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许多考生都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诗歌鉴赏题并非深不可测、难以捉摸,只要我们细心阅读、依“法”办“诗”,就一定能够将看似难不可摧的古诗题攻克。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等角度鉴赏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我们不妨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研习古诗,努力把自己打造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把握古诗词鉴赏的五大要素
  
  (一)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歌、行、吟”都是古体诗的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七律。八句两两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七绝。
  词是近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中调、长调。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把握不同的诗歌题材
  就诗歌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诗、记事诗、咏史诗、咏物诗、田园诗、边塞诗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记事诗叙事抒怀,是通过具体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咏史诗是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咏物诗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事物,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三)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可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歌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是《诗经》;代表作家有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诗歌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是《楚辞》,代表作家有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词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有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等。
  (四)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结构方面的伏笔照应、对比、设问、悬念,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深入到内涵的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显得十分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等。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准确把握“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乡而倍觉故乡月更明的深刻内涵。
  
  二、古诗词鉴赏的五点操作性技法
  
  (一)要熟悉重要作家、作品
  重要作家、作品都列入了高中生应掌握的范围,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元稹、杜牧、李商隐,宋代的陆游、苏轼、王安石等人的作品都选入了高中的课本。对于这些名家名作,我们不但要熟悉,而且要理解这些名作,掌握好写作技巧。因为高考不是离开“教纲”去考学生。纵观近年来高考的古诗词鉴赏题和我们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2003年全国高考卷选了王维的《过香积寺》。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要做好这道题,关键是你平时对课本中王维的《山居秋瞑》理解了没有?选题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与课本中《山居秋瞑》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相似之处。读懂了课本,何愁解不了此题?再看2004年全国考卷的古诗词鉴赏题,入选的是张籍的《秋思》。设题为“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这道题的设题也没有离开我们的课本。有关诗歌中的细节描写,我们在课本中接触不少,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细节,赵师秀《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细节等等。我们接触过的思乡之作就更多了,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等等。
  (二)要了解诗词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常识
  古典诗歌,由诗到词,由词到曲,有它自身的特点。像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古诗和乐府,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绝句有五绝和七绝;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诗的对仗与押韵、律诗的四联名称、词的标题与词牌、曲的宫调与曲牌等知识都应了解。(前文已作介绍)如2003年全国春季考卷、2003年北京考卷都考查了诗歌的体裁知识,两卷分别考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一常识2003年上海高考卷就涉及到了律诗四联中的“颈联”知识。
  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了解一些文化常识,特别是诗歌中的一些意象的含义尤其重要。因为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意象的蕴含之意,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柳絮”表送别离愁,“红豆”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双鲤”、“鸿雁”代书信,“采薇”指隐居生活,“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击楫”指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等等。2002年全国高考卷考查了“折柳”这一文化常识,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卷考查了“雁”这一文化常识。因此了解流派、风格、意象等文化常识很有必要。
  (三)要懂得划分诗歌种类
  掌握诗歌题材,及时分辨“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赠思乡诗”的类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古典诗歌。
  写景抒情诗 古人作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感情,寓情于景。2004年高考重庆卷的诗歌鉴赏题,选了梅尧臣的《东溪》,就是从这个方面来考查的。
  咏物言志诗 诗人的志向和品质要表达出来,往往寄托在景(物)上,把景(物)作为咏吟的对象。当然,所咏之物要和所表达的志向品质或形似、或神似。因此,一般诗人所咏之物有比较固定的象征义和比喻义。2004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题选了苏轼的《红梅》。这道题重点考查的就是这一方面的知识。
  边塞征战诗 古代诗人中有军旅生活经历的也不乏其人。他们往往把征战生活、征战的感慨融入诗中,我们也就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歌也是高考题入选的范围。2004年江苏卷诗歌鉴赏题选了唐代柳中庸的《征人怨》。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的“马”、“刀”与军旅有关。“关”、“黑山”与边塞有关。掌握了这些知识,做这道题也就顺手多了。
  怀古咏史诗 许多古诗人生活奔波,仕途或升或迁,多有凭吊,凭吊之时往往对古代的人或事有缅怀,有感叹。古赤壁、石头城、故国等地,是无数风流人物叱咤风云之所,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面对这些场景而产发的感慨融入到他的诗歌的字里行间。赏析这类诗歌,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对诗人本身及所处环境都要充分挖掘。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诗歌鉴赏题选了的《赤壁》,鉴赏这首怀古咏史诗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因为其中“赤壁”这个题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送赠思乡诗 诗人送别亲朋好友不免要赠送诗歌,以表不舍之情意。诗人远在他乡,也难免有思乡之情,这种情感也就用诗来表达,高考考这类题也是常见的。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就是赏析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两首思乡诗。2004年浙江卷也考了李白的《菩萨蛮》这首思乡词。
  (四)要掌握一些鉴赏用语
  近年来的高考,古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主观题。2004年各地高考的古诗歌鉴赏题,除北京卷用了客观题外,其他考卷都用主观题。要答好主观题,不掌握一些鉴赏用语,答案就难以做到简明扼要,用语贴切,恰到好处。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诗歌鉴赏有这样一道填空题:“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要答好这类题,首先要掌握诗歌体裁方面的术语,如:诗、词、曲、律诗、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小令、套数等;其次要掌握好表达诗歌思想及感情方面的术语,如: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生活、爱国思乡、伤春闺怨、孤独伤感、惆怅寂寞、恬淡闲适、昂扬激愤、忧国忧民、迷恋思念等。(前文已作介绍,不再赘述。)
  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也是词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语言鉴赏术语,如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诗歌表达技巧方面的鉴赏术语,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含蓄、幽默、象征、联想、以动衬静、以乐写哀、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点明主旨、深化意境等等。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诗歌鉴赏题有这样一道填空题: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青天,作用是。回答这个需要用到“烘托”等术语。2003年北京卷的诗歌鉴赏题:指出赵嘏《江楼感旧》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在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该题就要用到“点明主旨、深化意境”等术语。
  (五)要掌握常见的鉴赏
  诗词的语言是经过诗人百般锤炼的。正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因此,鉴赏诗词就得感知妙语,从关键词入手。高考题也多从关键词设题。有一类题叫你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并释义。如2003年全国卷设题: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2004年高考福建卷设题:请从三、四句——“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另有一类题是赏析关键词,如2004年浙江卷设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李白《菩萨蛮》)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湖北卷设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王湾《次北固山下》),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从以上设题看来,平时读诗应对诗人锤炼的词语多加揣摩与体味。
  除了从关键词入手之外,鉴赏诗歌还应从表达技巧入手。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有的鉴赏题就是从表达技巧设题的。如2003年北京春季卷就设了"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样一道题,要答好此题,我们就得从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入手分析。借什么景?抒什么情?诗中写到雁,因为雁是一种候鸟,春秋迁徒,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往往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诗中写雁是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再看2004年全国卷设的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题也应从表达技巧入手作答。
  当然,鉴赏方法还可以从作者所处的年代、作者生平情况、风格及诗歌的标题等方面入手,除此而外还有坐标分析法等等,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古诗鉴赏题“有法可依”,但又不能“呆抱固法”;如果说以上所介绍的方法是把利剑,那么平时的广泛的阅读以及由此而积累的知识就是剑法和“内力”。当然,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它的研究决不是我碎碎几语就能囊括的,以上所谈也只能触其“冰山一角”,并纯属“一家之言”。
  
