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的培养在优生转化中的作用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必须从内因上着手,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
  【关键词】审美 意识 培养
  对于“后进生”的形成,很多人甚至连学生自己都习以为常的认为智力差、头脑笨是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
  但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个体之间在大脑智力上的差别是很小的,人类个体之间之所以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在发展方向上不同,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他们大脑智力开发的兴奋区域不同,即兴趣点不同,而人的兴趣点的形成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不是因为他们智力差,而是各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后进生”的转“优”中从非智力因素着手去寻找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成为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转化“后进生”走出心理误区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各显神通,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下面几种:从学生的思想方面入手,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从教学方法上入手,改进教学方法,增进教学的趣味性;从强化训练方面入手,通过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等。
  这确实是一些非常好的方法,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从根本上看,这些方法产生的效果是短期的、暂时的,反而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它们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方法无论如何改进,总是在外因上下工夫,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被学习目标和新奇的教学方法激起的而不是知识本身,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来自思想、学习目标方面的巨大压力,因而其真正的兴趣不在知识本身,这样学习起来显然是被动的,一旦离开了老师的引导就会不知所措。
  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必须从内因上着手,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众所周知,一个对大自然充满强烈审美意识的人,一定会主动去发掘大自然的美而不是被动的等遇到了好景色才激发起审美情趣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仅此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与之相应的学习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意志行为”的范畴,依据心理学原理,任何意志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而构成意志动机的要素,除了认知因素外还有情感因素,一般来说那些在学生中表现出极大热情,勇于克服各种阻力的学生大都与特定情感的强大推动力分不开,并非仅仅出于对学习目的的理性认识,而对学习某门功课兴趣不浓、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都是十分清楚的,即是具备认知因素的,但为什么他们对学习却表现出不太有兴趣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情感因素没能调动起来,没能触发其审美意识。
  科学史和教育史都雄辩的证明,审美意识作为构成意志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转化为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推动力,法国数学家加勒说过:“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好处,他们之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得到乐趣,而他之所以能从中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爱因斯坦在谈到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由毛细现象得到推论》的诞生过程时说:“这项工作是被一种对大自然的美的'壮丽感觉'所激发起来的”,这些说法虽有唯美主义的偏颇,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审美意识对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孜孜不倦地追求,离不开他们对知识的热爱,而对知识的热爱离不开对知识所产生的美感,这是不容置疑的。物理学所探索的大自然和谐、统一性本身就是一种固有的美,所以,探索这种美、渴望看到这种先定的美,就成为物理学创造活动中无穷毅力和耐心的源泉之一,科学家彭加勒就认为:“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是因为它的美激起了科学家的热爱之情,这才产生了科学活动和整个人类生活,如果自然界不美,也就不会有科学活动。”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通过归纳总结,把物理学之美分为三类,即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论之美,现象之美,指的是从人类的直感来说。许多物理现象之美,如“彩虹”,当我们一看到就会脱口而出“美极了”然而,还有许多美丽的实验现象只有训练有素的人才能观测到,例如,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的,这是非常美的现象,当第一次发现这些轨道是完美的椭圆时,人们感到极大的喜悦。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追求和谐、统一的长卷,后代的科学家被前辈人展示出来的和谐、统一的图景所吸引、所鼓舞,攀登到前人的立足点上,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这时,他们站得更高了,也看得更远了,原先早已欣赏过的那幅和谐、统一的图景,被更为壮丽的新图景所取代,虽然他们原先的所见并非虚构,但是它已逐渐溶入更广阔的场面中,这些新的发现,进一步唤起了人们的自信心,尽管前方的道理更险峻、更困难,但人们继续进取的愿望却更强烈,因为人们相信,未知世界比眼前的世界更美,更值得探索,只有创造了美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美,而要创造美,则必须付出更艰巨的劳动,一旦新的境界由迷茫不清变得清晰可辨,探索者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德国物理学亥姆霍兹说:“我欣然把自己比作山间的漫游者,他不谙山路,缓慢吃力的攀登,不是要止步回身,因为前面已是绝境,突然,或者是由于念头一闪,或是由于幸运,他发现一条新的通向前方的蹊径。”一旦自然界的秩序和韵律为我们的大脑所领悟,原来的那种神秘就转化为和谐的美感。
  审美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同时也是重要的美学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知识、教师与知识、学生与教师之间,除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还存在着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即审美的关系,由此而产生的主体审美感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学的的效果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科学地分析审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寻求应用审美意识增加教学效果的途径应当是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课题,审美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感受过程,首先是发现美,然后是感受和体验美,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活动是受主体审美意识支配的,而审美意识能否触发主体对客体的强烈的美感,这不仅取决于客体,还取决于主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
