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实验、模型、试题三个方面介绍了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继而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学科观念。
  关键词:高中;物理;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能够听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材基础内容,但每当实际应用或者考试答题时,却常常找不到思路。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良好的物理思维构建能力,不能将所学的内容上升到思想的层面,没有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针对于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的讲授同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
  一、 结合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疑问”的产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初始源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最大限度的进行思考,并且积极地学习知识,以此来探寻正确的结果。而物理实验就是一个通过处理问题来验证生活当中的规律、结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首先要让他们充分理解相关的原理,并使其熟练掌握一些常用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其次要让学生在积极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高效的思考,努力地去尋找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从而降低实验误差,提高操作的准确率;最后要引导学生针对于实验当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物理探究思维,使其逐渐建立严谨、科学的实验研究态度。
  例如:在讲授“探究动能定理”这一实验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我在他们实际动手操作前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调整细线和木板平行,这对最后的结果有影响吗?在平衡摩擦力调整平板斜面倾斜度的过程中,如何判断小车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为什么小车的质量必须要远大于托盘当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在实验开始后,是先接通电源还是先放开小车?……如此一来,这便有效引发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思考活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物理思维,而且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二、 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高中阶段的物理主要研究物体的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等内容,这也是学生一直以来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讲解“力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学会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而物体所处的这种状态就属于物理模型。一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在解决物理题目的过程中,不能构建相应的模型,这是他们普遍感觉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将典型的物理过程或者状态模型化,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形象的思维过程。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灵活应用,而且能使他们逐渐形成科学的物理思维方式,进而抓住常见问题的规律及本质特征,将自身的物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例如:在学习有关“力学”的内容时,我给学生们建立了“子弹打木块”物理模型,并且由此引申出了一系列的类型题。刚开始,我以最简单的子弹射入在地面上固定的木块为初始模型进行了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能量守恒和转化问题、子弹的速度变化以及其最终射入的深度等。然后我又让学生们尝试分析当木块处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时,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以此类推,逐步加深“子弹打木块”模型的难度,借此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物体运动变化的过程,建立模型的概念,进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三、 强化试题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对于一些较为熟悉的内容,不用列出方程或者经过复杂的分析过程,在读完题目后通过直觉就能够进行判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直觉思维并未受到关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到,比如:考试当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了节省时间,学生没有必要列出详细的计算步骤,他们只需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地分析、判断,直接选出正确的结果便可,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直觉思维还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反向推理,帮助他们正确解题。
  例如:“如右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的个数为多少。”这道题目学生需要根据“先整体后隔离”的受力分析步骤,分别对参照对象分析具体的受力情况,但是对这类题型较为熟悉的学生可以运用直觉思维,不用进行逐个分析,就能快速判断出小车受力的个数。因此,教师在试题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地讲解,并对相关题目的进行强化练习,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类题型,进而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
  总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弄明白教材当中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建立长期的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一学科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继而提升其自身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宋峰,李川勇,王慧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索过程,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物理思维能力[J].大学物理,2009,28(12):43-47.
  [2]董立卫.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5):84-85.
  作者简介:
  林海,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针对喷孔内空化现象影响喷雾特性进而影响发动机经济及排放性能的问题,利用ANSYS_Fluent 15.0软件,在湍流计算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空化计算采用S-S模型(Schnerr and Sau
摘要: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通过对体育运动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问题;安全机制;策略  一、 前言  小学体育课程在设置过程中,要考虑到安全隐患的存在,防止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二、 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  1. 一些相关部门领导、小学学校、体育教师及家长的思想观念落后,认识模糊,对小学体育的功能认识不
摘要:数学是倾向于理性思维的学科,务求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理性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和成熟度。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过于强调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難免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导致学生产生抗逆情绪,抵触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此文针对此问题进行具体解读和分析,并提供一系列切实可靠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思维方式  教育工作与普通工作的性质有所不同,不能完全依照普通工作的实现方式来确立宗旨。教育
摘要:课文讲述的是某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关键词:洛杉矶;地震;父亲;了不起  一、 复习导入  观看美国洛杉矶地震前后的对比图;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评价这对父子的句子。  二、 精读感悟  1.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父亲了不起和儿子了不起的句子,分别用“
摘要:一节高质量的数学课,除了在课中要有生动的讲解、巧妙的设计外,还要照顾到课头和课尾问题,这是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角落,也是日常教学中依然存在的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认识到导入新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都精心设计了精彩的“开场白”,却往往忽视了课尾教学。其实,成功的课尾教学能引起“瞻前顾后”之功效。所谓“瞻前”是指能加
针对现有点云曲率估计算法难以兼顾估计结果的精度与稳健性问题,提出一种样点邻域同构曲面约束的散乱点云曲率估计算法。以目标样点的邻域点集作为局部样本,采用二维Delaunay
摘 要:语感是一个人对于语言的一种感知和感悟,是影响一个人说话方式和表达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一个人的语感的培养是需要从小就开始抓起的,除了家庭教育培养外,学校教育是培养儿童语感的重要场所。语文作为一门汉语言的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这一汉语言的基础教学阶段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较弱,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新课改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