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而高效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om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目前高考教育体制下,影响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是高中语文教师过于包揽。再者,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够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有限;教师教学设计不够合理,乃至于恶性循环。有鉴于此,我们应该采取对策,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及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得高中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性并高效进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 问题 对策 高效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弊病多多:教师或者局限于教材,就文论文,注入式填鸭、封闭单极;或者脱离教材,天高地远,无限制拓展延伸探究;或者以一问一答代替启发诱导;或者追求面面俱到代替举一反三;或者只重视完成教学目标而忽略学生认知能力;或者只强调教学环节丝丝入扣而抛弃灵活变通;或者被多媒体取代了灵魂和智慧;或者滥用资源,牵强附会,流于形式,懒得思考。
  那么,语文课堂如何改变?怎样改变,我想,打造高效而人文的语文课堂或许是一种方式。
  二、打造高效而人文的高中语文课堂
  1、以人文为语文教学的灵魂
  德国的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指出:“要成为人,必须靠语言的传承才能达到,因为精神遗产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传给我们。”因此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在当今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语文教师更应该填补多年来语文课堂人文性的空白。
  追求人文色彩首先要重視情感体验。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出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感受艺术和学科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让学生走进作品,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去感受屈原的忧愤、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王维的优雅、;去感受曹操的理想、苏轼的豁达、陶渊明的愉悦;去感受烛之武、廉颇、蔺相如、信陵君那些历史人物在民族危难之时,不畏强敌、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其次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课堂上的民主平等自不待言,教师的教学技巧更多的体现在将教材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刻意压制自己的情感,可以笑可以哭,可以骂可以赞;设身处地与课文角色同悲同喜,让学生一路伴随生命主体去体验。;再者要及时地激励、赞赏学生。学生学习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该当场当众表扬,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承认个体差异,尊重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欣赏他们的专长,鼓励学生对教材料或者教师见解的大胆质疑,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学生积极成长、教学效率极大提高的效果。
  2、以文学为语文教学的骨肉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文学味。著名学者潘新和先生说:“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人'活'着—所谓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为言语人、精神人,使人更像人:变得充实、美丽而崇高,感受到言语创造的永恒幸福。”其意为语文教育的文学性质是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也是衡量语文教育的根本价值准绳。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仅是要给孩子们一个考试结果,更应该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诗意的气息,在这气息中畅快地表达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应该有着独立的思想和善于思考的灵魂,应该有着对生命独特的感悟。
  怎样让高中语文课堂更有文学味呢?笔者以为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是朗诵。也许有很多教师对此意见很不屑,我以为那是他们没有认真执行认真指导。朗诵要调动视觉与听觉、情感与思维,这样全方位的投入后就能体验到优美的韵味。这远比肢解文章为考题更人性化更有文学味,而且也极容易实现,可操作性很强。
  笔者在教必修一第一单元之前就先指导朗诵,以《再别康桥》为例,先读准字音,再强调节奏,情感体验交给学生自己。语文课可以朗诵这首诗,谈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自己选诗歌,教师准备好配乐。一节课下来大家都体验到了诗歌的美,还从教师的鼓励赞赏中收获了自信。
  朗诵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它可以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方,通过语音技巧加以弥补,使静止在纸面上的人物、事件、情节活起来。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之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绪,让学生自己挑选合适的配乐;上课时,所有上台朗诵的学生选择的都是舒缓低沉的乐曲,朗读的声音舒缓、深厚、沉静;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已经整体把握全文的情感主线,体会到郁达夫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那种深远的忧虑和孤独的冷落,体会到了渗透在故都秋色中的淡淡的悲凉,大家都沉浸在深远的秋意当中,脸上洋溢着欣赏后的满足感,仿佛和作者一起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除了朗诵外还有更多的形式可以增强语文课的文学味,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掘学生的潜质;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去参与体验。有位教育家说得好:“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上,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的隐秘之处,才能暖透他们的一生一世。”
  新课程标准追求“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重视知识与能力整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发课程资源”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不可否认,源活则水清,只有紧紧把握住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处理好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的关系,才能给学生一个“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机会;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语文:表现与存在》 潘新和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3]《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人文性“着色”》 杨再珍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地开展。但是不同的教师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反思。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开展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将学生认传动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移到主动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处在全面化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德育的相关思想,促使学生从思想意识上树立起良好、稳固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践行于日常学习及生活当中。本文以初中德育教学为探究对象,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对策。  【关键词】初中 德育 重要性 对策  前言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其学习成绩的提升情况,而且要重视学生道德水平的成长状态。这二者间联系甚大,密不可分,因为单单学习优异却没
期刊
【摘要】《实施“十字”教学法 创建高效课堂》是我校的校本课题,被批准为全国教课规划、教育部《教育科研引领和促进基本教育提升的研究》的子课题。“十字”教学法的实际是“预习---读书---议论---讲解---练习”的五个教学环节。我对体育教学进行十字教学法的实验研究中重点对讲解做了实验与研究。本文对“十字变相障碍跑”的基本要求和动作要求进行分析讲解,并通过实验对“十字变相障碍跑”,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乐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方法策略,讲究教学艺术。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提高每堂课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兴趣 实验  物理在各学科中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这样的一句话说到:“物理难,化学烦,数学习题做不完”。其实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只要师会教、生会学,一切难题都好解决。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会教、会学
期刊
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怎样能让学生以极高的兴趣去认识那些“单调”的生字呢?本人一直思索着。丰都县第15届小语年会上,年轻貌美的孙明霞老师执教了二年级语文教材中《三个儿子》一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谜语作礼,写字为先  猜谜语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孙老师开课让学生猜三个字迷:广大无边(庆)。十个小朋友,张口要豆豆(喜)。总司令的耳朵(聪)。孩子们左思右想,终于猜对了,那高兴劲儿,洋溢在
期刊
2015年中考已经降下帷幕,但有关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的解读才刚刚开始。之所以重视命题的解读,是因为熟悉和掌握已经考过的命题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中考作文的命题规律,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及新一年的中考作文复习备考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2015年全国中季命题的主要特点  笔者收集到2015年全国100余个考区的中考作文题150多个,其中包括25个考区采取了选题作文,即“两道考题”。其中全命题作
期刊
【摘要】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江西赣州技师学院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强化实践(训)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逐步构建起结构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实践(训)体系,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具备了从事该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和技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关键词】技能实训 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 课程构建 教学定位 人才培养  为使专业教学面向未来,适应当前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期刊
【摘要】网络神话小说作为一种国外文化与我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而得到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据有国内文化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这种文化甚至对我们本土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融合性,到现在了产生了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神话文化。这也得得益于我们国家有着大量的古代传说,为相关的神话创作提供了最天然的土壤。  【关键词】中国神话神话 新神话主义 中国古代神话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国外
期刊
【摘要】作为一个善于描写湘西风情的作家,沈从文通过自己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湘西世界,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加入了人性的光辉,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文学作品中少有的佳作。  【关键词】小说 沈从文 和谐美  沈从文如此了解湘西农村,是因为湘西农村就是他的出生地,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沈从文长期以来一直喜爱的精神世界。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描述,说湘西并不
期刊
【问题背景】  两纲教育赋予师生关系以新的定义: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知已。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主体,视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允许她们自由发展,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新的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对于问题的觉醒。虽然处在教育前线的老师也深深知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