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是教育发展之魂,学校发展之本。志向高远、精益求精、理念现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好的自我发展”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适合校情的校本培养,则是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捷径,富有特色的集体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良好手段。
  [关键词] 创新;校本教研;教师成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0)02-0055-03
  
  一、现状与背景
  
  无论是从我校教师现状来看,还是从现存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来看,都与我校的发展战略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一,从教师队伍创新人格现状来看。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不少教师还没有达到把教育作为事业去追求、作为科学去探索、作为艺术去创新的境界。
  其二,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来看。很多教师还未树立教学民主观念,师生关系中还缺少开诚布公的交流对话和耐心细致的诱导启发。
  其三,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来看。真正能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组织教学,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媒体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师并不多;真正善于运用创新教育策略、创新教育方法,用知识去激活和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不多;对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掌握的不多。
  其四,从教师培训现状来看。教师培训量大面广,而且后续培训更为关键,任务更加突出,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够,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都有困难。
  其五,从教研的模式来看。传统的教研基本是自上而下的,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学校教研服从上级安排,旨在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教研方式主要是“权威”主导下的教研活动,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方式基本是领导者或“权威”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这种教研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还应当看到,有些时候,教研仍然是凭经验、凭权威,教学研究被固定为一种模式,缺乏创新。
  其六,从教研内容来看。教研的内容有时还停留在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或围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大同小异地进行经验总结等,这些问题都亟待研究和解决。
  其七,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看。一线的教师普遍感到,新的教研方式要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应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而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和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的形式。
  
  二、成绩与经验
  
  我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将校本教研作为校本培训的主渠道,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一)校长引领——明确教师发展的价值取向
  首先,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明确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其次,明确骨干教师为校本教研的“带头人”,并对其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校长的引领下,开展了中外教育思想的研讨,编著了《中外教育思想概述》,作为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的读本。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开展了“我与附中共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围绕学校和自己的成长历程,谈自己的专业成长,谈自已的专业方向,谈附中精神与价值取向,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二)制度保证——构建教师发展的优良环境
  为引导教师进入校本教研的状态,实现精致教学管理,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与培训计划,修订并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机制,如时间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校本教研与培训保障措施。修订形成了扬大附中《集体备课制度》、《个人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教学常规制度》和《校本教研常规活动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用制度管理人,促使校本教研与培训走上科学、规范之路,使校本教研与培训常态化。
  在教育教学、教研中,我们不仅让教师去学、去研、去做,同时在评价体系中体现教师的业绩成果,以激发教师的上进心,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教师职务晋级、骨干教师评选、各项评优活动以及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学校在绩效工资的考核分配上对每个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从组内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作业纸的数量与质量、教学案、作业批改、听评课次数等诸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校本教研氛围的形成,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三)丰富形式——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是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我校开展了多层面(管理层面、教育层面、教学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1.管理层面的校本教研
  学校行政办公会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校“三全”管理模式,探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扬大附中精致管理80条》读本,使学校管理的环节更加精细化。
  2.教育层面的校本教研
  学校每学年寒、暑假各进行一次德、心、体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形式的校本培训;每周一次班主任会,进行案例分析形式的校本教研,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每周开展三级访谈活动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提高班主任心理建康教育水平。
  3.教学管理层面的校本教研
  暑期校本培训。主要通过专题研究进行培训,本学年我校就大力推进校本作业纸作了专题校本研讨和培训。
  每月针对性校本教研。每月一到两次全校性的校本培训,培训时间为周三下午第四节课,由校长室对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每次培训都有一个来自教学前沿的明确主题。
  教研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我校规定每周二下午为文科、周四下午为理科教研活动时间,对各教研组开展活动时间给予保证,从不挪作他用。
  专项校本教研活动。本学年我校组织了一系列针对中心工作的校本教研:①组织骨干教师通过教育论坛、教学沙龙、读书研修、案例分析、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②教育论坛之一:骨干教师论“学习过程评价与学生发展”。③教育论坛之二:班主任论“学习过程评价与学生发展”。④教育论坛之三:一个班的任课教师谈《扬大附中学生过程性评价》软件操作平台的使用,大家就如何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改进软件操作平台进言献策。⑤教育论坛之四:“理科实验教与学的校本探究”。
  4.教师层面的校本教研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工作多年,始终没有突破和创新的原因,是没有理论的支撑与指导。为此,我们将教师的读书研修经常化,并纳入教师成长规划。学校购买图书,开放图书室,订购报刊杂志,添购笔记本电脑,为教师提供条件开展自习研修。在学习管理上实行两有一检查:有学习笔记,有学习体会,学期结束结合绩效考核进行检查。
  各级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专题讲座和自学相结合、分组讨论和集中交流相结合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增强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畅通渠道——优化教师发展的的路径
  1.以规范常规教学为抓手,促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规范学校的常规教学行为,是确保教研活动实效高产的重要举措。我校以落实市教育局“教育质量效益年”各项措施为契机,着重规范了我校的常规教学行为。我们坚持以计划、备、教、批、辅、考查等多个方面为突破口,抓住常规不放松。对以上常规教学的几大基本环节,我校采用不定期随机检查的方法督促教师完成到位,同时每学期对各年级进行校内专项视导一次,进行集中检查。并针对我校实际问题开展教育教学论坛,如“运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育论坛和“理科实验教与学的校本探究”论坛。我校的校本教研,从研究怎样落实到常规工作的开始,确保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2.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跨学科听课,相互切磋教学技艺
  只有立足于课堂,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和体现校本教研的作用。我校通过各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帮扶结对教师跟踪课堂听课、各组教师上研讨课等多种形式切磋教学技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008年,我们还推出了跨学科听课的新举措。学校根据新课程理念,让教师跳出本学科教材、教法的局限,扩大教学视野,进行跨学科听课,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促使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转化。
  3.以活动为主渠道,丰富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①两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②组织学生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以及参加省市征文比赛等活动;
  ③举办学生优秀作业、书画作品展评;
  ④组织学生英语口语比赛和才艺展示。
  我们立足校本,通过这些有效的途径,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的师生的人文素养,发挥了校本教研的作用。
  4.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育特色,提升校本教研品位
  十一五期间,我校共有六项国家级、六项省级、十多项市级课题开题研究,这些课题分布在各教研组。教师们立足课堂,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组内研究课题,边研究,边探索。学校鼓励教师创新,引导教师上出自己的课,写出自己的文章,走出自己的路。
  5.挖掘优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校本教研内涵
  开发适合本校实情的校本课程,是校本教研的产物。我校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开发和探讨,也做过不少尝试。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三十多门,由于是在充分分析教师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所以每门学科均有编写教学案,凸显了我校校本课程的特色,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内涵。
  