  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如何发掘和欣赏知识的美,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众所周知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不少定理、公式都具有简洁、对称、和谐的形式。这些都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够发现、感受到这种知识的美;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由审美活动而产生的美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激起学生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探索知识世界的强烈愿望的,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果使“后进生”转“优”走出心理误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他文献
孔子高度评价《关雎》之美,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其理想的爱情审美观和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把《诗经》之首篇《关雎》放在九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显然是有深意的。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当中,有的老师因为中考时间的临近,且历年来中考又基本没有涉及这首诗的内容,在教学中便只关注学生的背诵默写和大体意思及主旨的把握。有的老师则因为诗歌的内容涉及爱情的话题,又恰巧面
期刊
家族信托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上市公司创始人或高管标配,但境内的家族信托数量寥寥,这与信托制度在家族信托这个课题上存在大量空白或不适用条款有关,其实,信托制度的灵活安排,可以使家庭法理念中的公正、保护弱者以及承担养老抚幼社会功能落到实处。目前,家族信托作为服务信托中重点发展的一部分,可能会开启信托行业回归“受人之财、忠人之事”的本职上来。
  我国仅就信托财产以及委托人、受托人之财产分隔做了强调,但没有明确信托财产及受益权之性质,理论上可以自洽的方式是从组织法的角度审视信托财产,将其视为特殊的财团,把
以大数据科技应用为基础的智能化时代已经慢慢来到,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它时刻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欢乐与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个人信息的分享与使用,这些信息通过组合等方式就能够指向特定的人,如果再与信息主体的其它信息相互结合,便能够具有重大的人格意义与财产价值。然而,互联网所具备的强大的开放性以及储存信息的能力,致使其没有遗忘机制,信息的更新与替换变得艰难,这就使得那些过时的、不准确的甚至错误的信息碎片得以永久保留,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中反映着与现实不符的人
体育课堂纪律是上好体育课基本保障,如何搞好一节课纪律管理,对于上好一节体育课非常重要,要正确运用奖惩机制,及时处理违纪行为,对于保证体育课的效果至关重要。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要有的方矢,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课堂纪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堂纪律非常重要,它有别于其他科目。体育课堂纪律的严肃性与活泼性是成功体育课的基础和保障,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上课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才能
期刊
汽车覆盖件模具复杂的型面主要是通过高速铣削加工完成的,铣削后的表面质量决定了模具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对高速铣削后的表面质量研究多集中于调整加工参数获得低粗糙度、高光洁度的加工表面,关于表面形貌对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的较少。以往研究表明,某些生物体表形貌具有良好的耐磨、减阻效果,如果能直接通过铣削加工来制备零件的仿生非光滑表面,对延长零件使用寿命同时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显著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中,对间接侵权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了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或是连带责任适用的合理性上,对于实践中所出现的间接侵权损害赔偿问题尚未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证。间接侵权损害赔偿的问题主要为直接侵权人与间接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时,各侵权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不明,以及直接侵权人无法承担责任时,应当如何确定间接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问题之中。间接侵权在构成共同侵权中的帮助、教唆侵权时适用连带责任,其内部责任范围的划分可以参考侵权法上的连带责任分担理论,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划分间接侵权损害赔偿范围
SiCp/Al复合材料因其具有高比强度、比刚度以及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在航空航天、军事、电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增强相Si C颗粒所带来的优良的物理性能使其被认为是一种难切削材料,在切削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表面缺陷、刀具磨损剧烈等问题,严重阻碍SiCp/Al复合材料的加工效率。因此本文以改善刀具磨损程度和提高SiCp/Al复合材料表面质量为目的,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对
【摘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也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中职学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能力;效果  《机械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可学生学下来感到很吃力,花了许多功夫也不能像八十年代的学生掌握的好。笔者依据多年从事的《机械基础》教学经验及毕
期刊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有老师埋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等等,存在着思想品德课“学生不爱学,老师难教”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呢?在实践中老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参与的氛围  学生在课堂上愿
期刊
【摘要】《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开发是常见的目标模式,即:确定课程的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课程评价。通过教学实施,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生产管理领域基本技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锻造学生良好职业素质,成为现代企业栋梁之材。  【关键词】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分析  《工业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中职学生必修课,联系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