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文解文 教文循道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语文课堂“满堂灌”的现象已然不见,文本研究逐渐深入,自主阅读、文本对话渐成主流,但“泛读”、“浅读”、“粗读”、“偏读”甚至“错读”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不知如何“解文”,更不知如何“教文”。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依文解文”的四种方法,希望能为“教文循道”提供适合的路径。所谓“依文解文”,指的是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来解读该文本的奥秘。以此法读文、教文,可使语文阅读与教学有章可循,从而真正把握文本的内涵,还原作者的原意。
  其一,揣文题
  揣者,“揣摩、揣测、揣想”之意也。文题,文本的标题。揣文题,即揣摩文本的标题以探知文本的意思。题是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的第一信息源,它所传递的是文本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它积极召唤着读者藉此进入陌生而新鲜的文本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文题是我们解读文本的第一切入点,读题揣文,有助于迅速把握文本的最主要信息。如清人李扶九在《论读古文法(二则)》中所言:“将读此首文,先宜知人论世,考明题目来历,了然于心。”笔者试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的课文,简介三种“揣题读文法”。
  1.揣题以识体
  有的文题明确标明文本的独特体式,表明其文体特征。揣摩这类文题,可以辨识其文体,知其文本的指向与写作基本特点,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过秦论》《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赤壁赋》《谈中国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等。
  2.揣题以明意
  有的文题,或承载着文本的主要信息,或凝聚了文本的主旨,而这一切,创作者已经清楚地在文题中标明,只要我们找到凝聚着作者意旨的那个字眼,便可明晰其文大致的内容、意旨、情感倾向、涉及对象,以及创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切入点,比如《再别康桥》《烛之武退秦师》《归园田居》《劝学》《窦娥冤》等。
  3.揣题以存疑
  有的文题,或含蓄,或优美,或机巧。其倾向或意图,并非一目了然,甚至运用修辞法,使文题充满语言的张力,令人费解。比如,《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揣摩这类文题,就要花一番心思,或联想,或比较,或追问,对其做一番大胆的探究、揣测。
  总之,阅读新文本,定要留神标题,对文题先“沉思”一番,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与其对话,去细细品味语言。教文亦可遵循此道,让学生揣题以入文,窥题以见文。
  其二,抓文眼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里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正如他所言,文眼是文本的精神凝聚点,它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是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抓文眼,即可迅速切入文本,纲举目张,拎起文本之精神意旨。比如,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当关注第一段第三句:“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此句既是对文题的照应,又是对文题的补充,“动人”一词即文眼。接下来,文章写了梁任公出场之动人、出场白和语音语调之动人、讲诗之动人、背诵方式之动人、表演之动人、效果之动人,篇末以“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为演讲“动人”之原因做注解。通篇紧扣文眼“动人”,从形到神,层层推进,直到揭示梁任公精气神。读者只须抓住“动人”一词,即可领会该文之意旨。
  分析高中必修教材,我们发现“抓文眼”读法适合很多课文。如读《小狗包弟》,可抓“歉意”一词;读《窦娥冤》,可抓“冤”字;读曹操《短歌行》,可抓“忧”字;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可抓“归”字;读李白《蜀道难》,可抓“难”字;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可抓“怨恨”一词;读李清照《声声慢》,可抓“愁”字;读《咬文嚼字》,可抓“谨严”一词……要特别提醒的是,文眼并非只是一个字或是一个词,有时还是一句话,限于篇幅,不再展开。读文如此,教文亦可遵循此道。当然,“抓文眼”是一种解文法,却非万能。文本复杂多样的,仅用一种方法显然不切实际。抓文眼对于一些复杂文本就难以奏效,此时我们就得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读法。
  其三,理文脉
  文脉,即文章的脉络,也称“意脉”。剖析思路、理清文脉,是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孙绍振教授说:“进入文本结构的深层,恰恰从意脉开始。”阅读文本要善于理出文本的脉络,掌握作者的思路,进而走入文本,揭开文本的奥秘。文脉有连贯、层递、转折之分。许多杰作都是文脉层转、文脉暗伏的经典之作,最难理清。要真正把握文脉转折之秘妙,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为经典文本,但对于该文,人们却多有误解,看不出其文脉贯通、语意转折之妙。笔者试以“理文脉”之法解读如下。首段扣文题之“褒禅山”,对其做常识性介绍后,突然一转,写到“音谬”,看似突兀,联系全文,可知是伏后文之“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和“慎取”。第二段扣文题之“游”,重在写游后洞之“悔”,为下文议论张本,暗伏有志、有力、有物却不“深思而慎取”之意。第三段由游之“悔”自然生发出余之“叹”,着力于“悔”与“得”二字。先写“悔”而求“得”,由失败之游悟出至理,要获得成功,当志、力、物三者兼备;接着进一步,述“有悔”与“无悔”之别;最后用“得”结束。“余之所得”,乃如古人一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来,从全段看,文眼当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第四段,用“谬”字回应开篇,从“游”到“学”,进一步引申,从“深思”再加一“慎取”,把文脉推进一层。最后一段,扣文题之“记”。由此可见,本文前伏后应,文脉贯通,清代学者林云铭在《古文析义》指出本文“俱在学问上立论,寓意最深”,是深谙该文文脉之道。
  其四,循文体