  三、困惑与反思
  
  在学校多年的校本教研探索中,教研活动由单纯走向丰富,教研群体由单一走向互动,教研效果由形式走向实质,显示出了集体的智慧。但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有如下困惑与反思:
  校本教研如何促使教师不断增强研究意识,学会研究并乐意研究,让每一位教师得到最好的自我发展?
  校本教研如何加强专业引领,提升教研水平,并能够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引领发现和反思,引领改进与提炼?
  学校应如何减轻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和高原现象,激活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形成一种新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 甘 璐)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既是学习的先导,又是学习的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样,学习英语也需要兴趣作为前提,因为只有学生喜欢英语课,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实现快乐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快乐教学的策略创设各种情境,形成快乐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笔者结合初中
摘要:本文从“E学习”模式的内涵及科学探究性质的定位出发,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学习。  关键词:“E”学习模式 科学探究活动  一、“E”学习模式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定位及关系  1.“E”学习模式  它是学习者利用网络平台的各种资源和功能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资源可以是网络资源和教师制作的视频素材,学习过程是登录网页——展开学习——实践探究——网上交流——交互式
“非主流”是相对于主流而言的,指在网络中不被人们接受的、异常的、不符合常规的事物。信息技术课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主流“套路”已不再得到学生的青睐。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非主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翻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千篇一律的都是信息与信息社会、Windows资源管理、文字处理、图形加工、表格处理、
[摘 要]思维导图,是学习者进行知识或者意义建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支架。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以自我导向为主要方式的自主学习,并逐步进入数字化学习的广阔空间。本文以语文学科为实践案例,结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自我建构;语文教学;自我导向  课改十年,建构
一、教材特点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藏在文字当中,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诗歌共有五小节,其中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片段实录  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后,笔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第2、3、4节。  笔者说:“这是多么有趣的一首诗歌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全方位的发展。要搞好阅读教学,教师需认真教好课文,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加强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整体意识 阅读方法 阅读训练 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相辅相成。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影响着学生全方位的知识和发展。注重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匆匆走在学校与家的小路上,耳畔又传来韦唯这首熟悉的歌曲,柔柔的灯光、斑驳的树影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莫名纷扰渐渐隐去,刚才教研活动的情景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班xx进步不小。”  “我班xx不再迟到了。”  “我班的xxx上课不再随便讲话,也很懂礼貌了。”  一群年轻的班主任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与刚开学不久后的抱怨形成了鲜明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习得工程技术文档写作的能力。在STEM领域,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技能,因为合作者之间沟通和协作的效果经常有赖于一篇指引文档是否清晰明了。这种能力在生活中也常会用到。例如,一篇好的菜谱会帮助人们做出好菜,但是缺乏清晰逻辑指引的菜谱会把厨房弄得一团糟。并非每一个学生都想成为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但是这种系统性的逻辑思维无论是用来设计建造火箭,还是用来筹备一次其他领域的活动
“快乐教育”的思想最早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提出的。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小学生刚接触英语,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思维能力水平较低,还不能适应这一新的外来语言。因此,以听说为主、以游戏活动为辅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各种资源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形成了“想学”、“要学”、
口语交际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因此,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打开语言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轻松、和谐、愉悦的口语交际情境能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  一、图画再现情境,引发交流的欲望  现今的教材都配有大量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更易于学生接受,也更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笔者先在屏幕上出示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