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的历程——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建所十周年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宗教是人类历史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至今仍统治着世界广大地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产生于1800多年前,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哲学思想、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乃至政治经济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同时还传播到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典籍更是远播欧美。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抵全在道教”。要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思想、科学文化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全面总结和继承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道教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
其他文献
论“梯玛”神图钱安靖土家族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283万(1992年),分布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的30多个县市,长期与汉、苗、侗等民族杂居。这里为武陵山所绵亘,又是清江、西水、沣水和乌江支流索绕的溪峒地方。新中国建立前,土家族地区生产力低下,文化不...
明著名道士张三丰住鹤鸣山年代及其他卫复华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字三丰,号玄玄,自称清虚道人,邋遢道人等。清顺治张廷玉等撰《明史·方伎传》: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清道咸年间,道教内丹西派之祖、长乙山人李西月《张三丰先生全集》:张三...
<正> 众所周知,道教追求实现的目标是长生成仙,这种追求是道教信仰的特色。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道教长生成仙信仰的形成来说明这种信仰乃是人类渴望超越有限的心理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形式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道教追求超越有限的途径是一种宗教的途径,但也受到人们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影响。
<正>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金代虽然相对短促,但却演出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活剧,这是一个征战、饥荒和疾病交织的时代,一个人民遭受痛苦和不安定的时代,一个道教新派别相继产生和兴盛的时代,一个诗人苦吟的时代。 纵观金代诗歌,可以发现这样的有趣现象:存在仅仅119年(1115—1234)的金代诗坛,一方面笼罩着梦幻的烟云,另一方面“散发” 出浓浓的酒气。而这两者的背后都折射出道教的灵光,颇耐人寻味。本文从上述两个侧面谈谈管见。
道教“遯”义考──道教伦理研究札记姜生崇尚世,是道教伦理的一大显著特点。早期道教伦理之重要文献《抱朴子外篇》的第一卷,即以“嘉”名之。尚“”,构成为道教伦理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尚精神也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入山修仙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我们将考证和分...
<正>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乃吕祖师所著。为道教之重要丹书,被收入道教经典宝库——《道藏辑要》,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太乙门修炼之主要丹书之一。 《宗旨》曰:“道本无隐”。所以,《宗旨》对内丹大道直示不晦,将修道秘旨直泄不遗。正如柳守元《太乙金华宗旨》题词所说:天仙之诀,“徹上徹下,徹始徹终,会而通之,直而示之。”“从落地,说到天上。将历历相传之心法,原原本本,真真实实,洞然于心目间,而复以之训迪后人”。本书在道教丹经中,占有非常重要之地位。《宗旨》弁言称此宗旨“为万法归宗、至尊法旨
<正> 《云芨七签》,北宋君房编辑。它是《大宋天宫宝藏》(即张君房领修的《道藏》)的辑要,是一部道教类书。由于《大宋天宫宝藏》已佚,故《云芨七签》的学术价值更显得重要。本文仅就《云芨七签》卷数的标示和统计,谈点自己的看法。 今见《云芨七签》有两种版本:一是《正统道藏》(以下简称《道藏》)本,包括它的各种影印本;一是《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本,见“子部三六七道家类”。两本的标目均为122卷,诸家著录亦为122卷。“122卷”之说,既是错的,又是对的。辨析如下:
<正> 在传统文化中,儒佛二家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世所共认,提起道教,人们多以为道教“杂而多端”,并无多少哲学思辩。道教到底有无自己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末五代时期著名道教理论家杜光庭思想内容的分析,来展示道教的思辨水平。 马端临《文献通考》云:“理致之见于经典者释氏为优,道家强欲效之,……祈祷之具于科教者道家为优,释氏强欲效之……。”此语正道破道佛二教相互涵摄的秘要,道佛二教除了在民间争夺信徒、抢占地势外,更在朝廷唇枪舌战,辩难教理,“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是两教所共晓的道理。对于道教而言
<正> 近代学者研究道教文献取得一定成绩,然而对于明永乐年间纂脩《道藏》的任自垣,却知道甚少。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才涉及到此人。永乐二十年(1422),“十二月,任自垣脩《道藏》经成,进上。”现将我多年搜集有关任自垣的资料,加以撮述,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正>序言 坐忘和坐志论的展开及有待探讨的问题 由于外来佛教严重地影响着中国文化,于是,为了与佛教及佛教的禅定、坐禅相抗衡,中国传统的道教便开始寻求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完善自己的修行法。适用于此的立论根据只有在老庄著作中才能找到,从而《庄子》中表现最高体验境界的心斋、丧我、坐忘等被特别注重,尤其是坐忘,由于它完全可以和佛教的禅定、坐禅相提并论,因而取得了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