  循文体,可让读者藉此进入文本的深层,揭开其艺术奥秘。文体,指的是文本的体式,它对文章的表现形式有规定性。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说:“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富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就是说,文体是篇章的制度和法式。循文体,可得文本独擅之美。体裁是一种“艺术的记忆”,原先是某种风格类型,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作家的实践,它们变成了脱离题材的抽象的节奏、韵律和容量。一旦人们选择体裁进行创作的时候,历史积淀在节奏、韵律和容量等形式因素又会活跃起来,与具体的创作对象、语义、功能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从而彰显独特的文本之美。
  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古诗文、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等诸多体裁,仅以“课标”所提的古诗文样式,就有古诗词、古文、元杂剧、明清小说四类,而古诗词既有四言诗《短歌行》、五言诗《涉江采芙蓉》、楚辞体《离骚》、古风《蜀道难》、七律《杜甫诗(三首)》,也有长调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调词《定风波》、小令词《醉花阴》等。众多文体尽管异彩纷呈,但都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共性,它不仅约束着创作的导向,还规范着读者的解读方式。因此,循文体读文、教文不可混淆文本差异,否则,就可能把文言文教成古汉语课、文言文应试课,把《赤壁赋》教成“游赤壁”,把古诗词教成背诵默写解题课,把散文教成记叙文,把《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成游记课,把《说“木叶”》教成议论文,也将擅自把戏剧文本和科普文当作盲肠般随意割掉。
  循文体而读而教,可去除读文教文不靠谱之弊,可领略文本大观园之绚丽多彩,品到文本之味,揭开文本之秘,教出文本之美,使我们的语文课有声有色,有谱有道,有滋有味。
  文本解读还应涉及文辞、文法、文心、文风、文化,以及鉴赏者的文化素养等诸多因素。对于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应大量阅读,开阔阅读视野,积淀文化功底,才能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八中;福建宁德一中。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甚广,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其中写作为语文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在中考分数中占据着很大份额,故而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语文写作非常看重。但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由于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与阅读量,同时没有养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与阅读经验积累的习惯,因而写作基础不扎实、写作素材不生动,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空洞贫乏。因此,提高语文写作的教学质量成了教师的重
随着我国入世已变为现实,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可避免地把每个企业推向全球竞争的浪潮中,洋河酒厂也不例外,为迎接入世挑战,洋河酒厂未雨绸缪,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力度,重视
想象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想象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想象是写作的起点,写作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如《荷塘月色》当中的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
电解铝厂基本均利用铝母线输送电流或者低电压直流电,因此铝母线的加工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乎电解铝厂的正常运作。本文偏重研讨电解铝厂铝母线加工工艺,保证了铝母线在加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句话说明,情感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拥抱它。只有观赏者与创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乐其所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才能算真正读懂一篇文章。  据此,本人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EMBU)对82 例抑郁障碍患者和82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父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足、文学底蕴薄弱,教学难度较大。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大胆改革,重抓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空间等方面的资源整合,有力促进了作文教学工作开展。  一、凸显读写活动促进功能,有力夯实学生文学基础  导致初中生作文写作难的一大重要制约因素,是学生缺乏丰富的文学底蕴,胸中无词汇,下笔更苦涩。这一现象与多年来的应试教学模式有关,教师要针对这一方面的薄弱环节进
前度刘郎今又来  根据2015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2016年全国统一命题又重新走上了各地高考舞台,因此认真了解和对比现有的全国课标卷以及全国大纲卷是十分必要的。  试看199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中一题:《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奥地利]斯·茨威格,第34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每个语文教师都承认语文就是生活这一说法,但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又自觉不自觉地把语文和生活区隔开来:语文就是语文,生活就是生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今天的语文教学,应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