  姜志岗,男,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其他文献
《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它已被选入义务教育九年级语文教材(上)。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女主人公陶影(一位普通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竭力要在儿子面前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的形象,并为此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教参对她的做法也是予以肯定的:“她是普通的,但又是可敬可佩的”。笔者也很愿意,很希望相信女主人公是在追求完美,因为笔者也是一个为人父者,对“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杨宏丽老师既富有教学的纯情,又富有教学的智慧。她认为“站在语文教学这一方净土上,需要用我们的纯美的心去经营,只有纯美的内心才可以成就语文教学这一纯美的事业”。从语文教学的一线到语文教研领域,杨宏丽老师都在用自己至纯至善的心灵在语文教学这一“纯美的事业”中苦心探索和追求。走进杨宏丽老师用纯美的心经营的语文课堂,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纯美的教学创意和特有的教学情致对心灵堤岸的撞击,使
议论文写作训练的三策略为:将现当代名家经典议论文拿来做范文;从古代议论文中汲取精华;定期精准筛选、补充时政热点问题素材。我校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高一新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淀普遍不够丰厚,阅读、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受城乡区域差异、民族差异、家长教育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从小不读书积累知识;另一方面本地学校初中阶段教学中,作文教学只是练练中考要求的记叙文,到了初三,为了中考,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是不敢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也体现出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作文是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作文内容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实现对内在思想的传达,充分展示出艺术美感。每位学生都具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具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形成的价值观也是独特的,所以不同学生所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应该
激励教育在小学尤其重要,本文以小学语文课文《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为例,科学地探究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直接来源,而且,小学语文教师不光仅仅影响着小学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学生的思想形成和精神面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用激励教学来辅助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小学
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界的热门话题,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异彩纷呈,“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热闹”和“空虚”的症结依然存在。课堂教师上演“独角戏”,台下学生们在呆呆地听,思想也处于麻木状态。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出了问题。教师课堂上呈现的内容大都偏向知识的展现,而忽视呈现方式、方法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推进
语言是最大众化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词语会跟着消亡或增加,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大众,因为语言的实质是人民大众约定俗成的结果。一些词语的消亡,肯定有其消亡的原因;一些词语的出现,肯定有其出现的理由。任何部门和个人出面品头评足,我觉得都不合时宜;横加阻止,更不会有好结果,只能落个“螳臂当车”的尴尬。比如时下涌现出来的许多网络语言,谁又能说一个“不”字?说了又能怎样
一次偶然翻阅校史资料,我得知有三颗小行星与厦门大学有关:  一颗叫“陈嘉庚星”,编号2963;一颗叫“余青松星”,编号3797;还有一颗叫作“陈景润星”,编号为7681。  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  早期发现的小行星,大多用神话故事中的神仙命名,后来许多国家和城市的名字纷纷进入小行星世界,  还有许多小行星用古代和现代著名科学家、文艺家等知名人士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一针见血地道破季氏的野心:“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中的地指出“僭越”是天下大乱的根源。通过分析探讨,学生对孔子“礼治”的治国主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孔子看来,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社会得以维系安定和发展的根本,是任何美好追求的基石。君、臣、父、子的封建纲常要严格维护。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时,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11月1日,与长岛在苏州沧浪亭  只有落叶,只有被树枝折断的幽静,  身后太湖石溅起的  沧浪,拍打着北宋的岸。  但元气还在。如果俯身,不用说卑微,  仿佛不再有焦虑承担着彼此。  ——迷恋,宿命,不完美地活着。  而它们的神秘,支撑,穿堂之风,  昼夜,像更高处的瓦当,  渴望雨雪,被还原,或破碎。  是否到了时候?生死之门虚掩着离别,  时光隐退,沧浪还在,  就在这里,只愿成为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