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体验数学之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_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认知全过程,提升数学知识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方式,最终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融入;生活
  中图分类号:C931.1,C41,B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65-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亲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数学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欲望。因此,需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有高的教学技能、丰富的学问、扎实的基本功,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创设教学情景,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体验到数学课堂的乐趣。
  一、创设生活学习情景,增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充满数学,课改后新教材中,许多概念、定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如果数学课堂中一味的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忽视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难以体验数学的乐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比如:学生去超市买东西,买了多少共多少钱?付给售货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这都是数学。再比如出去旅游,到旅游景点要买票,大人多少钱一张票,孩子多少钱一张票,全家人共花多少钱?还比如出门打车,起步价6元,然后每公里1.6元,那么行程10公里应付多少钱等,这些将小数加减乘除都融入生活,这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理解和消化数学,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为学习数学增添了乐趣。
  二、集中课堂注意力,激发兴趣
  教室在课堂上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对象上,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中去。教师可以尝试用直观学手段,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注意力,加强学生注意力的训练,可以用直观教具、动作表情、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习生活多样化、精彩化。慢慢地孩子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题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手开始。比如教师教学生口算除法时,80÷2=40,先让学生通过分小棒领悟到,80根小棒每捆10根就共8捆,再将8捆平均分成4份,每份2捆共20根,通过动手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理解80÷2也就是把80看做8个十除以2,等于4个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凡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都可以将被除数看成几个十,采取这种方法孩子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同时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降低了孩子学习的难度,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生活的学习历程,调动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早有训语:为师者要“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材的不同和学生的差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要让书本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起来,通过模拟一些生活场景,对于积累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使之课程中的问题顺利解决,让学习的过程变得多姿多彩,在于知识学习融合过程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就能够明显凸显出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会伴随一种亲切感,只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乐趣。例如五年级上册《位置》中数对教学中,在拓展练习时,教师先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然后根据教室里同学们座位的情况,然后用数对说出你的好朋友的位置,被说中的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对于这两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针对数对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此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亲身体验,在提升主动性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认知全过程,提升数学知识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方式,最终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说,是非常关键性的一个任务。有效性这一概念的提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要求,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被重视,传统的老师黑板讲课学生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进行分析,为小学的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学生;主体地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 在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续写类作文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综合表述能力和作文创新精神。因此,这类题材深受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进行训练。文本从六个方面对如何续写好作文提出了有效地指导。  关键词 续写作文;小学语文;作文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3-0162-01  续写是按原文的意图,接续原文的内容情节,使之获得
摘 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历史作为一门学生重要学习的学科,需要历史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善与创新,激发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历史图片,为学生展示出当时的历史相关事件场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以及历史的源远流长,从而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增强历史课堂教学
摘 要 阅读能够改变命运,而经典阅读能够让命运更美丽、更精彩。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探索实施经典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将经典阅读教学工作做好,让学生接受经典美文的熏陶,开启幸福人生。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8,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137-01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经典
摘 要在“互联网 ”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下,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在进步的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高中历史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课程内容虽然传统色彩较重,但是仍然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使学生在有关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上更加全面深入,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提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 ”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校课堂的构建现状进行简述,随后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对“互联网 ”
摘 要 陶行知是一名教育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教育思想具有深刻而持久的教育意義。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语文的学习更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陶行知思想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新要求,是高中历史教育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出历史学科命题紧随时代步伐、强化社会教育功用和关注学科素质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命题趋势  中图分类
摘 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与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对于我国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而言,英语的学习缺乏语言环境。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86-01
摘 要 文章利用教育教学中亲历的生动案例,阐明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及成长环境的差别因材施教,给以不同的教育引导。相信他们、关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信心滋润生命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 信心;培养;尝试;成功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77-01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相信孩子,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