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教学教法之我见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电工学》专业性强、内容抽象、枯燥、难理解等特点,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培养师生情感、发挥学生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后总结等手段,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培养情感;教学教法;课后总结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8-0087-02
  
  《电工学》是我院非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电路功能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分析方法的一门技术课。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掌握安全用电的一些基本知识。但《电工学》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不好理解等特点,又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教好教会学生,使学生乐学,也就成为我们这些专业课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通过近两年的电工教学工作,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教与学双方友好和谐的关系,轻松温馨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授课水平的发挥,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也容易喜欢上这门课,反之,敌对隔阂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对知识难以接受的逆反心理,也就很难学好这门课。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师生的情感培养。在师生的情感培养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积极与学生交流和交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要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接触。技校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5~20岁之间,他们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独立性、叛逆性,同时他们又需要成人的关怀,教育和引导,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化,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法。师生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课堂上便会有愉快的协调的合作,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结果。
  
  二、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互动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填鸭式”灌输上,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需求和潜能,忽视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创造力,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一)运用对比法教学 ,提高学习效果
  《电工学》中有许多内容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其自身的特征。教学中,将一些有差异的知识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辨析异同,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例如电压与电位的概念,相同点都是电场力做功,其方向都是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不同点:除定义不同外,电位具有相对性,随参考点变化而变化;电压具有绝对性,不随参考点变化而变化。联系:两点间的电压等于该两点间的电位之差。再比如磁路欧姆定律与电路欧姆定律的对比,磁路欧姆定律是表示磁通、磁阻和磁通势之间的关系,磁路中的磁通是由磁通势产生的;电路欧姆定律是表示电流、电阻、电动势之间的关系,电路中的电流是由电动势产生的。用此方法可加强记忆,深化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教材中还有很多概念,如电场与磁场、自感与互感、直流电与交流电、阻抗与容抗等,都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概念,找出异同,提高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手段和学习方法。
  (二)学会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启发就是给学生指出一条路子,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思考达到“知”的目的。适时设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向学生强调,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问还应注意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启发式、悬念式、自问自答、设问讨论等,比如讲电功和电功率这一节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室有六盏灯,每盏灯40w,每天开灯3个小时,每度电费为0.50元,你知道一个月电费是多少吗?又比如讲自感现象时,可以提出:“你知道日光灯上的镇流器起什么作用吗?”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接下来再介绍“自感”现象的原因。还有讲变压器一节时,同学们知道了线圈匝数跟电压成正比,即匝数多的一侧为高压侧,这时即可设问“涉及到具体的变压器,你不可能去数线圈匝数的多少,那怎样知道哪侧为高、低压线圈呢?” 带着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比喻法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学生在学习《电工学》时,大多数认为难学、难记、难理解,产生畏难心理,因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在讲解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如能适当地运用比喻,将会使枯燥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仅能降低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下转第98页)(上接第87页)的思路,有时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中的重点内容,亦是难点。要确定感生电流的方向时,涉及到原磁通的方向,磁通的变化(增强或减少)和感生电流的磁通之间的关系,定律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学生不好理解。定义内容:感应电流的磁通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不少学生把“阻碍原有磁通的变化”理解为和原磁通方向相反,混淆了“阻碍”与“阻止”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把握“阻碍、变化”四个字,可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作比喻,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一旦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这样一讲便降低了定律的教学难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演示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教学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感性知识的过程。它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运用演示实验的这一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直接感知和客观现象,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把感知活动转化为观察活动。
  《电工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定律,学生很难理解。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演示教学做支持,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
  例如在演示电磁感应现象前,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内容,观看在演示中所要用的仪器和实物;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瞬间,观察检流计的偏转方向;当条形磁铁在线圈中静止时,检流计指针有无偏转;当改变条形磁铁在线圈中运动的速度时,再观察检流计指针偏转的快慢,思考一下原因。通过仔细的观察后,学生会发现三种情况:检流计指针向左、向右偏转和不偏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指针偏转的原因,进而得出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条件。采用此方法经常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四、课后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课后总结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而实际上是指课后的教学反思。课后及时总结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革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绝非一朝一夕,除了不断学习别人的经验外,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课后总结还能帮助教师迅速接受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课后总结,既是教学的课后经验总结,又是成败的纪录,更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把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及时归纳总结,就会为以后课前准备积累宝贵的参考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自己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
  总之,要提高《电工学》的教学效果,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电工课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学习,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冷桂玲(1964—),女(蒙古族),河北承德人,承德技师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为探讨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对肾移植术后28例发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在32例新移植患者中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预防用药的32例术后均未发生
婚内出轨行为与婚姻制度相伴而生,婚内出轨行为严重危及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民法典对其进行规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既有规制理论存在诸多缺陷,其混淆了法律原则与规范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越来越普及,自媒体也开始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特别是在美容化妆产品的营销上,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加入到自媒体营销行列,自媒体营销给人们提供了
文章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个人访谈方法,对图式理论在高中生的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运用功效进行实证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图式理论的三大要素,包括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