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应努力创设直观、形象、有趣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品味学数学的乐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因而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他们富于想象,特别容易对那些能演示过程的活动教具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针对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现实中的事物数量关系具体形象地重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总结出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教学减法3-1=2这个例题时,为了使学生对减法这个数量关系有较清晰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预先做好纸鹤教具,上课时,先把3只纸鹤并排放在桌上,然后边讲解边把其中的一只拿出来,表示一只飞走了。这样看见原来桌面上有3只纸鹤——被减数,也得看见飞走的1只——减数,还看得见剩下的2只——差,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事先准备好的3个圆片或小棒拿出来,从中去掉2个,看看还剩几个。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把这些抽象的算式比较形象地印在脑海中,而且学得高兴,理解透彻,记得牢固。
  二、采取多种游戏活动,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堂好课要上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忌单纯的说教形式,而应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如复习“小数的减法”时,可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评出模范营业员,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采用“估一估、猜一猜、拼一拼、摆一摆、玩一玩、找一找”等游戏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及加、减法的意义,加深了对数的认识。
  三、渗透艺术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是怎样的,在总结完角的样子后,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的不同的角最多,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对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四、积极给予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自尊心强、有上进心、喜爱表现等心理特征,教学中,我多采用积极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对象,有的放矢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对班上的优等生,在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给他们吃偏饭,增加知识难度,以此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个别辅导;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到学期末,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高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该由学生自己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获取。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爱学习数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
  [3]陈清容,李世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
其他文献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充分运用观察、类比、猜想、归纳、分析和推理等思维工具主动探索新知识,提高推理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在我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已走进了数学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实验不是喊几个“时髦名词”,变换几个“术语套话”,而是追求真理、
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也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价值所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谈看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探
摘 要: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使人们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应用题作为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学好应用题对增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的应用题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找到解决方法。本文就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新形势下,人们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 要: 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共性教育而忽视了个性教育,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依据问题去解决问题,缺乏创造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敢做;以生动、丰富、充满个性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思维,展现个性;尊重个人体验,抓住其个性的闪光点。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
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节时,学生很难自己得出结论,尤其受到之前“2和5的倍数”的影响,即使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学生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更不能灵活应用。再加上少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重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依赖性强,习惯于机械模仿,不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究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下面我就对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