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解读误区 回归语文本真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n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文本解读存在许多误区:歪曲文意的“信天游”、失衡的“翅膀”、脱离文本的“无效生成”“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无病呻吟的“伪对话”、隔靴搔痒的“浅阅读”。针对这些常见的文本解读的误区,分析其症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使文本解读走出误区,使语文教学回归应有的本真色彩。
  关键词:文本解读;误区;对策;语文本真
  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对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重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评价、创新的过程。近几年,语文教学文本解读出现一些误区,针对一些常见文本解读的“乱象”与“怪论”,分析其症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误区一,歪曲文意的“信天游”
  有的语文教师喜欢求新求异,刻意追求语文教学的深度以显示自己对文本有与众不同的理解,这使得文本解读走向了一个极端。
  比如,《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破坏生态环境”,这些“奇谈怪论”扭曲了文本的原意,造成了对经典文本的肆意歪曲。执教《丑小鸭》一课,有的教师曲解文义:“丑小鸭不用努力,最终也会变成白天鹅,它受过的那些苦岂不是白受了?”而作者的写作用意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历程,告诉人们只要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与个性特征,了解文本的主旨內涵,因为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作者生活历程与生命感受的烙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观照作品的内涵。
  误区二,失衡的“翅膀”
  如果说语文学科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只“翅膀”,那么课堂教学中过分张扬其人文性,淡化其工具性,课堂就会失去平衡。比如,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有的教师大谈“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对中学生来说, 表现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生动的内心世界这一主旨更具有说服力、沟通力和亲和力。再如,讲解《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有的教师将其解读为木兰是一个忠君爱国、深明大义的英雄。实际上“忠君爱国”“深明大义”在课文中是看不到具体描述的。也就是说,木兰之所以代父从军,仅仅是出于一个懂事的女儿对年老父亲的体谅,对家庭的眷顾而已,与国家大义没有直接关系。
  语文教学要提升语言鉴赏的品位,可以从修辞手法、文章题材、写作技巧、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感情色彩等方面赏析,不能过分强调其人文性。
  误区三,脱离文本的“无效生成”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生成,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的意外生成,可遇不可求。执教《斑羚飞渡》这一课时,讲完斑羚悲壮的故事后教师提问:“假如你是老斑羚,你想说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假如我是老斑羚,我什么话也不说。”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其实,这个学生的回答也在情理之中,面对斑羚这般悲壮的场面,难道必须用语言来表达吗?只是这位教师没有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缺乏课堂的应变和智慧。
  有一位教师执教《麻雀》一课,讲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时,有学生就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的?”教师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与学生探讨老麻雀的公母,这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应该灵机一动,不谈公母,把这一课的主题直接说成亲情,既对文本进行了很好地解读,又可巧妙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生成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创造。只有注重生成,课堂中才会闪烁灵感的火花,课堂中才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精彩。
  误区四,“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有的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班会课、政治课、历史课、生物课、地理课、舞蹈课、美术课等,相当于“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如执教《田忌赛马》一文,有的教师课前做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马,甚至还放了田忌赛马的视频。课堂上几匹学生装扮的“马”,在“哒哒哒”的模拟赛跑,看似是课本剧表演,其实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执教《葡萄沟》一文,有的教师让学生佩戴维吾尔族的帽子画葡萄架,还准备了好多葡萄,学生们吃着葡萄又唱又跳,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却收获甚少。
  例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一文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先赞圆明园,后讽侵略者。教师授课时应以语言文字为中心,重点放在文本的解读上。但有些教师下载了大量关于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的图片,还有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图片。对文本的解读不能用图片、视频代替,否则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把语文课教出语文味,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通过语言文字对学生思想情感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教学生说话、识字、写文章、做人,真实的、自然的语文才能触动灵魂。如果没有抓住文本特点,没有抓住语文本质,这种课堂是舍本逐末的。
  误区五,无病呻吟的“伪对话”
  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虽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但是流于形式,学生还没有来得及讨论教师就开始自我表演,有的干脆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无效对话。
  有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壳中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刀把茧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原来蝴蝶从茧壳的小口挣扎而出,通过这一挤压过程才能把翅膀磨练强壮,脱茧而出后就能展翅飞翔。如果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让蝴蝶自己脱茧而出,脱茧的蝴蝶因痛苦而美丽。学生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教师一个奇迹。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个性的摧残。
  课堂中有师生对话,有生生对话,有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式”教学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与欣赏,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咀嚼文字、激发情感,真正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对话。
  误区六,隔靴搔痒的“浅阅读”
  文本阅读通常可分为表层阅读与深层阅读。显性的、表层的解读,往往是学生容易把握的。隐性的、深层的解读,就是读出文本结构深层的文化密码,读出作者驾驭文体形式的才华,这才是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比如,执教《老王》一文的重点不在老王其人,而在“我”对老王的情感。“我”对善良却不幸的老王的感情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由同情、尊敬、感动,到老王离世后,对老王的愧怍。
  解读文本时仔细体会作者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体味其复杂处、微妙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文本所描述的人物、事件、环境在头脑中真实地呈现出来,真实的、自然的语文才能触动灵魂,克服阅读中浮光掠影的“浅阅读”现象。
  一篇文章,无论题材形式如何,都是作者在特定的社会、心理环境及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反映着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自我的某种认识,体现着作者特定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解读文本要高屋建瓴,找准切入点,抓住主要矛盾,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应有的本真色彩。
  
  参考文献:
  [1]石义堂.警惕“多元解读”的误区[J].中学语文教学,2004,(12).
