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问题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长期从事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英语学业水平呈现两极分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它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日趋严重。以致于到了九年级很多学生开始放弃英语,使得英语教学堕入了被动难堪的场面。因此,我认为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转化英语学困生,使其英语学习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解决两极分化,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
  每个学科都存在两极分化,英语表现的特别突出,为什么英语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比其它学科严重?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
  1、初中生自身特质是学生两级分化的潜在主因。
  在七年级的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从一开始就跟不上全班的学习步伐,成了英语学科的学困生。接着,学困生因无明确的学习目标,用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学习,他们又处在身心发育阶段,意志力薄弱,逆反心理强,基本上没有预习和复习等好习惯。许多教师对这样的学生黔驴技穷,最后只要听之任之,而这些学生也自暴自弃,不求进取,这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导致很多学生成为后进生。
  2、学生的学习办法不得当。学习办法是发挥学生学习才能的手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才能的途径。假如有良好的学习才能而无恰当的学习办法,犹如有箭无弓。
  我们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因而受母语的影响很大,习惯用汉语思想方式去学习英语,这样干扰了英语学习的开展,随着对英语新颖感的消逝和教材内容的加深,不少学生开始慢慢对英语产生厌倦的情绪,兴味和积极性降落,学习成绩必然下滑。长此下去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后进生。
  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依据以上的剖析,学生英语学习呈现两极分化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如不及时处理定会呈现恶性循环。因而转化后进生已成为火烧眉毛的问题,我在此引入一些个人不成熟的办法。
  1、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怎样聪明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内外因出发,把学困生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改变学困生的不利内因是转化的关键。
  (1)帮助学困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许多学生对失败感到羞耻,却不做任何努力来改变现状,是因为他们产生了这样一种信念: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避免失败。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既不以掌握知识为目标,也不以成绩为目标,而是以应付师长,打发时间为目标。这时,教师应当用“勤能补拙”的道理激发其学习动机。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他们的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授人以鱼不及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起始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国际音标,避免因使用汉字注音而造成的发音错误;勤于读写,做好预习工作,帮助他们多次温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而大部分学困生就是因为记不住单词,掌握不住词性慢慢的赶不上英语学习的进程而拖了班级的后退。最终导致英语课堂听不懂。想学也来不及。
  2、建立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是转化的实质。
  (1)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从仪表到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出热爱并热衷于教学活动的信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成功发展的第一步。
  (2)绝大部分学生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艺术,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并且把教学活动搞得生动有趣。根据初中生表现欲强的特点,组织学生表演有关问路,购物,打电话,看医生等交际性强的活动,且引入竞争机制,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厌学,弃学情绪。
  (3)有效的沟通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各有所得,而不能只顾几个优秀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对后进生的大胆参与教师应给予“特殊的评价”。
  从心理上来讲,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尊重,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和爱护,他们才能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消除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艰辛、细致的工作,决非数月悉心指导,半载严格训练所能奏效的,而应坚持不懈,努力实践,尽量避免学生两极分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即使是点滴的变化也不容忽视,然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及目标。
  总之,只有消除英语教学的两极分化,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汽车覆盖件模具复杂的型面主要是通过高速铣削加工完成的,铣削后的表面质量决定了模具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对高速铣削后的表面质量研究多集中于调整加工参数获得低粗糙度、高光洁度的加工表面,关于表面形貌对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的较少。以往研究表明,某些生物体表形貌具有良好的耐磨、减阻效果,如果能直接通过铣削加工来制备零件的仿生非光滑表面,对延长零件使用寿命同时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显著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中,对间接侵权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了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或是连带责任适用的合理性上,对于实践中所出现的间接侵权损害赔偿问题尚未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间接侵权损害赔偿的问题主要为直接侵权人与间接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时,各侵权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不明,以及直接侵权人无法承担责任时,应当如何确定间接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问题之中。间接侵权在构成共同侵权中的帮助、教唆侵权时适用连带责任,其内部责任范围的划分可以参考侵权法上的连带责任分担理论,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划分间接侵权损害赔偿范围
SiCp/Al复合材料因其具有高比强度、比刚度以及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在航空航天、军事、电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增强相Si C颗粒所带来的优良的物理性能使其被认为是一种难切削材料,在切削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表面缺陷、刀具磨损剧烈等问题,严重阻碍SiCp/Al复合材料的加工效率。因此本文以改善刀具磨损程度和提高SiCp/Al复合材料表面质量为目的,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对
【摘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也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中职学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能力;效果  《机械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可学生学下来感到很吃力,花了许多功夫也不能像八十年代的学生掌握的好。笔者依据多年从事的《机械基础》教学经验及毕
期刊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有老师埋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等等,存在着思想品德课“学生不爱学,老师难教”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呢?在实践中老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参与的氛围  学生在课堂上愿
期刊
【摘要】《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开发是常见的目标模式,即:确定课程的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课程评价。通过教学实施,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管理领域基本技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锻造学生良好职业素质,成为现代企业栋梁之材。  【关键词】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分析  《工业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中职学生必修课,联系多
期刊
【摘要】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必须从内因上着手,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  【关键词】审美 意识 培养  对于“后进生”的形成,很多人甚至连学生自己都习以为常的认为智力差、头脑笨是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  但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个体之间在大脑智力上的差别是很小的,人类个体之间之所以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在发展方向上不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中通过下列途径渗透哲学思想:指导理解物理概念过程中渗透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存在,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的观点;指导掌握物理理论,物理规律过程中渗透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关键词】物理教学;哲学思想;结合  钱学森指出:“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是-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物理学对自然现象的合理解释及挖掘联系所发现的基
期刊
语文学科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尽管《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千百万基层教师决不可能从这几十个字的变化中体味出多少教学的真谛。  有人认为《语文课程标准》界定的“语文素养”是一种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万能博士”素养,课程目标就成了一种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无边无底、虚无缥缈的“万能博士”课程目标。其实,这样的课程目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引导孩子们学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构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