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的滋味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应该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让“读”发挥出更好的效应。
  关键词 朗读 感知 领悟 表达
  
  语文该怎么教?它首先是一个阅读的过程。阅读是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直接决定了人的眼界、学识和综合修养。因此,语文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让孩子们喜欢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该怎么来体现这个“读”的过程呢?
  语文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这3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如果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如果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一、自读——感知有“量”
  
  读书贵在白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学生,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精读——领悟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白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三、诵读——表达于“情”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那伤感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情境,读得极富感情。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的眼眶中饱含着泪水,还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这是悲痛的泪水,这是敬佩的泪水……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教学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在读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升华自己的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读”充盈我们的课堂,“读”出语文的独特的滋味。
其他文献
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推进的今天,情感教育已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学科教学中,关注情感教育,能够营造最佳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持久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初
介绍C波段GaAs MMIC A类放大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作为例子,给出了该放大器的测试结果:5.5GHz频率点下的输出功率为10W,增益5dB,功率附加效率36%。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四,而农村初中生占全国初中生的三分之二。由于农村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初中英语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教师应寻求适应当代中学生发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要走进生活,让学生学会创造;要服务生活,体验数学价值。通过“生活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课堂 学习兴趣 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那么,在教学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在训练学生正确、得体、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但是,现在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英语
亲爱的西子姐姐:rn您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最近,我和几个朋友在上课时说话,很吵闹.老师就叫我把位置搬到讲台前面.我很厌倦这个位置,每次看大屏幕,头都要抬得很高,很不舒
期刊
第一幕rn(杨林林妈妈前两天参加了自己同学的生日派对,特别羡慕同学有很多礼物可以收到.12月底,就是自己的生日了,她也想收到女儿送的礼物.)rn妈妈:前几天我去参加了你周阿姨
期刊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C12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胃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329例胃肠癌初治患者C12芯片的检测结果,寻找出与胃肠癌相关性最强的肿瘤标志物,计算各种肿瘤
化学是初三要学习的一门新课程。学生在以前均没有接触过,要想在一年的时间里认识并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Chemistry is the third day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