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课,提升音乐素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但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获得审美愉悦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促进共同进步.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获得实践体验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判断.评价包括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体育运动的理论研究,根据体育运动的内容、形式、作用等特点,对中职生良好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创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论文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富我们中职生校园生活。  【关键词】体育运动 中职生 良好品质  一. 体育运动、正确认识自己,丰富校园生活  现在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和思想教育的改革,国家更注重开展一些体育运动,一些职业学校老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
不同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体育教学是一个双边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在心理体验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状态,就是体育课的心理气氛。它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条件,也是体育课共同活动水平的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喜欢上上音乐课,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能愉快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节呢?  一、感受音乐,寓教于情  高尔
摘要:幼儿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本文从新的教育理念转化到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中来谈谈。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育 探讨  美的感受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认识和反映,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联想、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对美的理解能力,感受美是理解美的前提。幼儿时期感受美的特点是大多幼儿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形美,对那些鲜艳的、活动的、富有儿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各个科目的体育课程纷纷建立。在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当中,人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措施对高校的体育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本文从高校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出发,深入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摘 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的道德风尚,这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