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玩色馆”是我园小班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培養,是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社会性、情感、认知等方面整合发展的一个平台。在这个游戏现场,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刚入园不久且存在明显焦虑情绪的小班幼儿而言,通过一定的情境玩色游戏,能够感染幼儿的情绪,以情染情,很好的帮助幼儿缓解焦虑。他们从游戏前焦虑不安的状态到游戏后全情投入的兴奋状态,这是一个对话、体验的过程,他们在与自己对话,与材料对话。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尝试采用多主体、多视角、多渠道的评价方式,去关注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展开玩色馆课程的评价研修。
一、评价目的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载体了解小班幼儿有关“情绪”的现状,分析幼儿的情感发展,助推教师游戏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类型
?非结构性的评价:记录和评价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结构性的评价:使用幼儿发展指标设计的表格,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行为表现。
三、评价三阶段
阶段一:采用非结构性评价为主,以档案袋、学习故事、便签等为载体
?成长档案袋:多途径收集
我们为孩子准备的档案袋不仅仅包括收集教学活动中的美术作品,还包含了记录孩子发展的各种信息凭证,例如我们会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认为比较棒的作品或者孩子主动让我们拍摄记录下的精彩瞬间,将这些包含了孩子参与的痕迹结合自我评价的作品放进档案袋,同时结合色彩评价法和教师记录的小便签将资料保存在孩子的成长档案袋中。
?自然观察:以观察记录表为载体。
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记录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包括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幼儿的情感表现以及幼儿的玩色表现,并做简单的分析思考。
我们对已做过的评价方法进行梳理如下图。主要是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方面的动态评价。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的评价实践中,我们采用的大多是质性评价,包含幼儿的成长案例、观察记录,这存在的弊端就是无法准确了解大多数幼儿的实际情况。
阶段二:采用结构性的评价,以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为引领,细化情感评价
经过前期对已有评价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定性描述的评价方式大多比较具有主观性,且不易编码和研究分析,无法掌握大多数幼儿的情感发展,因此我们尝试借助评价工具进行整体评价。以户外跑道馆为例,利用幼儿发展指标体系帮助我们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现状。评价指标涵盖了三级指标、四个检测途径、五个水平等级。简单来说就是“看什么”“怎么看”,看什么就是看评价工具的关键词,怎么看就是看不同水平等级的差异。
收集数据后,教师对几张统计表进行汇总和整理。结合情感的丰富性、情感的稳定性、情感的社会性、情感的性质四项标准,为每个幼儿的情感发展赋予相应的分数,再结合不同的权重,计算出每个幼儿在坚持性总体发展上的得分。
经过八次现场观察记录,我们共收集109份数据,老师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本次统计中,我们将得分1.0-1.5分界定为Ⅰ级水平,得分1.6-2.4分界定为Ⅱ级水平,得分2.5-3.5分界定为Ⅲ级水平,得分3.6-4.4分界定为Ⅳ级水平,得分4.5-5分界定为Ⅴ级水平,以本次评价的小四班幼儿发展的情感态度得分为例。抽取第一次与第四次“跑道馆”中幼儿的评价表进行比较分析,由表中数据可得出,小四班平均情感发展由Ⅱ级水平向Ⅲ级水平递进,可见玩色馆游戏中大部分幼儿的情感发展都有所进步。
上图为部分幼儿情感发展的前后对照折线,由图中可见,大部分幼儿的情感发展呈现水平的递进性,但也有个别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不明显或者呈减级的发展状态。我们也在思考可以从策略入手推进游戏的发展,一方面继续延续孩子良好地情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方面的评价生成新的游戏策略来推进小馆游戏的开展。
阶段三:梳理评价结果
评价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质性资料和量化资料。质性的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整理教师日常观察记录、活动反思以及拍摄的照片、录像等。量化资料主要包括统计家长问卷和情感态度观察中所评价的各项指标得分,梳理整合后汇和成一份总的报告单。
根据以上对美术小馆游戏中幼儿情绪态度的评价情况,进行幼儿情感发展评价报告,以成长档案的形式记录在档,并分享给每一位家长,收集好教师建议和家长建议,深入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以供后期教师开展研修活动和反思进行梳理。
分析反思:
1.评价内容的适时性
我们的研修重点突出了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小班幼儿的情绪情感,我们发现这个存在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小班幼儿在入园初期,会有比较明显的情绪问题,但在后期幼儿的情绪得以缓解,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在后续的评价实践中,可以加入一些新的关注点。
2. 价值取向的整合性
教师在关注幼儿情感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包括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兴趣等等。同时可以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教师利用档案袋中幼儿的作品、自我的评价以及教师平常所观察到的幼儿表现,以这些材料为基础进行多角度评价。
结语:反思是为了积经验,评价是为了再出发。管理人员、教师、幼儿以及家长都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循环往复的,利用评价不断推进课程发展。
