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江西赣州技师学院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强化实践(训)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逐步构建起结构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实践(训)体系,使学生在就业前就具备了从事该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和技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关键词】技能实训 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 课程构建 教学定位 人才培养
为使专业教学面向未来,适应当前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旅游培养人才,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市场充分的调研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方案,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由来
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训)教学的定位不准确。从课程设置看,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基本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四大模块。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课程,相对于理论教学课程而言,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建构,在实施过程中也仅仅作为整个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因而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思考和系统的安排,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的低效局面。
(2)实践(训)教学环节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学院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训);重模仿、轻创新”的缺陷,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的训练,后期的反思环节薄弱。
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基本素质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也有通用能力课程,使学生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思想,将职业技能培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机融合;还有岗位能力课程,,使学生具备旅行社和酒店的从业能力;也含有少部分的拓展能力课程,实现学生能力的拓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与原则。以传承职业教育传统,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指导思想,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以教师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环节的合理组合为中心,以教师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完善为保证,构建相对独立、整体优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学生在校培养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师实践教学体系。
2.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重视专业的实践教学,将有效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活动型、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
1.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近几年,学院秉承“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创新教学的思路,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辛勤工作,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探索中前進,深刻认识到唯有教改,才能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践(训)教学的定位不准确、教学环节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后期的反思环节薄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唯有进行教学改革。
3.明确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应传承职业教育优秀传统,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指导思想,以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制度,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年青教师在职称评定方向给以指导,为其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打造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4.提高了工作开展的针对性。要构建相对独立、整体优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在校培养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让每个师生明确了自己所承担的教学改革的具体任务。
5.注重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本专业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整合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学科基本知识与学科教学理论、科研方法和教育技术,联系专业教学和改革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训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换,这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研究项目。
总之,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明确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学过程中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对整合专业课程、综合运用专业学科基本知识与学科教学理论、科研方法和教育技术,联系教学和改革实际,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将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雄辉.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般论域[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2]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002(2):116一117
[3]章尚正.止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 2002,(01)
【关键词】技能实训 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 课程构建 教学定位 人才培养
为使专业教学面向未来,适应当前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旅游培养人才,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市场充分的调研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方案,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由来
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训)教学的定位不准确。从课程设置看,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基本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四大模块。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课程,相对于理论教学课程而言,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建构,在实施过程中也仅仅作为整个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因而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思考和系统的安排,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的低效局面。
(2)实践(训)教学环节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学院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训);重模仿、轻创新”的缺陷,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的训练,后期的反思环节薄弱。
2.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学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基本素质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也有通用能力课程,使学生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思想,将职业技能培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机融合;还有岗位能力课程,,使学生具备旅行社和酒店的从业能力;也含有少部分的拓展能力课程,实现学生能力的拓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与原则。以传承职业教育传统,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指导思想,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以教师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环节的合理组合为中心,以教师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完善为保证,构建相对独立、整体优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学生在校培养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师实践教学体系。
2.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重视专业的实践教学,将有效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活动型、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
1.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近几年,学院秉承“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创新教学的思路,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辛勤工作,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探索中前進,深刻认识到唯有教改,才能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践(训)教学的定位不准确、教学环节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后期的反思环节薄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唯有进行教学改革。
3.明确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应传承职业教育优秀传统,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指导思想,以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制度,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年青教师在职称评定方向给以指导,为其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打造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4.提高了工作开展的针对性。要构建相对独立、整体优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在校培养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让每个师生明确了自己所承担的教学改革的具体任务。
5.注重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本专业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整合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学科基本知识与学科教学理论、科研方法和教育技术,联系专业教学和改革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训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换,这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研究项目。
总之,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明确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学过程中每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对整合专业课程、综合运用专业学科基本知识与学科教学理论、科研方法和教育技术,联系教学和改革实际,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将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雄辉. 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般论域[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2]秦学硕.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闭.经济地理,2002(2):116一117
[3]章尚正.止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