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启发学生创新课例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ge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已经逐步推进。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鉴于学科的特点,政治课堂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中学政治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教学方法和实践中入手,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长久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大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政治教学,分别从学生、教师方面做出讨论,并提出在教与学改革方面的一些建议。
  一、让兴趣作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导
  从事创造性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创新的
  先导、成功的起点。一个人的创造成果,无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基础上取得的。因而,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用兴趣的磁铁来吸引学生自己去探索、创新,从而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将名言哲理、寓言故事、漫画等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感受,新发现,新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二、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不墨守成规,思想解放,富于创新精神,能不断提出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突破。为此,课堂教学必须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以教师自主发挥和传授为基础为以学生自主发现和创新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采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
  1、学生讲课法。
  一般情况下不让学生单独上一节课,而是把所上内容分解成几个问题,要求所有学生作
  好上课准备,上课时每个“小老师”只讲一个问题,这样便于老师调控整个教学过程。课后分小组组织评课,并对小老师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予以大力表扬和奖励。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他们积极收集资料,向老师请教,与同学商讨。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极大的鼓励,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在备课、授课与评课中得到提高。
  2、集体讨论法
  课堂讨论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
  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教师有目的地制造“矛盾”,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诱导他们“于无疑之处见疑”,使学生在讨论中产生互动,彼此激发灵感。
  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思考,创设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得到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
  3、辩论法
  即就学生关心或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的正反方面开展辩论,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徑,且能在辩论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能力
  我们知道: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升华。政治课的实践活动既可以说容易又可以说很难。课堂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联系,可要进行大规模的实践活动却很困难,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前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等做法,现在已不足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中国发生的变化了,所以必须有创新的活动形式使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以引用了一则现实材料:入春以来,我国北方连续发生了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这种恶劣的天气为50年来所罕见。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天气?(2)请根据你的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学生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发生沙尘暴天气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而气候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日益恶化。由此形成了如下认识:生态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因此人们的活动必须尊重规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必然要付出代价。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据此,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如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坚持治理与保护相结合,重视科技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教师在运用事例时,既要真实,又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将社会发展中的新事件、新科技、新成果引入课堂,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了解社会、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又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寻求知识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殿堂。
  四、提高教师创新水平,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1、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应重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具备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重视学生的行为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2、研究教法和学法,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重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和改革。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教学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重视情景创设,鼓励学生创造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4、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角色过程中迅速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要知道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前提的,从发展意义上说这样的教学是消极的,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中转变过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维,學以至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成方.初中政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17)
  [2]孙金娥.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5,(05)
  [3]刘贵兵.政治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致富向导,2008,(14)
  [4]朱振侠.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考试(教研版),2008,(07)
  [5]张敏.敢破善想妙用笃行——也谈中学音乐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38)
  [6]闫风梅.怎样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4)
  [7]杨爱民.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05)
  [8]邢建章.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13)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初中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放在了重要位置,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最大化,肢体语言的运用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肢体语言的运用将会使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字】初中语文;肢体语言;语文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2  肢体语言的具体表达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相互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赋予了其在高职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要充分发挥哲学对学生指导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客观、全面、深刻地看问题,进一步坚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体地位,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职生 价值观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JG13EB057  中国分类号:BO-0  大学生作为作为承载着祖国兴旺、民族
中学生大都刚刚进入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开始渐渐趋于主体地位,并时常会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实施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很强的专业性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宽阔的知识面。教师专业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学教师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及学校的发展,因此,专业发展是中学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本文对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时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问题。见下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学生德育的不足及原因,具体阐述了德育渗透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方法,还提出了恰当运用德育渗透,专业课老师须具备哪些素质。  关键词:专业课;德育渗透;职业道德;主动学习;职业规划  中国分类号:G621  做为中职教师,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一提起中职生,家长头疼,企业不满,社会鄙夷,我们教师头顶上的光环也随之黯然失色。我记得一篇文章有这样一句话“中职学校是
摘要: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外语学习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发展,英语教育作为第二语言已全面普及,并逐渐出现了低龄化趋势,即许多儿童开始从小学习两种语言,这受到了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外语学习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儿童的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分析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以期对儿童外语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儿童语言;外语;认知;心理;积极影响
【摘要】众所周知,高中政治在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高中生必须认真学好的一门课程。但长期以来,高中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很多高中生的心目中,政治的地位仅仅比音体美高一点,而长期以来高中政治教师也一直努力地在改变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课堂是主阵地,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改变高中政治课堂。新课改的春风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认识,其中构建高效生态的课堂一直是被反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