  [2]崔国明.文本解读的“相对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2).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证研究”的成果】
  作者简介:杨新春(1973—),男,甘肃省天祝县新华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一年多来,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并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给两国经贸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围绕这场罕见经贸争端的是是非非,海内外已发表了大量言论,事由更加清楚、真相更加明了。中美经贸摩擦涉及的问题很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还有不少,中国人是信服道理的,中国人不怕讲道理,真理愈辨愈明。一、中美经贸关系是“零和博弈”吗?  美国一些人挑起对华经贸摩擦,最直接的一条理由,就是认为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
“灵魂展开的方式,必有飞翔的一面。”张扬新在她的散文集《双生》中写道。  去年11月,17岁的少女作家、高三学生张扬新的散文集《双生》正式出版,散文集收录了她从14岁到16岁时写的散文和随笔。重庆诗人李元胜在《双生》的序中说:“它是一个中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无边际的遨游,从语文课里,被忽略的嫩芽,一次无拘无束地疯长、蔓延……它也是一次勇敢的飞行。”  《双生》的背后,正是父亲张侃用爱和宽容,伴张扬新用
摘要:江苏省13市每年中考都有考查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题,部编版教材也有相应的训练,包括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及其他语文实践题。这些题目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梳理江苏省13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其特點,探讨解题规律,指出复习方向。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口语交际;中考试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
2000年5月,某县劳动局副局长兼该局下属劳动服务公司经理王某(中共党员),负责公司宿舍楼建设工作,该楼一部分房屋卖给本公司职工,其余的对外出售。王某找到房地产公司经理吴某,以房屋销售额6%的比例作为代理费,委托其售房、协助办理部分手续和负责咨询业务。同时提出让其帮助“运作”出一笔房款送给自己的要求,吴同意。  2001年上半年,吴把双方协商好的11万元“回扣”款送给王某。为规避风险,2001年1
坐落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市南海区的西樵古镇素有“珠江文明灯塔”的美誉。古建古村落众多,个个具有原汁原味的岭南特色。走进这些古村落,不知会有多少意外的收获。    松塘,满街部是祠堂    入内,走过松塘第一门,到池塘边,看到保存完好的古村了。哦,满街都是祠堂哩!这样的古村还是真没见过。池塘名月池,说是月形,不是凌空俯瞰,看不出来,塘很大,叫它湖,我想,没有人会提出疑义,不过是在村里的水面,
天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听得见石川河水在哗哗流淌。擦去窗玻璃上凝满的水汽,我贪婪地往外看,山冈上烟雨迷离,树木葱茏,显出新开垦的痕迹。那些树行距规整,高矮相当,长得蓬蓬勃勃,欣欣向荣。当地朋友说,这是新引进的柿子树,果实如乒乓球大小,经济价值高,是县里的特色产业。  我回头再看,被雨水洗得闪闪发亮的叶片中,果然有密密麻麻的小红果缀满枝头,如漫天星光。公路两边种着的一片片油菜,花期已过,正在结籽,一阵阵
摘要:文天祥所创作的《〈指南录〉后序》一文,以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和谐统一闻名后世,在文中,文天祥表现出了其民族气节与爱憎情感。教师只有带领学生以探究性的方法分析文本,才有可能全面领会文天祥的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语文;分布策略  宋末文人文天祥所创作的《〈指南录〉后序》,系统回顾了其自德佑二年二月以后出使谈判、脱险南返的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了解作者、了
最爱吃鸡蛋。肉末蒸蛋、番茄炒蛋、油炸荷包蛋……几乎鸡蛋的任何吃法都能成功挑起我的食欲。  小时候,能有几个鸡蛋吃,绝对是令人艳羡的。  上世纪70年代,母亲在重庆锻造厂医务室工作,我家就住厂里宿舍楼。厂子小,只有四五百人,地处郊区,周边都是农田鱼塘。每天清晨,我都在附近农村“五星广播站,现在开始对社员广播……”的高分贝喧闹中醒来。  眼闭着,母亲熟悉的气息氤氲而至。眼睁开,一只白水煮鸡蛋已热腾腾地
《新生态学校·理念篇》中提到:“文化治校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我认为,学校管理要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必须保证一个前提——尊重教育规律,经过两个阶段——制度管理、立己达人。  一、尊重规律,立德树人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将之运用到教育中,就要求管理者不靠外在的强制措施和方式,而是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教育最基本的规律包括:第一要教育学生做好人,一定要坚守高的道德标准。第二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读书
这是首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就是北京城南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8月23日零时,当我们走进新发地市场神农门,浓浓的蔬菜和水果气息便扑面而来。  此时,一辆辆挂着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海南、甘肃、湖北、安徽等地牌照的大货车不断驶进货场。  “3车近7万斤新鲜黄瓜50分钟就脱销了”。说话的是被称为“黄瓜大王”的王金明。这些黄瓜是昨天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