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角色朗读:操作误区与矫正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角色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办法,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就出现了“只有语气,缺少理解”“偏重表演,缺少体验”“中心偏移,主次不分”“角色只分不合,缺少整体”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分角色朗读;操作误区;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59-02
  朗读教学中的对话朗读,常常是分角色进行,即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情感。分角色朗读练习时,课堂气氛往往很活跃,学生总是饶有兴味地读和演,所以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少。
  问题一:只有语气,缺少理解
  以《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为例,教师会问:“课文中有哪些角色?把他们的对话做上记号。”学生很快找出角色,有陶罐、铁罐,还有旁白,教师一一板书。然后,常常会出现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铁罐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陶罐的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的对话应该怎么读?
  生:铁罐很骄傲,语气是傲慢的;陶罐是谦逊的,语气是很谦虚的。从课文中相关的提示语可以看出来。
  师:请两个同学来读他们的对话,把他们的语气读出来。
  上述教学片段,朗读指导直奔语气的模仿。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地滑向了拿腔捏调,一心只想着“还原”铁罐和陶罐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平时的教学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关注诸如“大声说”“骄傲地说”,模仿骄傲或谦虚的样子,模拟高兴或伤心的语气等。这都是些浅层次的语气模仿,它追求外在的惟妙惟肖,却缺少内心的心领神会。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必须进入文本,揣摩词句,才能体会出情味,产生语感;才能在学生心中产生鲜明的人、物的景象,引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共鸣。铁罐的骄傲从何而来?从哪看出陶罐的谦逊?学生细细体会,才能“心到”,在朗读时就能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问题二:偏重表演,缺少体验
  对话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准确领会作者意图、角色的内心情感。这要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入情入境,情至而兴发。这样才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才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相应的表情,伴之以相应的动作。
  分角色读《陶罐与铁罐》,有这样的片段值得思考。
  师:刚才的同学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生1:她学铁罐说话时,声音很像,还加上了动作,像是在指着陶罐骂。
  生2:读陶罐的同学,声音很轻,好像快哭出来了的样子很像。
  对话朗读需要辅之以表情、动作,甚至是一定的道具,如戴上头饰,穿上衣服,扮成某些小动物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过于花哨的道具和形式,往往会分散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对话朗读不同于课本剧的表演,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作秀,它是丰富了的朗读形式。
  引导学生尖着嗓子学小鸟,粗着声音学老牛,扯着嗓音学坏人,这些模仿和表演,对学生理解文本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的注意力也往往会被转移至外在的、表面的东西上,从而忽视了对文本更准确的体验和感悟,所以要注意运用的时机和程度。
  表情、动作、道具,只是为了更好地营造对话的语言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经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并慢慢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动人的场面,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问题三:中心偏移,主次不分
  陶罐和铁罐,更应该研究谁?这是个考量文本重心的问题。这个文本,最想要传递的是什么?是铁罐的傲慢,还是陶罐的谦和?结论不言而喻。
  教学中,这样的片段还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师:刚才两个同学,谁读得更好?
  生1:甲同学读得好,他声音响亮,读出了铁罐的傲慢语气。
  生2:我也认为甲读得好,因为乙同学读的声音不够响亮。
  上述片段,学生只关注铁罐的傲慢,教师也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大声地读、夸张地读,一味追求读出傲慢,读出不可一世,不把陶罐放在眼里的效果。而陶罐的谦和有礼倒成了其次,被冷落忽视,甚至只剩下一个概念,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这是关注语气表面的必然,更是文本重心不稳的结果。
  笔者去听一年级课文《王二小》,教师让学生分角色练读,问谁来读王二小说的话,举手者寥寥;问谁来读日本鬼子的话,举手者异常踊跃。开始练习了,读鬼子的,学着早期电影里鬼子的角色,拿腔捏调,绘声绘色,听课的学生一片笑声。教师还问,他读得怎么样,学生齐声说:“好!”我想,上完这节课以后,学生对王二小可能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对鬼子的说话倒是印象深刻。这样的教学有问题!
