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aw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新课改的重要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学校与家长要求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免不了对于孩子在德育方面的培养。从整体上来看,长久以来学前教育都是以教育孩子基本的生活常识以及步入小学之前的基本知识。幼儿园教育在中国整体教育中的弹性一直以来都是较大的。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德育教育在幼儿园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渗透进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本文以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为研究目标点,分析如何更好地让学前年龄段的幼儿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学前教育;道德培养;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我国的学前教育一般都是以幼儿园为主,幼教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学、游戏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在对幼儿群体的教学方面,许多教师并不能因地制宜,即使有心展开有关德育教育的活动,最终的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从学前教育的特征开始说起。
  一、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特征
  学前教育一般是指对3至6周岁的幼儿的培育或是保育工作。在幼儿时期,这一类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一般都是极不成熟的[1]。从身体方面来看,幼儿时期的孩子身体各方面都处于萌芽状态,弱小的身体需要成年人的细心照顾。而心理上他们也是没有发育完全的,许多方面都需要成年人的指导与教育。而在学习这个方面,虽然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心智方面的不成熟,如果一昧地按照传统方式来学习,最终的效果往往都是不令人满意的。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往往通过根据幼儿园附近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这种本就以实践为主、书本教育为辅的教学方式,更是不能采用纯文本知识教学方式,因为这些都是不符合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天性的。
  二、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1.实践为主、书本为辅
  德育教育一般指的是教师教育幼儿优良道德品质的过程,课程的内容包括了谦让、合作、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等优良道德品质,最终教学目的是提高幼儿们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成长为一个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公德的良好公民。在一整天的课程准备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思想渗透进幼儿的日常活动中。例如,在上课时,有幼儿不认真听讲,或是干扰了其他幼儿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及时指出幼儿的错误,并告诉幼儿们上课时需要遵守纪律,不能随意地说话。这样,教师在纠正了幼儿上课错误的同时,也将遵守规则,规定场合保持安静的基本道德素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进幼儿群体的心中。同样,在户外游戏的过程中,很多幼儿会出现小打小闹、不守规则或是插队等不道德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大家集中起来,认真聆听游戏的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会受到的惩罚。这种利用规则规范幼儿们的做法,无疑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们守规则、懂礼貌和谦让的道德品质。而这个过程同样也是潜在的德育教育。
  很多时候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并不是不能被教会,而是不知道怎样是错误的、怎样是正确的,为什么这样是正确的,那样就是错误的。只要弄懂了这些方面,幼儿教育的很大一部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样,整体的教育活动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去教导幼儿们具体的“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日常的小事,往往能够将基本的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幼儿们的心中。
  2.教师与家长做好德育教育表率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与思考,在生活过程中,会模仿家长和老师的行为,一旦教师与家长自身的德育能力出了问题,对于孩子自然也是不好的表率。由此看来,家长与教师都要做好幼儿们的德育教育榜样,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当好孩子们的榜样,家长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是照亮孩子们前程的明灯[2]。只有依靠家长与教师在实践中的不懈努力,孩子们才能进步得更好、更快。而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孩子更是要身體力行了。事实上,做好德育教育是双赢的,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可以约束自己,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校联合活动,不仅是让家长们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平日状态,同时也可以教导家长们如何更好地做好一个孩子的榜样,通过家长、教师、幼儿三位一体,孩子的教育过程一定也会变得更加轻松且富有成效。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大环境下越来越受重视的部分,学前教育自然也不能忽视其重要作用。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幼儿们的年龄阶段特点,从而做出合适的调整,利用平日中往往被忽略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们提高道德水平,同时家长与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当好孩子们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刘玉芳.浅谈如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7(34).
  [2] 林伟斌.浅析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快乐阅读(12期)
其他文献
中國電影市場近年欣欣向榮,影視產業在多地快速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整合產業合力打造“大灣區電影”,是電影人的討論熱點。近兩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九市二區”在影視領域動作頻頻,但灣區電影產業的集群發展也被認為短板明顯,三地的影視合作仍有不少可待開拓空間。   文化領域的“9+2”可以等於幾?近兩年來,“灣區電影”這一概念越來越多在不同場合被提及。   9月21日,即華人傳統節日中秋節,深圳舉辦了一場名
期刊
摘要:阅读整本书不但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由于整本书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在学生的整体阅读经验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简单有效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开展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程标准也在发生变革,英语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受到地域因素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城乡小学的英语教育质量难以达到同一高度,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小学的英语教育质量差距。为此,本文首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任务,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对小学生日后进行理科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数学课程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利用几何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数形结合;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的大部分教育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学习意义,通过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从而让学生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更加轻松,成长为更加优秀的数学人才。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游戏化;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优秀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所拥有的娱乐性、游戏性和体验性可以将学生们的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提出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我们当前教育工作的开展也给出新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对新课改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践来改善问题。新课改的推进,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探索、创新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实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
期刊
摘要:读写结合不仅对读写本身有促进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不断生成写作的新思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革新观念,让学生多读多练,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感悟文本;累积训练,习得方法;交流合作,锻炼逻辑;巧设活动,以读促写。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能力;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小学语文写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奥赛中化学平衡考查的内容、试题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着重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反应方向的判断等内容。并讨论奥赛中化学平衡对中学化学的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同时预测奥赛化学平衡试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中奥赛;化学平衡;奥赛试题;可逆反应;;平衡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是一项建立在兴趣、爱好基础之上,以竞赛为中心的课外活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班级文化,形成好的班级文化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近年来,我校一直把班级文化建設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外塑雅境,内塑雅德,让班级成为塑造学生心灵的家园。  一、美化班级物质文化,用优雅的坏境熏陶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从“高雅 、特色、和谐”入手,赋予班级环境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