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遇童诗,让课堂绽放别样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s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开发儿童的潜能,激发儿童创作诗歌的兴趣。苏教版高年段语文教材的第一课都是以诗歌为体裁的课文。基于此,我们就应重视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创作指导。童心遇童诗,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兴趣:撩起童诗的面纱,触碰童心的脉搏;尝试童诗的仿写,聆听童心的旋律;飞舞童诗的思绪,激发童心的创造。
  [关键词]语文教学;童心;童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68-02
  儿童诗顾名思义,主体是儿童,诗歌的内容融童真、童心、童趣于一体,节奏上朗朗上口,想象力丰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段的孩子能够想象出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过:“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孩子的内心充满童趣,当童心遇到童诗,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此刻,童心与童诗合为一体,彼此交融,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接近这个世界,从而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作为教师,我们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用心呵护他们的童心,耐心激发他们的诗性。
  一、撩起童诗的面纱,触碰童心的脉搏
  儿童本位观要求我们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孩子活得像个孩子。不论是西方教育家卢梭、杜威,还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都在试图激发人的内在力量,引导人发现自己,走向完美。儿童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是最为关键的。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同样需要被激发和引导,那么教师就要扮演一个魔术师的角色,要揭开儿童诗的神秘面纱,让一颗颗童心走进童诗。一次,我们班级开展了童话故事的演讲比赛,学生们都特别兴奋,个个踊跃报名。关于讲述的主题也各有特点,有关于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 有关于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有关于中国童话故事的影子人,还有关于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演讲得都很成功。课后,我让学生再次收集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记录在本子上。第二天,有个学生告诉我,他听过一首流行歌曲名叫《童话镇》,不仅歌曲好听,里面还藏着很多童话故事。我立刻搜索,果真如他所说。随后的一节语文课上,我将这首歌在全班学生面前播放,并提出问题:“这首歌曲里藏着多少童话故事呢?”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一边跟着节奏哼起小调,一边努力地寻找童话故事的身影。“听说白雪公主在逃跑/小红帽在担心大灰狼/听说疯帽喜欢爱丽丝/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听说彼得潘总长不大/杰克他有竖琴和魔法/听说森林里有糖果屋/灰姑娘丢了心爱的玻璃鞋……”学生们很开心地找到了十六个童话故事,并且给每一处都做了标注。我意识到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心想要好好把握住教学契机,激发他们创作诗歌的兴趣。于是,我对学生说:“你们既然对这首歌这么感兴趣,我想问一问,哪里让你们觉得好玩?”有学生说:“曲调很简单,通俗易懂。”有学生说:“歌词中有押韵,比如‘大’和‘法’,‘道’和‘熬’押韵,听起来很舒服。”还有学生说:“歌曲里面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很多啊。”这样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将童诗的面纱轻轻撩起,激发了学生对童诗的兴趣。
  二、尝试童诗的仿写,聆听童心的旋律
  仿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会创作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摸索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慢慢地理清诗歌的规律,从而为创作打好了基础。儿童诗很容易模仿,规律也较容易被发现,因此,我尝试着在课堂中让学生仿写儿童诗。那节课我播放了《童话镇》的歌曲,气氛很好,学生们观察得也很全面,我深有感触:其实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很好的诗歌范例。我想通过仿写的形式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童诗的动力。于是,我再次出示歌词:
  听说睡美人被埋藏/小人鱼在眺望金殿堂/
  听说阿波罗变成金乌/草原有奔跑的剑齿虎/
  只有睿智的河水知道/睡美人逃避了生活的煎熬/
  小人鱼把阳光抹成眼影/投进泡沫的怀抱/
  总有一条蜿蜒在童话镇里七彩的河/沾染魔法的乖张气息/却又在爱里曲折/
  学生们写了初稿,但是结果不太乐观,因为他们光注意把主人公写进去了,而没有注意词语的搭配和押韵。于是,经过一番指导和修改,小诗基本成型了。一个学生写道:“听说老鼠怕猫是谣传/小女孩点燃了火柴/听说美女喜欢大野兽/天鹅总是害怕癞蛤蟆/只有荡漾的碧波知道/老鼠是因为真心爱上了花猫/小女孩有根点燃自己不再寒冷的大火柴。”另一个学生写道:“听说小人鱼非常善良/匹诺曹告诉你别说谎/听说阿拉丁娶了公主/多箩西在路上跳着舞/听说长发公主不出门/小羊们被大灰狼骗了……”还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听说红鞋子在找小伴儿/狐姐开了一家小茶馆/听说小鬼和奶奶是一家/红线想被缝成小绣花……” 班里三十个学生都写了自己的《童话镇》的诗歌,并且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童话镇》的美妙旋律,那正是他们谱写的属于自己的诗歌。在课堂中,我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以童话故事和《童话镇》歌曲为切入点,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以童话为主题的情境,希望他们能在讲一讲故事、唱一唱歌曲的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尽情地享受童话带给他们的美妙体验。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制造童心与童诗的浪漫邂逅,让童心在潜移默化中撩起童诗的面纱,让童诗在不知不觉中触碰童心的脉搏。
  学生们仿照《童话镇》写出了另外版本的歌词,其实他们也在思考如何进行词语的搭配、故事的升华以及旋律的押韵。起初,他们并不能做到这三者皆有。可就在不停地修改和吟唱中,他们发现了规律,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创作过程。《童话镇》这首歌曲中有着动听的旋律、有趣的词语以及丰富的内涵,学生们喜欢唱歌,也把自己填入的语句化为一句句动听的音符,虽然音调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例如,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听说小人鱼非常善良/匹诺曹告诉你别说谎/听说阿拉丁娶了公主/多箩西在路上跳着舞/听说长发公主不出门/小羊们被大灰狼骗了……”其中的“良和慌”“主和舞”押韵。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感兴趣的主人公形象和词语押韵相融合,这不仅仅是在仿写,其实也是在创作。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意味深长地指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所以,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聆听童心的旋律,让有趣的课堂变成学生自由创作的天地。   三、飞舞童诗的思绪,激发童心的创造
  “儿童对于希望图景的追求,还源于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即人的自卑感。所有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儿童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自卑感,追求优越感。”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将语文课堂搬到学校的山脚下,准备在这里给学生上一堂特殊的语文课。首先,我给他们分享一首先秦的民歌《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你们听完有什么感受啊?”有学生说:“感觉这首诗歌唱出了勞动人民的自在。”有学生说:“感觉古代劳动人民生活艰苦。”我进行总结:“你们说得都挺对。这是一首先秦民歌,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首歌谣,感受一下古代劳动人民劳动时的情景。”
