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34-01
习作评价的宗旨重在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心”。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应侧重于“导”。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策略,必须淡化传统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以强化改进与激励功能,实施开放性、多元性与创新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传统习作教学的评价往往是教师一人大包大揽,这不仅耗时费力,难以及时反馈,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修改习作和学习评价,也不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习作评价的主体应该由独家评议转向众说纷纭,不能只由教师一言堂了。
一、注重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挑选一两个侧重点进行重点评价或专项评价。比如一次习作,或评议习作的开头结尾,或评议材料的选择,或评议结构的安排,或评议遣词造句……教师的评价要引领学生逐步掌握作文与修改的要领,养成文不厌改的习惯,受到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熏陶。因此,教师要当好习作者的“第一读者”,做“谈心式评价”;当好习作者的“认知辅导员,做“点拨式评价”;当好习作者的“良师益友”,做“导航式评价”;当好习作者的“灵魂导师”,做“疏导式评价”。教师的评价重在激励,即使学生的习作只有一点可取之处,也要予以肯定,加以呵护,以调动积极性,激发信心。如描写同学们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样写道:“许久班里仍是鸦雀无声,老师再三启发,同学们仍然是低着,眼睛注视着桌子,生怕老师的目光落到自己的头上。”老师的评价是,描写出师生间紧张气氛的描写,你平时观察得真仔细。又如,五年级学生张伟,一直怕作文,为提高他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他的一篇题为《妈妈的手》在《七彩语文》上发表以后,老师又组织全班评价、学习。特别是其中写妈妈收拾饭桌一段:面对杯盘狼藉的残局,我束手无策,妈妈一边系着围裙一边笑着说:“我来。”只见妈妈先把残汤剩菜倒入一只空盘,接着把空碗空碟叠在一起,然后两手各端一只菜盆,夹起空碗空盆进入厨房,一转身拿来抹布,在桌上洒上几滴酒、上下左右抹了几下,再用干抹布通桌擦了擦,顿时,饭桌干静铮亮。然后听到“叮叮当当”、“哗啦哗啦”一阵锅碗瓢盆交响乐,我悄悄走进厨房,妈妈已经“三下五除二”,盆、碗、筷早已各就各位,短短几分钟,就把杂乱无章的在“战场”打扫得一干二净。老师和同学们高度评价了习作,从普通的生活中选取了典型的事例,评价了文章中妈妈一连串动作的连贯和动词的准确,生动地反映了妈妈灵巧的手和能干的人物形象。这位学生从此爱上了作文,不断进步。
二、引导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矫正。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性。学生自我评价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怎么制定呢?将本次习作的目标分解为几个层次,让学生自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为评价的依据。这样的评价顾及了学生的差异,为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形成勤学上进的氛围。
如在一篇习作《考试之后》,为了表现一个孩子考的不理想,沮丧失望的心理,他用了“平日里在枝头唱歌的小鸟今天也那么烦人”。一个孩子的评价是“烦人的鸟儿”写出了他的内心,但如果再强调一下加上“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垂着脑袋,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是在嘲笑。连路上的石头也成了他的眼中钉,他一脚把它踢的老远”表达的效果会确切。
三、邀请家长评价
邀请家长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家长对评价孩子的习作兴趣浓厚,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便于对症下药,强化辅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四、争取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视角,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一个人必须学会接纳,学会包容,学会汲取,学会进取。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参观某单位、采访某领导之后,就可以把自己写的稿子送给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审阅,这就是争取社会评价的有效方式。
总之教无止境,教无定法。习作教学的评价方式还是要以激励引导为主。还需要语文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去不断的探索。
习作评价的宗旨重在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心”。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应侧重于“导”。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策略,必须淡化传统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以强化改进与激励功能,实施开放性、多元性与创新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传统习作教学的评价往往是教师一人大包大揽,这不仅耗时费力,难以及时反馈,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修改习作和学习评价,也不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习作评价的主体应该由独家评议转向众说纷纭,不能只由教师一言堂了。
一、注重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挑选一两个侧重点进行重点评价或专项评价。比如一次习作,或评议习作的开头结尾,或评议材料的选择,或评议结构的安排,或评议遣词造句……教师的评价要引领学生逐步掌握作文与修改的要领,养成文不厌改的习惯,受到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熏陶。因此,教师要当好习作者的“第一读者”,做“谈心式评价”;当好习作者的“认知辅导员,做“点拨式评价”;当好习作者的“良师益友”,做“导航式评价”;当好习作者的“灵魂导师”,做“疏导式评价”。教师的评价重在激励,即使学生的习作只有一点可取之处,也要予以肯定,加以呵护,以调动积极性,激发信心。如描写同学们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样写道:“许久班里仍是鸦雀无声,老师再三启发,同学们仍然是低着,眼睛注视着桌子,生怕老师的目光落到自己的头上。”老师的评价是,描写出师生间紧张气氛的描写,你平时观察得真仔细。又如,五年级学生张伟,一直怕作文,为提高他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他的一篇题为《妈妈的手》在《七彩语文》上发表以后,老师又组织全班评价、学习。特别是其中写妈妈收拾饭桌一段:面对杯盘狼藉的残局,我束手无策,妈妈一边系着围裙一边笑着说:“我来。”只见妈妈先把残汤剩菜倒入一只空盘,接着把空碗空碟叠在一起,然后两手各端一只菜盆,夹起空碗空盆进入厨房,一转身拿来抹布,在桌上洒上几滴酒、上下左右抹了几下,再用干抹布通桌擦了擦,顿时,饭桌干静铮亮。然后听到“叮叮当当”、“哗啦哗啦”一阵锅碗瓢盆交响乐,我悄悄走进厨房,妈妈已经“三下五除二”,盆、碗、筷早已各就各位,短短几分钟,就把杂乱无章的在“战场”打扫得一干二净。老师和同学们高度评价了习作,从普通的生活中选取了典型的事例,评价了文章中妈妈一连串动作的连贯和动词的准确,生动地反映了妈妈灵巧的手和能干的人物形象。这位学生从此爱上了作文,不断进步。
二、引导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矫正。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性。学生自我评价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怎么制定呢?将本次习作的目标分解为几个层次,让学生自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为评价的依据。这样的评价顾及了学生的差异,为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形成勤学上进的氛围。
如在一篇习作《考试之后》,为了表现一个孩子考的不理想,沮丧失望的心理,他用了“平日里在枝头唱歌的小鸟今天也那么烦人”。一个孩子的评价是“烦人的鸟儿”写出了他的内心,但如果再强调一下加上“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垂着脑袋,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是在嘲笑。连路上的石头也成了他的眼中钉,他一脚把它踢的老远”表达的效果会确切。
三、邀请家长评价
邀请家长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家长对评价孩子的习作兴趣浓厚,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便于对症下药,强化辅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四、争取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视角,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一个人必须学会接纳,学会包容,学会汲取,学会进取。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参观某单位、采访某领导之后,就可以把自己写的稿子送给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审阅,这就是争取社会评价的有效方式。
总之教无止境,教无定法。习作教学的评价方式还是要以激励引导为主。还需要语文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去不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