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数学课堂更有“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数学课充满浓浓的数学味,便要有真实的实验情境、真实的互动对话和真实的动手实践。
  关键词:数学实验;观察;推理能力;归纳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综合与实践”“动手做”等栏目,有意识地让教师开展一些探究活动。
  一、 真实的情境再现
  “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苏霍姆林斯基)好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课对学生而言,枯燥、无味,如果以“动手做”情境为铺垫,便能满足学生们爱玩、爱动的天性。
  案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整理复习
  片段: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
  师:你能将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圆柱吗?
  生1:我可以将它围一围,这样就围成了一个圆柱。
  生2:我也是通过围的方法,但和它生1不一样。
  师:两位同学的围法一样吗?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生1是以长方形的宽为高围成的圆柱,生2是以长方形的长围成的圆柱。
  师:两种围法哪种圆柱的体积大?
  生3:生1围的圆柱体积大。
  师: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生3:我是猜出来的。
  生4:生2围的圆柱体积大。
  师:数学是逻辑性强的一门学科,仅是猜想没有用,需要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我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出结论。
  师:你们需要哪些数据来计算这个问题?
  ……
  “若无某种大胆果断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进展的。”(高斯)纵观数学史上很多成果都是通过猜想而发现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长方形纸围圆柱,这样的问题情境展开,使学生在“疑惑中思考”、“思考中验证”。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活动经验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 真实的对话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案例:《周长是多少》
  片段:“画一画”
  要求:拿出20根小棒(每根长1厘米),摆出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写表格。
  出示任务学习单,小组分工合作
  师:你能说一说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摆的长方形是长8厘米,宽2厘米。
  生2:我摆的是正方形,它的边长是5厘米。
  生3:我摆的长方形是长7厘米,宽3厘米。
  生4:我摆的是长9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生5:我摆的是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师:你们能说说是怎么做到的吗?
  生1:可以先把20÷2=10(厘米),这就是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生2:如果是正方形,边长就是20÷4=5(厘米)。
  师:怎样说才不会遗漏呢?
  生:按照10的分与合顺序。
  师:你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吗?
  生:长方形:长9厘米,宽1厘米
  长8厘米,宽2厘米
  长7厘米,宽3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正方形:边长5厘米
  组织学生填写表格并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教师通过摆一摆、说一說、填一填、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结果的无序性,再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弗赖登塔尔),通过“做”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数学素养。
  三、 真实的动手实践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重难点,教师在处理的时候不免采取各种措施来突破它。有些知识的教学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学的,而有些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具来帮助理解。
  案例:《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片段一:30-8=?
  师: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出结果。
  生1:我是倒着数29、28、27……,数8次结果就是22;
  生2:个位上0不够减,可以把3捆小棒拆开一捆,变成10根,这时候10-8=2,剩下来2捆和2合成22根;
  生3:我把计算器十位上一颗珠拿到个位,因为1个十就是10个一,减掉8个,个位上剩2个,十位上剩下2个,所以结果是22。
  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抽象思维弱,不能理解退位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个位不够减,教师相机的抛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的课堂气氛活跃,有些同学拿出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来,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方法。
  片段二:34-8=?
  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都开始摆小棒,课堂中发现有如下情况:
  生1:拆开一捆变为10根和4合成14根,14-8=6,剩下2捆是20,20 6=26;
  生2:将3捆全部拆开,数一数结果也是26。
  师:这两个同学的算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第一种更方便些。因为不需要拆开很多捆,1捆就够了。
  ……
  通过两个片段可以知道,学生们发现,遇到个位上不够减时,可以从十位上“退一作十”来计算较为简便。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严谨的学科。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归纳学科。”这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即要充分体现它的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必须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数学实验进行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实验的条件,能帮助学生看清每个细节,使学生更快、更全地建立起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加深理解,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
  参考文献:
  [1]董林伟.动手“做”数学—“数学实验”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论.
  作者简介:范宏,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渡江希望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枚举算法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概念和程序引入,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本文优选有趣、典型的数学问题,通过情景创设,自然而然地引入枚举算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充分体验编程的快乐,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问题;枚举算法;学习兴趣  枚举算法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也是浙江省高职考计算机类专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有学校的因素、家庭的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积极转化后进生,促进班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对策  后进生,是指一个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产生,源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決问题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巧妙地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改革创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为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属性结合;意义;对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方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的教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加深,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再加上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学校教育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大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力度,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培养学生逻辑性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对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论述,通过课堂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主要着手点。据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主体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以期能为高中数学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笔者分析,核心素养指代的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和能力方面的种种特质,它既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同时又反作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推动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