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原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学会观察,热爱生活
学生作文常见病症是言之无物或内容空泛。病因就是缺乏生活体验,未能很好捕捉生活现象。对要写的人、事和景物知之甚少或完全陌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不能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上,而要学会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耳听、眼观,了解风情事态,留心特殊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要赋予平凡琐事以丰富内涵,要在材料中映射出主观的审美意向,即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要带着主观色彩去发掘材料,这样就会点石成金,平中见奇,丰富美感,使学生的写作得心应手,笔下生辉,同时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二、取材真实,感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者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生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是很多的。如何感悟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
三、深入思考,开掘生活
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材的同时,更要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背景和观点,拓展视野,锤炼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社会的能力,使“做一个有思想的学生”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为写作提供广泛有深度的题材。
1.利用重大事件。生活是变化的,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发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适时的命题作文,“情动于衷,发而为文”。或日记,或周记,或一事一议,或综合评述,说长道短,既可广识,又可习文。如2008年发生的两件大事“汶川地震”“北京夏季奥运会”举国关注,也成为孩子们热议的话题,我抓住这个契机,除了配合学校搞一些专题教育活动之外,还布置了这类话题的作文,如中高年级同学在《给汶川小朋友一封信》中搜集材料,发表感想和见解,热情很高,表达了对灾区小朋友的关心、同情。
2.联系社会生活。作文的话题应将学生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培植学生理性的情感、高尚的人类意识和开放世界的意识,把社会改革、时代风貌纳入学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写出体现时代精神、内容积极、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文章。
3.联系学生实际。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自由命题,让他们以激情去写他们的生活,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写。尽可能写身边的人,议身边的事,绘身边的物。重复多次的传统题目,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我们要出些鲜活的题目,让学生感到新鲜、新奇,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四、创新形式,快乐作文
生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波澜起伏,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常变常新。作文亦如生活,改变作文课堂沉闷的局面,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求知欲、想象力、独特的悟性,在生活的舞台上培养模仿借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评反省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我,如采用辩论、演讲、即席发言、日记、随笔等方式让学生对于社会、人生、校园各种话题提出新的观点或在某种正确的观点、基础上加以补充,或有所突破。
五、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在作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组织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的题目是自由的,教师帮着选出一些题目,学生自己去确定一个。为防止趣味化倾向,教师在选题上要做具体要求。这种活动关键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让他们查阅书籍,或询问老师以获取相应的素材,并拟定初稿。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辩论时可先小组内进行,再从中选出几组到班上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辩论会后让学生写写感受。如:五年级开展了“近朱者一定赤,近墨者一定黑吗”“上网的利弊”辩论赛。
2.适时开展艺术活动。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把课本中死记硬背、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
3.办手抄报、板报。学生办手抄报可谓是增强阅读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好每期的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内容,寻找合作伙伴。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查找许多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再进行绘画、抄写。这个过程融进了学生很多精力和智慧,因此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情感体验,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4.写博客日记。要求每个孩子都开通自己的博客,这种全新的博客写作形式,使平时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在博客上写作文会觉得很自在、很放松;使原本对作文没兴趣的学生,在发表了几篇文章后,作文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5.重视作文评价(即批语)。老师恰如其分的赏识和赞美是学生写作的一种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争取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充分享受写作与批改的乐趣,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外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王江
一、学会观察,热爱生活
学生作文常见病症是言之无物或内容空泛。病因就是缺乏生活体验,未能很好捕捉生活现象。对要写的人、事和景物知之甚少或完全陌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不能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上,而要学会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耳听、眼观,了解风情事态,留心特殊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要赋予平凡琐事以丰富内涵,要在材料中映射出主观的审美意向,即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要带着主观色彩去发掘材料,这样就会点石成金,平中见奇,丰富美感,使学生的写作得心应手,笔下生辉,同时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二、取材真实,感悟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者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生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是很多的。如何感悟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
三、深入思考,开掘生活
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材的同时,更要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给学生提供背景和观点,拓展视野,锤炼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社会的能力,使“做一个有思想的学生”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为写作提供广泛有深度的题材。
1.利用重大事件。生活是变化的,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发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适时的命题作文,“情动于衷,发而为文”。或日记,或周记,或一事一议,或综合评述,说长道短,既可广识,又可习文。如2008年发生的两件大事“汶川地震”“北京夏季奥运会”举国关注,也成为孩子们热议的话题,我抓住这个契机,除了配合学校搞一些专题教育活动之外,还布置了这类话题的作文,如中高年级同学在《给汶川小朋友一封信》中搜集材料,发表感想和见解,热情很高,表达了对灾区小朋友的关心、同情。
2.联系社会生活。作文的话题应将学生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培植学生理性的情感、高尚的人类意识和开放世界的意识,把社会改革、时代风貌纳入学生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写出体现时代精神、内容积极、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文章。
3.联系学生实际。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自由命题,让他们以激情去写他们的生活,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写。尽可能写身边的人,议身边的事,绘身边的物。重复多次的传统题目,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我们要出些鲜活的题目,让学生感到新鲜、新奇,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四、创新形式,快乐作文
生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波澜起伏,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常变常新。作文亦如生活,改变作文课堂沉闷的局面,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求知欲、想象力、独特的悟性,在生活的舞台上培养模仿借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评反省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我,如采用辩论、演讲、即席发言、日记、随笔等方式让学生对于社会、人生、校园各种话题提出新的观点或在某种正确的观点、基础上加以补充,或有所突破。
五、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在作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组织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的题目是自由的,教师帮着选出一些题目,学生自己去确定一个。为防止趣味化倾向,教师在选题上要做具体要求。这种活动关键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让他们查阅书籍,或询问老师以获取相应的素材,并拟定初稿。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辩论时可先小组内进行,再从中选出几组到班上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辩论会后让学生写写感受。如:五年级开展了“近朱者一定赤,近墨者一定黑吗”“上网的利弊”辩论赛。
2.适时开展艺术活动。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把课本中死记硬背、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
3.办手抄报、板报。学生办手抄报可谓是增强阅读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好每期的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内容,寻找合作伙伴。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查找许多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再进行绘画、抄写。这个过程融进了学生很多精力和智慧,因此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情感体验,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4.写博客日记。要求每个孩子都开通自己的博客,这种全新的博客写作形式,使平时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在博客上写作文会觉得很自在、很放松;使原本对作文没兴趣的学生,在发表了几篇文章后,作文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5.重视作文评价(即批语)。老师恰如其分的赏识和赞美是学生写作的一种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争取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充分享受写作与批改的乐趣,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外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