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低山区灌木资源调查研究

来源 :河南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行山低山区拥有丰富的灌木资源,灌木共有24科54属146种.采用样带、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太行山低山区野生灌木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蔷薇科、忍冬科和豆科是观赏灌木的优势科;蔷薇属、忍冬属、胡枝子属、绣线菊属等为优势属;酸枣、黄荆、黄栌、黄刺玫、扁担杆等为优势种.根据植物的观赏特点,划分5种类型,其中观花灌木数量最多,占82.88%,其次为观果类和观叶类,分别占53.42%和47.26%;观姿类和观干类相对最少,分别占23.29%和16.44%.表明太行山低山区灌木资源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其他文献
河南省太行山区是核桃主产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河南省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核桃种植已成为该区域内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但目前生产中,由于良种化程度不高,尤其是缺乏适合本区域生产的良种,严重阻碍了该区域核桃产业的发展.主要着手于河南省太行山浅山区8个核桃良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研究,旨在选出适合该区域栽培推广的核桃优良品种.
望春玉兰于早春2月下旬开花,先花后叶,一个生长周期开花1次.2020年7月,在河南省南召县首次发现2次开花现象.为弄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以南召县生长的望春玉兰为试验材料,通过走访林区林农,并设置调查路线,查阅南召县多年气候条件和试验地近4年来气象资料,连续开展4年望春玉兰气候环境因子调查分析,以揭示望春玉兰出现花期变异的影响因子.2020年之前没有发现望春玉兰2次开花现象,2020年6月下旬至7月初,出现了望春玉兰2次开花现象,2次开花的性状与早春1次开花的性状一致,比较稳定.望春玉兰出现花期变异现象与多
为了解长大基坑止水帷幕深度变化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合理设计基坑止水方案,以厦门市某明挖暗埋湖底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考虑地层实际分布情况,利用PLAXIS 3D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精细化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变化止水帷幕深度,计算止水帷幕与砂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基坑降水渗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总渗流量,刚进入湖底段>陆地段>湖底段;由于长大深基坑地层空间分布复杂,止水帷幕深度局部未穿透砂层,陆地段和湖底段出现局部渗流量偏大现象;止水帷幕的局部加深,对地下水渗流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为了阐明FGF10基因对山羊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试验以简州大耳山羊羔羊的成肌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为肌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10基因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腺病毒过表达和SiRNA干扰技术、形态学观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10基因功能获得和缺失对成肌细胞中肌管形成的影响,以及分化相关基因MyoD1、Myf5、Myf6、MyoG的表达情况.结果 表明:成肌细胞在分化第2~4天时,出现大量肌管,诱导分化成功.FGF10基因随着成肌细胞分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
在甘肃干旱区域的山地造林中,采用容器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通过使用泥炭、圃地土、锯末,开展容器育苗实验,发现R1处理(泥炭100%)的配比比其他基质实验配比的生长效果更好;R3处理(泥炭60%,圃地土40%)综合效果最佳;R6处理(泥炭40%,圃地土50%、锯末10%)更加贴近操作实际.
为了探讨不同组合同/异型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的影响,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全株青贮玉米,并用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共分为4组:CK组不加任何菌剂;T组按照1∶1比例添加同型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添加量均为1×105 cfu/g;Y组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布氏乳杆菌,添加量为1×105 cfu/g;TY组按照1∶1∶1比例添加同型、异型发酵乳酸菌,添加量均为1×105 cfu/g.对贮存0~60 d的全株玉米青贮的主要微生物数量、发酵指标和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在贮存第8~35天,TY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卡盾事故是制约施工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本文依托岱岭隧道TBM在硬岩地层中施工卡盾实例,简述TBM掘进机选型及刀盘配置方面的考虑,针对在硬岩地层中卡盾事故,分析了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实践证明,通过在土仓下部开口、凿除相应部位围岩,可成功脱困.
从2003年起,从云南昭通引进福建紫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树种具有巨大的潜在适应能力,引种后完全适应试验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且生长迅速、树高冠大、枝叶繁茂、抗寒性强.其中的优良类型与现有紫薇良种相比,花色美丽、花大花繁、花期长、观赏性价值更高.
“双碳”目标的提出基于全球气候变化极其严峻的状况,展现了中国的担当与责任.但我国自“双碳”目标提出到完成碳达峰只有10年时间,对于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加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与利用,对于碳排量大的能源应进行科学创新与研发,寻找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可行性路径.如何从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平衡等方面来探讨碳达峰与碳中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何影响及如何尽早实现碳达峰的路径.
我国沿海地区地基土多为软弱土质,为加强其承载能力,需要对软弱地基土进行处理加固,水泥搅拌桩为较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方法.本文通过对两种初始含水率下,四种固化剂对固化土的加固作用的研究,对各个试块断裂面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各个养护龄期下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固结物含量以及固结物烧失量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固化剂水化产物的类型和含量,并对固化土试件进行了微观特征观测,分别探究了含水率和掺合料对水泥搅拌桩固化土强度的影响,发现了待加固软基土体的初始含水率对固化土强度的影响较大,高含水率既会产生较多的水化产物以加强水泥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