  等学生们唱完,我给他们准备了劳动工具,准备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劳动人民的工作。我把学生分成六组,一组四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体验了一下拔菜(校园里有一片菜地,种了很多青菜)的感觉。在学生分小组劳作的时候,我走进小组中,引导他们一边劳作一边思考,同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体悟凝练成诗。过了半个小时,我说:“大树下能读书,田园里能做诗。孩子们,你们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今天我们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凝练成诗行。在展示之前,大家小组合作交流一下。谁愿意先来小试牛刀?”第一组代表说:“走进菜地,一片蛙鸣,卖力拔菜,生活多彩。”我评价:“感悟深刻,小诗有趣。”第二小组代表说:“面朝麦田,回忆往事。小孩学习,大人耕织。夕阳下,温馨景,映安宁。”我评价:“景色很美,最后两个字也押韵,真厉害!”第三小组代表又展示了自己的小诗:“菜花丛中蝴蝶戏,麦苗浪里青蛙鸣。” “很美,也很押韵。” “轻雨惊田蛙,戏玩鱼虾。清风吹寒露,红柿满枝头。” “你的小诗充满韵味!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第四小组代表:“高粱羞红了脸,玉米挺直了腰,小麦笑开了花。”“形象生动!”最后我总结:“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透过你们创作的一首首小诗,我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也感受到了劳作时的辛苦和快乐。你们创作的田园诗情很美!”
  学生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辛苦,也展示了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作品,童心创作的潜力就在这一次次的展示与肯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创作的思绪也会继续飞扬在童心的小小世界里。我们班从去年开始创设了微信公众号,每次学生们写好的儿童诗,不管是否足够优秀,我都会把它们编辑好配图推送到班级公众号里,然后再给予学生课前演讲的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文章大声地朗读出来。我觉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愿意再次进行创作。当学生创作的诗歌能够在平台中收到及时的反馈时,他们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童心遇童诗,这一番相遇和追寻,意义十足。当我们行走在儿童诗的课堂中,撩开童心和童诗彼此的面纱,聆听童心的语录,将这难得的诗语记录在属于学生的世界中,课堂就会绽放出别样光彩。让我们与学生携手,共同打造诗意的王国!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金波.金波论儿童诗[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
  [3] 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4]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5]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断刺激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日记的形式灵活,内容多以日常所见为主,也可以抒发心中所感,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日常的日记写作,既能锻炼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
[摘 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与其他多种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有助于促进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朗读;读导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9-0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当下语文教学,有的老师也很“重视”朗读,课堂上书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变化也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近年来,各种“微课”、“微作文”等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微作文”教学的悄然兴起,已逐渐成为当前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微作文”这一自由与开放的写作教学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微作文;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哪些呢?为此,我们对濮阳市教育专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具体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教师教学观点、教学能力,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状态,学校教学理念、教育科研等。调查表明,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  [关键词]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
[摘 要]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办法,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就出现了“只有语气,缺少理解”“偏重表演,缺少体验”“中心偏移,主次不分”“角色只分不合,缺少整体”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分角色朗读;操作误区;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双翼”,只有练好“双翼”,教学才能相得益彰,凸显“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细节 情感 方法 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7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特别是
[摘 要]错别字是孩子们的通病,六年级学生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三方面分析。针对产生易错字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解决策略: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提高教学效果。二、运用多项措施,培养写字好习惯。三、扎实教学方式,减少错字发生频率。  [关键词]六年级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古诗词教学应充满诗情画意,无论是诗词作品本身,还是师生素养的积淀,都应散发着经典文化的魅力。在教学《渔歌子》时,教师通过“吟诵时有韵味”“细读时有画面”“比较中有传承”“品悟中有方法”几个环节,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使教学达到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画结合;明确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要]循环日记是提升学生习作品质的重要抓手,教师应遵循努力打造外部的习作“力量”来影响习作者内部的习作动力的原则 包括营造有成就感的氛围,“可靠”的循环日记的制度;发现和张扬循环日记的创造性做法;坚持循环日记的全面性,关注循环日记中的“两极”现象,力争实现学生循环日记有计划、有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日记;自能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学写留言条》是小学阶段首次出现的应用文写作内容。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留言条的撰写,让学生经历从模拟情境应用到真实生活运用的过程。这样,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留言条;情境应用;生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