角度、让两摆球从同一位置、同时自由摆动,观察两个摆球摆动快慢情况.
  实验后,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大胆猜想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以下是学生们的猜想及相应的理由.
  (1)单摆周期与摆线长度有关,摆线越长,周期越大;原因:摆线长的摆球振动得比较慢.
  (2)单摆周期与摆线长度有关,摆线越长,周期越大;原因:摆线越长,摆球偏离平衡位置越远,振动的时间会变长.
  (3)单摆周期与摆球质量有关,摆球质量越小,摆球运动越慢,周期越大;原因:摆球质量小些,运动得就慢一些.
  (4)单摆周期与摆球质量有关,摆球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摆动的越慢,周期越大;原因:根据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子质量有关.
  (5)单摆周期与摆角有关,摆角越大,周期越大;原因:摆角越大,到平衡位置的距离越大,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就越长.
  (6)单摆周期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周期越长;原因:振幅越大,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越长.
  (7)单摆周期与振幅或摆角的关系相同,摆角或振幅越大,周期越大;原因:摆角与振幅其实是一回事.
  (8)单摆周期与摆球的重力有关,摆球的重力越大,周期越小;原因:摆球的重力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小球运动时间越短.
  (9)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有关;原因:单摆做简谐运动时所受合力F=mgsinθ,加速度a=gsinθ,g不同,加速度也不同,运动所需的时间也会不同.
  2.2 自主实验,分层辅导
  (1)对达标组学生
  采取低起点、密台阶、小步子、细讲解的原则.教师指导学生将猜想(1)至(7)总结为单摆周期与摆长、摆球质量、摆角(或摆角)的关系.以“探究摆长与周期关系”为例说明操作过程:首先,将学生分组,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装好实验装置;其次,指导学生用米尺测出悬点到小球下端的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d,根据L=l-[SX(]d[]2[SX)]算出摆长L,多次测量求平均值[AKL-];再次,指导学生用秒表记下单摆做30次~5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根据T=[SX(]t[]n[SX)]算出单摆振动的平均周期,每个实验做三次,求周期的平均值[AKT-]=[SX(]T1 T2 T3[]3[SX)];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为减小误差,摆线长些好还是短些好?摆球摆到哪个位置开始计时更合适?在有难度的地方,教師需现场示范,学生再模仿老师完成实验.
  (2)对争优组学生
其他文献
1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理解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因此,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
课程是立德树人的载体,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如何让学校课程真正为学生服务,实现校本化表达?如何开发因地制宜的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如何从学科实施到课程创生……面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诸多问题,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诠释,同一所学校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与实践。在不断地审视与追问之后,我们的思路逐渐豁然开朗、回归本源—真正的课程,应该基于
教材是经过教学实践“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是广大教育专家殚精竭虑的结晶,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和标尺.但由于物理教材语言的精炼、简洁,使得有些内容学生无法理解,甚至教材还存在某些“瑕疵”.那么,教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某个知识点教学如何做到出新、出彩、出巧,做到运筹帷幄、运用自如,这是值得我们一线物理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创造性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写作的明确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原创性原则,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避免在写作中过于求新求异,重复引用资料内容和写作论析浅显等情况
摘 要:鉴于当前英语教学仍然摆脱不了的“古文式,填鸭式,课后练习题海式”的教学弊端,作者呼吁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理念带动新教法,用新教法教好新教材,本文据此提出高中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前备课,师生相互换位让学生上讲台试教。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转变观念 创新三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提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应考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分别提升“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和“学”的行为的有效性.  1教师的教——提升教的行为有效
在学习平抛运动之前,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已经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且类比“力的合成与分解”也可知道,运动的合成只有一种可能,但运动的分解却有无数种可能.曲线运动中典型的平抛运动,其分解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1 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曲线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今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着题海战术来进行,教学氛围极其沉闷,以此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动手能力差,实际运用能力极为薄弱.这种书呆子式的教育不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制约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工作站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Edward F·Redish提出的积极参与型的课堂,工作站式教学模式就是这种课堂
摘 要:高中新课改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模式 尝试    高中新课改实验于2008-2009学年在江西省全面展开,这次课改是教与学的观念的一次大的更新。下面是本人对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的
磁场可以对带电粒子的运动施加影响,只要设计适当的磁场,就可以控制带电粒子进行诸如磁聚焦、磁扩散、磁偏转、磁约束与磁滞留等运动.这些实际应用经常被用來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以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 磁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