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那么,就让我们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1)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2)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3)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1781年康华利投降;(6)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引导学生联想: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唐中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清初的“地丁银”制度这些知识“点”。由这些“点”就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始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的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
宏观纵横联想。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阶段性纵横联想。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有关联系,使知识结成有机整体。“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例如复习唐朝史,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索。“横”是要搭起整体框架,扩大视野。
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同时要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1905年俄国革命。又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地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由今溯古,强调重点。例如当前重视法制建设,就要加强中国近代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等史实的联想复习。
总之,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信阳市第九高级中学)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1)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2)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3)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4)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5)1781年康华利投降;(6)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引导学生联想: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唐中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清初的“地丁银”制度这些知识“点”。由这些“点”就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始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的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
宏观纵横联想。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阶段性纵横联想。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有关联系,使知识结成有机整体。“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例如复习唐朝史,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索。“横”是要搭起整体框架,扩大视野。
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同时要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1905年俄国革命。又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地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由今溯古,强调重点。例如当前重视法制建设,就要加强中国近代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等史实的联想复习。
总之,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信阳市第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