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主体性原则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a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政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对现行思政教育总体反思的结果。坚持思政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注意克服几种可能的错误倾向。
  关键词:思政教育;主体性;分析
  【中国分类号】G621
  
  一、思政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的内涵
  1.重视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政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搜集、选择、过滤、加工、制作、传递思政教育信息,组织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调控整个思政教育过程,是规定和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塑造其品德的主导因素。教育者主体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教育者人格力量的实质体现和基本构成,只有具有高度主体性的教育者,才能深刻体会发展对思政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对传统进行改革和创新,自觉地发挥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只有具有高度主体性的教育者才能正确认识、评价、引导和影响受教育者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2.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在整个思政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也是主体。作为客体,他是思政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作为主体,他同样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3.把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确立思政教育的目标时,应该把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政主体性作为教育目标。一方面,在具体的思政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能使一项思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地适应新的情况,处理新问题,不至于在面对新情况时手足无措。
  二、确立思政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必要性
  1. 思政教育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是思政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思政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遵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外化为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在整个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受教育者积极有效地参与和配合,就不会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更不用说外化为行为和习惯。不坚持思政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整个思政教育活动就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2. 思政教育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性由弱到强,人的主体地位不断确立,是一个基本趋势。从古代社会到中世纪,本体论被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价值评价不以人为中心,而是以本体为转移,客体被放在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上。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主体性原则将进一步张扬。实际上这和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人的自由个性三个时期是相对应的。在主体性高扬、主体性原则普遍确立的今天,在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中坚持思政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顺理成章的。
  3. 思政教育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是对现行思政教育总体反思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政教育对主体性原则重视不够。反思传统的思政教育,我们必须推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思政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推进及其效果的检验,都要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激活他的热情和活力,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一种双向活动,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三、坚持思政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
  具体来说, 思政教育者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创新精神。 (2)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 (3)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2、充分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在思政教育中坚持主体性原则,还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1)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调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模式,把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之中。其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必须由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发展为互动交流模式。 (2)充分调动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首先,要唤起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主体对自身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从而决定着其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其次,要促进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坚持思政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必须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结合起来,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激发起自我教育的要求,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我要求,从而实现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化。
  3、克服几种可能的错误倾向
   (1)要克服教育者无原则地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错误倾向。在思政教育中,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要结合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坚持思政教育的方向性、严肃性和纯洁性,在此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使思政教育的普遍要求与针对性相结合,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2)要克服教育者淡化主体作用和教育责任的错误倾向。思政教育要坚持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通过调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来表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3)要克服受教育者任意发展的错误倾向。主体性原则理解不当,就可能一概地否定灌输,否定严格的规范化教育,走上任凭受教育者任意发展的极端道路。这表面上好像发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实际上是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消解。教育和自我教育是思政教育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他们并行不悖,相互促进,自我教育在教育者的启发下开始,沿着教育目的的方向前进,教育者应加以适当指导,促进自我教育的实现。
  
  
  参 考 文 献
   [1]周书俊.主体性原则的解构[J].东岳论从,2002(6):76~781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ARB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抗结剂)治疗的效果。方法:以64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2017年11月到2019年2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依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n=32,美托洛尔片)与联合组(n=32,美托洛尔片 厄贝沙坦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
期刊
德育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教育中的“犯错-教育”这一“被动式”的德育现象和德育中针对“双差生”的现象展开论述,认为,德育应渗透在学科教学中,面对“大众
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应综合考虑个人能力、兴趣、性格与职业理想的吻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要注重知识积累,更要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其理论恰当地运到班级管理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人物姓名在鲁迅小说中有着深刺的意义,是我们走进鲁迅小说的又一途径,本文一方面从修辞角度来审视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同时又分析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丰在概括人物个性特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 6 个月至 5 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
期刊
本文对以102名大学男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自我锻炼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却没有将认识贯彻到实际行动之中去,多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由于该病预后欠佳,国内报道病死率可达17%
摘要:党校作为“校中校”,对高校中的大学生党员和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党校不仅仅作为理论学习的场所,也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党性的熔炉。党校教育并不是单一方面的,不仅仅是依靠理论知识,在思想、政治、党建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在面对党校教育问题时,更应该用科学的、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党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此提高党校的教育能力和有效性。所以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