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kf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应注意贯彻德育教育。中学化学教学的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史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态度教育。本文试从化学学科的角度谈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必要性
  中国分类号:G633.8
  在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进行远大的理想、科学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吃苦的精神等优秀的品质进行养成教育。日积月累争取到高三毕业时在各个方面都有提高,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源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怕吃苦、怕困难、努力不够、执著精神不够等各种品质的欠缺。教学中要在养成教育中渗透科学态度、吃苦精神的培养,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诚信考试等方面要养成好习惯。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理解,不是死记硬背知识,回答问题要全面、准确,要弄懂知识间内在联系,才能准确掌握,学习中规律养成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坚韧毅力、吃苦精神、爱国主义的培养。
  一、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大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还应该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的使命。学科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占学生大部分时间。德育工作绝不可忽视或放弃这一主体,不应该脱离这一主阵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可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地对学生施以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熏陶与感染,产生体验和共鸣。这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因此,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应形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科教学是主要渠道”的新理念。化学教学是中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化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利用教材内容中化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事迹进行良好品质的教育
  1、早就有贤者说过:“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高一教材中“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知识里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他没有受过正式教育,14岁开始当小学教师助手,并终身从教。青年时期爱好过气象,从事过新闻写作。最终自学成才而成为化学家。
  2、追求真理,顽强不屈。例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并已经发现了氟气,但一直未曾制得过氟气。又经过李巴维等科学家的研制都未制得,一直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很多科学家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有很多人中毒,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为了制取氟气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直到制取出来为止。
  3、严肃认真,敢于创新。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按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这几毫克许多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三、通过教材内容中国内外化学家的一些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人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针”,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通过这些事例的学习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吃苦精神、坚韧毅力、爱国思想等方面的优良品质。
  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主观性、片面性,避免思想僵化,引导他们运用正确方法,较好地记住学过的化学现象和事实,熟练地背诵出某些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定义,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在化学学习中,学生所要了解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以及构成物质的电子、质子和中子。教学中无法让学生直接看到物质的分子、离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过程,但是,如果能注意采用实验观察的方法,以实验观察到的化学事实和现象为基础,然后运用逻辑的和辯证的思维方法,对所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做出微观的、科学的理解,就不仅能达到对观察到的对象做到本质、规律性认识的目的,而且能确信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性和客观存在性。
  总之,通过化学中的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初中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放在了重要位置,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最大化,肢体语言的运用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肢体语言的运用将会使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字】初中语文;肢体语言;语文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2  肢体语言的具体表达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相互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赋予了其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要充分发挥哲学对学生指导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客观、全面、深刻地看问题,进一步坚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体地位,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职生 价值观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JG13EB057  中国分类号:BO-0  大学生作为作为承载着祖国兴旺、民族
中学生大都刚刚进入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开始渐渐趋于主体地位,并时常会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实施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宽阔的知识面。教师专业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学教师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及学校的发展,因此,专业发展是中学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本文对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时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问题。见下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学生德育的不足及原因,具体阐述了德育渗透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方法,还提出了恰当运用德育渗透,专业课老师须具备哪些素质。  关键词:专业课;德育渗透;职业道德;主动学习;职业规划  中国分类号:G621  做为中职教师,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一提起中职生,家长头疼,企业不满,社会鄙夷,我们教师头顶上的光环也随之黯然失色。我记得一篇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中职学校是
摘要: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外语学习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发展,英语教育作为第二语言已全面普及,并逐渐出现了低龄化趋势,即许多儿童开始从小学习两种语言,这受到了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外语学习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儿童的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分析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以期对儿童外语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儿童语言;外语;认知;心理;积极影响
【摘要】众所周知,高中政治在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高中生必须认真学好的一门课程。但长期以来,高中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很多高中生的心目中,政治的地位仅仅比音体美高一点,而长期以来高中政治教师也一直努力地在改变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课堂是主阵地,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改变高中政治课堂。新课改的春风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认识,其中构建高效生态的课堂一直是被反复提及
摘要:当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已经逐步推进。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鉴于学科的特点,政治课堂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中学政治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教学方法和实践中入手,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