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强调语言的“美”具有重要意义,其“美”的元素可以塑造一个充满幸福的语文课堂。同时,教师语言的美能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充满“美”的教学语言進行分析,以期构建幸福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学科;幸福课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在教育领域,说话艺术也是教育艺术的一种。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极佳的语言修养。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充当其教书育人的有效手段,又体现为一种教师职业化的创造性语言艺术。而教师采用“美”的语言,能够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语言下,让学生感受到愉快,进而实现快乐学习。而这也是塑造幸福课堂的重要前提。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运用问题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体现教师的语言魅力,是教师发挥其有效教学引导作用的保障性条件。只是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技能水平并不高,其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语言缺乏活力,平淡无奇,既不能带给小学生美的享受,也无法吸引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注意力,这就难以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及其运用非常重要,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若教师采用的教学语言并不具备这样的魅力,则很难保证后续教学的效果。此外,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语言并不注重带有启发性,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方面,若语言技巧掌握不佳,就很难起到课堂提问应有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师运用美的课堂教学语言的意义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解疑答惑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必要媒介,而课堂教学用语则是教师完成其教学任务的一个基本手段。语文学科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是可以吸引学生喜爱和兴趣的重要学科。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而呈现出枯燥无味的特点,而在新时期则要求教师能够改善这一特点,营造出积极、活跃、生动与和谐的课堂氛围。而这就离不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需要体现语言美,才能调动课堂上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在美的语言熏染之下,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构成幸福语文课堂的关键要素,需要语文教师予以足够的重视,学会运用美的语言来展开语文教学。
三、运用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构建幸福课堂的途径
(一)以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感知能力,使其在美的语言营造的良好氛围中受到情感的感染,触动其心灵。小学生的身心都尚未发展成熟,美好的情感可以让小学生获得美好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构建充满智慧与美的语文课堂,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比如在《母亲的恩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充满深情的语言来导入新课:“小的时候,乳汁里融了香甜甜的母爱,上学之后,书本里满满的写着母爱,而在寒冷的冬天里,毛茸茸暖呼呼的毛衣就像是母亲的牵挂从不离身……”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美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在温暖感人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母亲的爱,使其在深入课文阅读时,能够感悟到母亲给孩子带来的恩情,启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二)以美的语言,激发兴趣
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使其在相应的语言情境下积极自主地展开想象,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欢乐的泼水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欢快俏皮又充满美的语言来呼应课文内容:“泼水节这一天,傣族的人们不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少男少女,都在脸上笑开了花,连泼出去的清水都飘荡着这个节日独有的香气。最后连清风也来凑热闹,吹起地上一些火红花瓣,仿佛能够和着清水的香气被吸进肺腑,看,他们多开心,唱起了歌儿,跳起了舞,嘿,竟然还去赛龙舟,放烟火……”通过充满美的欢快语言,让学生对泼水节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相应的语言情境下想象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在度过泼水节时的快乐场景,融入到课文学习中。
(三)以美的语言,启发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简单易懂,又注重突显语言的魅力。深奥和难以理解的语言并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就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站在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基础上,采用比较生动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去探究课文中的知识。比如在《美丽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现西沙群岛多种多样的美丽风景,并且采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在充满神秘与美丽的南海中,坐落着具有许多迷人风景的西沙群岛,看,连解放军官兵都在驻守着这片美丽的天地,他们热爱着它,也在保卫着它……他们究竟在力图寻求着什么目标?如果你要在这片美丽的西沙群岛中生活,要怎样保护它的美丽?”祖国的壮美山河是理应得到保卫的,教师可以通过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并且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运用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感染学生,并且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问题的思考,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文道理,最终构建出充满美好和幸福的语文课堂,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93.
[2]张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语言[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51.
[3]李学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J].才智,2015(01):199.
关键词:语文学科;幸福课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在教育领域,说话艺术也是教育艺术的一种。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极佳的语言修养。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充当其教书育人的有效手段,又体现为一种教师职业化的创造性语言艺术。而教师采用“美”的语言,能够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语言下,让学生感受到愉快,进而实现快乐学习。而这也是塑造幸福课堂的重要前提。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运用问题
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体现教师的语言魅力,是教师发挥其有效教学引导作用的保障性条件。只是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技能水平并不高,其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语言缺乏活力,平淡无奇,既不能带给小学生美的享受,也无法吸引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注意力,这就难以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及其运用非常重要,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若教师采用的教学语言并不具备这样的魅力,则很难保证后续教学的效果。此外,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语言并不注重带有启发性,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方面,若语言技巧掌握不佳,就很难起到课堂提问应有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师运用美的课堂教学语言的意义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解疑答惑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必要媒介,而课堂教学用语则是教师完成其教学任务的一个基本手段。语文学科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是可以吸引学生喜爱和兴趣的重要学科。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而呈现出枯燥无味的特点,而在新时期则要求教师能够改善这一特点,营造出积极、活跃、生动与和谐的课堂氛围。而这就离不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需要体现语言美,才能调动课堂上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在美的语言熏染之下,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构成幸福语文课堂的关键要素,需要语文教师予以足够的重视,学会运用美的语言来展开语文教学。
三、运用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构建幸福课堂的途径
(一)以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语言魅力的感知能力,使其在美的语言营造的良好氛围中受到情感的感染,触动其心灵。小学生的身心都尚未发展成熟,美好的情感可以让小学生获得美好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构建充满智慧与美的语文课堂,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比如在《母亲的恩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充满深情的语言来导入新课:“小的时候,乳汁里融了香甜甜的母爱,上学之后,书本里满满的写着母爱,而在寒冷的冬天里,毛茸茸暖呼呼的毛衣就像是母亲的牵挂从不离身……”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美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在温暖感人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母亲的爱,使其在深入课文阅读时,能够感悟到母亲给孩子带来的恩情,启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二)以美的语言,激发兴趣
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使其在相应的语言情境下积极自主地展开想象,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比如在《欢乐的泼水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欢快俏皮又充满美的语言来呼应课文内容:“泼水节这一天,傣族的人们不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少男少女,都在脸上笑开了花,连泼出去的清水都飘荡着这个节日独有的香气。最后连清风也来凑热闹,吹起地上一些火红花瓣,仿佛能够和着清水的香气被吸进肺腑,看,他们多开心,唱起了歌儿,跳起了舞,嘿,竟然还去赛龙舟,放烟火……”通过充满美的欢快语言,让学生对泼水节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相应的语言情境下想象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在度过泼水节时的快乐场景,融入到课文学习中。
(三)以美的语言,启发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简单易懂,又注重突显语言的魅力。深奥和难以理解的语言并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就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站在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基础上,采用比较生动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去探究课文中的知识。比如在《美丽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现西沙群岛多种多样的美丽风景,并且采用生动的语言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在充满神秘与美丽的南海中,坐落着具有许多迷人风景的西沙群岛,看,连解放军官兵都在驻守着这片美丽的天地,他们热爱着它,也在保卫着它……他们究竟在力图寻求着什么目标?如果你要在这片美丽的西沙群岛中生活,要怎样保护它的美丽?”祖国的壮美山河是理应得到保卫的,教师可以通过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并且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运用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感染学生,并且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问题的思考,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文道理,最终构建出充满美好和幸福的语文课堂,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93.
[2]张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语言[J].中国校外教育,2015(23):51.
[3]李学欣.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J].才智,2015(0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