  学王二小,还是学做小鬼子?学傲慢,还是学铁罐映衬对比下的谦逊?这是很值得在分角色朗读教学中深思的问题。
  分角色朗读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出角色情感的基础上,更应无痕导向课堂的重心,也就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铁罐的傲慢时,教师应及时质疑:“铁罐确实是傲慢,但陶罐是真的懦弱吗?”接着与学生一起探究陶罐的谦虚、和善,陶罐的形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愈加明晰。
  问题四:角色只分不合,缺少整体
  分角色朗读,常用对读的方式进行。课堂上师生对读、生生轮读,学生兴味盎然,练习的效果感觉很不错。但是教学中,这样的场景也不少见。
  师:谁来读铁罐?谁来读陶罐?谁来读旁白?……这三个同学读得好吗?谁读得最好?
  师:再请三个同学来读……请两个同学和老师一起读……请读得最好的小组上讲台来展示。
  考察這个教学过程,对话朗读的练习分成了几个角色,你一句我一句,你一段我一段,你一个角色我一个角色……你读、他读,读着读着,忘了要合起来,忘了要合起来读、合起来理解,让角色相互映衬,让体会相互推动。这样的“你一句,我一句”,只分不合,学生往往只关注一个角色,或者说对其中之一印象更深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割裂文本,使文本的整体性受到极大的影响。须知,陶罐的谦和,是在与铁罐傲慢的对比下才彰显出伟大的教育意义的。两个角色分开读,分别体会,缺少了相互促进,情感和意义都削弱了。
  所以,对话朗读,在分角色读的基础上,要适当地换角色读,还要自己连起来完整地读,以求获得完整的概念、整体的体会。依托具体的语境,从整体着眼,上下联系,才能融会贯通。
  总之,言为心声,分角色朗读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但不能流于形式、停于表面,而要引导学生理解角色的思想、体会角色的情感。读,促进理解和体会,体会和理解,又更好地促进读,朗读与感悟需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词语,这两者并不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教师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体验。一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潜心会文;二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发表看法;三是尊重学生的多元看法,提升学生的认识知程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独特体验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对话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品读句子中展开对话;在咀嚼关键中展开对话;在合理拓展中展开对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 阅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71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摘 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学这一内容,教师要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前后联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要创设交际语境,引导学生开展交际实践,教给学生交际的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获得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情境;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下水”。“下水”即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写作的过程,并按照作文的规律逐步完成命题、选材、提纲、初稿、修改等步骤,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读写结合 分散指导 下水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8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摘 要]反馈语具备客观评价、积极反馈、停顿间歇、引导深入等多项功能。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课堂反馈语,不仅能够发挥语言本身的信息传播功能,还能引领训练与熏陶学生情感。不同类型的反馈语有不同的作用。牵引型:行为提示,阅读为本;刨根型:再度挖掘,深化理解;桥梁型:适时汇总,融会贯通;重构型:语义重复,以一带多;肢解型:抓稳落脚,各个击破;支架型:提挈方向,助生一臂;马鞭型:穷追不舍,至于完善;阳光型:安
[摘 要]“微型活动”实践性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贯通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对活动的描写,则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展示自我法、关注他人法、点面结合法,抓住当时人物的一些动作,并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关键词]微型活动 点面结合 展示自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76  设计理念:  秋季学期本班开展了多项班级“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断刺激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日记的形式灵活,内容多以日常所见为主,也可以抒发心中所感,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日常的日记写作,既能锻炼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
[摘 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与其他多种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有助于促进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朗读;读导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9-0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当下语文教学,有的老师也很“重视”朗读,课堂上书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变化也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近年来,各种“微课”、“微作文”等教学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微作文”教学的悄然兴起,已逐渐成为当前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微作文”这一自由与开放的写作教学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微作文;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哪些呢?为此,我们对濮阳市教育专家、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具体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教师教学观点、教学能力,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状态,学校教学理念、教育科研等。调查表明,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  [关键词]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