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既要保证言行举止的合理性,又要尽可能利用正确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教师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探讨纠正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教师;言行举止;孩子;影响;措施
一、引言
教师言行举止的好坏、合理与否对学生有十分大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的采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相反,教师的不合理的行为举止的采取不仅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进而降低孩子对于学习的信心,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探讨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的方法和措施的重要意义。
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言行举止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们都知道,学生都不喜欢严厉的教师,都喜欢诙谐幽默的教师,这并不是因为严厉的教师教学水平不够,而是因为过于严厉的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以及教学行为的采取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部分教师可以采用诙谐、幽默、轻松的语言或者是教学行动来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让孩子们感觉十分轻松、快乐,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有的教师让孩子回答问题会这样说“哪位同学愿意挑战一下自己”,但是有的教师却会说“你,回答”,明显第一种语气要更受欢迎一些。还有的教师会说“谁来和我PK一下”、“谁来接旨”等等一系列比较幽默的语言,进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的良好的言行举止的采取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倘若教师板书比较规范,这时学生的板书也会比较规范,同理,倘若教师的板书比较混乱,学生也会形成不规范的习惯。由此可见,教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并且要将一些好的行为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范。比如,针对于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会在做一些标记,这时学生看到教师这样做,自己也会进行模仿,进而实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消极方面
1.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良好的言行举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理,教师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和举止,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存在大声呵斥、过于严肃、严厉,甚至是打骂等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学生甚至会感觉不敢上这个老师的课。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面对自己会回答的题目,都会选择高举手的方式,且会互相攀比谁的手举得更高,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会因为学生们扰乱了课堂的秩序而大声呵斥学生,进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学生甚至不敢再举手回答问题。
2.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无论是幼儿、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无论年龄大小,都是有一定的自尊心的,因此,对教师来说,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的问题,可以批评,但是批评教育的语言和方法一定要恰当才可以。举例子来说,倘若教师经常大声辱骂孩子或者是当着所有的同学的面辱骂某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部分教师甚至会打孩子的脸或者是屁股和手等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极其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改善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和措施
(一)规范教师教学语言
若想实现教师的良好教学语言的使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规范教师的语言,可以对教师展开系统化的培训,借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让教师学习和了解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是恰当的,什么样的教学语言的使用是不恰当的,以及恰当的教学语言的使用和不恰当的教学语言的使用分别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提升教师的语言意识,规范教师的教学语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外派交流学习的方式,比如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其他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助于交流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其他的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什么样的比较好的教学语言,进而实现本校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学语言的规范。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具备艺术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例如,当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已经很棒了”、“没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等等,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鼓励,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良好的教学行为的采取和教学语言的采取重要性是一样的,有的时候肢体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直接语言要具備艺术性以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的教学行为的采取,并且要设置一些艺术性的肢体语言,例如,在学生不注意听讲的时候,教师可以不要直接采用语言批评的方式,而是可以通过眼神或者是轻拍肩膀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当然,在学生表现比较好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采用“竖起大拇指点赞”、“鼓掌”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肯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针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一定的言行举止不恰当的行为,本文结合教师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良性影响以及恶性影响,探讨了改善教师不正确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在本文相关的一系列的教学建议和教学措施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改善和提升,进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慧.幼儿教师与行为“失范”幼儿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董艺.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李林曦.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孙玉莹(1995.08—),女,满族,辽宁省凤城市人,学历:本科在读;毕业院校: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师范)。
关键词:教师;言行举止;孩子;影响;措施
一、引言
教师言行举止的好坏、合理与否对学生有十分大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的采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相反,教师的不合理的行为举止的采取不仅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进而降低孩子对于学习的信心,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探讨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的方法和措施的重要意义。
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言行举止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比如,我们都知道,学生都不喜欢严厉的教师,都喜欢诙谐幽默的教师,这并不是因为严厉的教师教学水平不够,而是因为过于严厉的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以及教学行为的采取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部分教师可以采用诙谐、幽默、轻松的语言或者是教学行动来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让孩子们感觉十分轻松、快乐,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有的教师让孩子回答问题会这样说“哪位同学愿意挑战一下自己”,但是有的教师却会说“你,回答”,明显第一种语气要更受欢迎一些。还有的教师会说“谁来和我PK一下”、“谁来接旨”等等一系列比较幽默的语言,进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的良好的言行举止的采取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倘若教师板书比较规范,这时学生的板书也会比较规范,同理,倘若教师的板书比较混乱,学生也会形成不规范的习惯。由此可见,教师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并且要将一些好的行为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范。比如,针对于比较重要的内容,教师会在做一些标记,这时学生看到教师这样做,自己也会进行模仿,进而实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消极方面
1.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良好的言行举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理,教师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和举止,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存在大声呵斥、过于严肃、严厉,甚至是打骂等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学生甚至会感觉不敢上这个老师的课。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面对自己会回答的题目,都会选择高举手的方式,且会互相攀比谁的手举得更高,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会因为学生们扰乱了课堂的秩序而大声呵斥学生,进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学生甚至不敢再举手回答问题。
2.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无论是幼儿、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无论年龄大小,都是有一定的自尊心的,因此,对教师来说,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的问题,可以批评,但是批评教育的语言和方法一定要恰当才可以。举例子来说,倘若教师经常大声辱骂孩子或者是当着所有的同学的面辱骂某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部分教师甚至会打孩子的脸或者是屁股和手等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极其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改善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和措施
(一)规范教师教学语言
若想实现教师的良好教学语言的使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规范教师的语言,可以对教师展开系统化的培训,借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让教师学习和了解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是恰当的,什么样的教学语言的使用是不恰当的,以及恰当的教学语言的使用和不恰当的教学语言的使用分别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提升教师的语言意识,规范教师的教学语言。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外派交流学习的方式,比如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其他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助于交流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其他的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什么样的比较好的教学语言,进而实现本校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学语言的规范。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具备艺术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例如,当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已经很棒了”、“没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等等,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鼓励,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良好的教学行为的采取和教学语言的采取重要性是一样的,有的时候肢体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直接语言要具備艺术性以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的教学行为的采取,并且要设置一些艺术性的肢体语言,例如,在学生不注意听讲的时候,教师可以不要直接采用语言批评的方式,而是可以通过眼神或者是轻拍肩膀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当然,在学生表现比较好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采用“竖起大拇指点赞”、“鼓掌”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肯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针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一定的言行举止不恰当的行为,本文结合教师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良性影响以及恶性影响,探讨了改善教师不正确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在本文相关的一系列的教学建议和教学措施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改善和提升,进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雅慧.幼儿教师与行为“失范”幼儿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董艺.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李林曦.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孙玉莹(1995.08—),女,满族,辽宁省凤城市人,学历:本科在读;毕业院校: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