“玩色馆”是我园小班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培養,是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社会性、情感、认知等方面整合发展的一个平台。在这个游戏现场,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刚入园不久且存在明显焦虑情绪的小班幼儿而言,通过一定的情境玩色游戏,能够感染幼儿的情绪,以情染情,很好的帮助幼儿缓解焦虑。他们从游戏前焦虑不安的状态到游戏后全情投入的兴奋状态,这是一个对话、体验的过程,他们在与自己对话,与材料对话。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尝试采用多主体、多视角、多渠道的评价方式,去关注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展开玩色馆课程的评价研修。
一、评价目的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载体了解小班幼儿有关“情绪”的现状,分析幼儿的情感发展,助推教师游戏评价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类型
?非结构性的评价:记录和评价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结构性的评价:使用幼儿发展指标设计的表格,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行为表现。
三、评价三阶段
阶段一:采用非结构性评价为主,以档案袋、学习故事、便签等为载体
?成长档案袋:多途径收集
我们为孩子准备的档案袋不仅仅包括收集教学活动中的美术作品,还包含了记录孩子发展的各种信息凭证,例如我们会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认为比较棒的作品或者孩子主动让我们拍摄记录下的精彩瞬间,将这些包含了孩子参与的痕迹结合自我评价的作品放进档案袋,同时结合色彩评价法和教师记录的小便签将资料保存在孩子的成长档案袋中。
?自然观察:以观察记录表为载体。
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记录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包括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幼儿的情感表现以及幼儿的玩色表现,并做简单的分析思考。
我们对已做过的评价方法进行梳理如下图。主要是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方面的动态评价。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的评价实践中,我们采用的大多是质性评价,包含幼儿的成长案例、观察记录,这存在的弊端就是无法准确了解大多数幼儿的实际情况。
阶段二:采用结构性的评价,以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为引领,细化情感评价
经过前期对已有评价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定性描述的评价方式大多比较具有主观性,且不易编码和研究分析,无法掌握大多数幼儿的情感发展,因此我们尝试借助评价工具进行整体评价。以户外跑道馆为例,利用幼儿发展指标体系帮助我们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现状。评价指标涵盖了三级指标、四个检测途径、五个水平等级。简单来说就是“看什么”“怎么看”,看什么就是看评价工具的关键词,怎么看就是看不同水平等级的差异。
收集数据后,教师对几张统计表进行汇总和整理。结合情感的丰富性、情感的稳定性、情感的社会性、情感的性质四项标准,为每个幼儿的情感发展赋予相应的分数,再结合不同的权重,计算出每个幼儿在坚持性总体发展上的得分。
经过八次现场观察记录,我们共收集109份数据,老师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本次统计中,我们将得分1.0-1.5分界定为Ⅰ级水平,得分1.6-2.4分界定为Ⅱ级水平,得分2.5-3.5分界定为Ⅲ级水平,得分3.6-4.4分界定为Ⅳ级水平,得分4.5-5分界定为Ⅴ级水平,以本次评价的小四班幼儿发展的情感态度得分为例。抽取第一次与第四次“跑道馆”中幼儿的评价表进行比较分析,由表中数据可得出,小四班平均情感发展由Ⅱ级水平向Ⅲ级水平递进,可见玩色馆游戏中大部分幼儿的情感发展都有所进步。
上图为部分幼儿情感发展的前后对照折线,由图中可见,大部分幼儿的情感发展呈现水平的递进性,但也有个别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不明显或者呈减级的发展状态。我们也在思考可以从策略入手推进游戏的发展,一方面继续延续孩子良好地情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方面的评价生成新的游戏策略来推进小馆游戏的开展。
阶段三:梳理评价结果
评价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质性资料和量化资料。质性的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整理教师日常观察记录、活动反思以及拍摄的照片、录像等。量化资料主要包括统计家长问卷和情感态度观察中所评价的各项指标得分,梳理整合后汇和成一份总的报告单。
根据以上对美术小馆游戏中幼儿情绪态度的评价情况,进行幼儿情感发展评价报告,以成长档案的形式记录在档,并分享给每一位家长,收集好教师建议和家长建议,深入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以供后期教师开展研修活动和反思进行梳理。
分析反思:
1.评价内容的适时性
我们的研修重点突出了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小班幼儿的情绪情感,我们发现这个存在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小班幼儿在入园初期,会有比较明显的情绪问题,但在后期幼儿的情绪得以缓解,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在后续的评价实践中,可以加入一些新的关注点。
2. 价值取向的整合性
教师在关注幼儿情感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包括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兴趣等等。同时可以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教师利用档案袋中幼儿的作品、自我的评价以及教师平常所观察到的幼儿表现,以这些材料为基础进行多角度评价。
结语:反思是为了积经验,评价是为了再出发。管理人员、教师、幼儿以及家长都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循环往复的,利用评价不断推进课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