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障碍与基本方略

来源 :现代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599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而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障碍,需要采取相应的方略来加以应对与解决.其中,关键障碍有三: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经费使用不当;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的缺失和迷惘,大学教师、学生的质量远非一流.应对的基本方略应为:加大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在学习借鉴它国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理念和制度的借鉴和创新,形成适应我国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大学理念和制度模式;不遗余力地根除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实质性推进素质教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教育学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在互动式教学环境中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个体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者作用。中介作用理论强调教师多元整合
追求办学特色需要相应的制度空间。由于我国实施重点大学制度、推行高度集权的管理制度与实行激进的制度变迁,使得办学特色的制度空间相对狭小。只有淡化重点、分化权力与渐进
伯恩鲍姆在<大学运行模式>中多处论及大学组织结构的松散联合特征及运行过程中的松散联合样态.大学的社会学术系统属性是松散联合的根本原因,大学在结构上的松散性、观念上的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正处于由传统的学历教育为主,向强调终身学习和成人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既存在着赞成和支持变革并努力去实施变革的动力,也有反对变革、阻挠变革
学术职业在狭义上特指大学教师这一群体。以知识材料为核心的学术性工作模式、学术自由的理念、职业准入的内部规则、职业声誉的控制和选择构成了学术职业的丰富内涵。基于学
服务学习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应用型和研究型大学逐渐复兴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课程,其起因是日益扩大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催化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和多元化、课程的实
《现代大学教育》开辟“教育漫话”专栏,在该栏刊载曾钊新等教授系列非论文体文章,这是一种理念创新、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这一创新,不仅有效推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成果,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