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汽车保有量逆势而上,2011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已达7000多万辆,当前国内民用汽车的保有量超过1亿辆,约占全球的10%,这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根据市场潜在需求分析,预计未来较长时间内,中国的汽车工业仍然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石油大量的消耗。去年我国加工原油4.53亿吨,汽柴油的产量超过了2亿吨。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现在我国确定了电动汽车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同时其他节能车,特别是现有的内燃机节能减排仍然是重要的任务。
未来十年是汽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攻坚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减排。大力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
现在国内的汽车工业集中度还不够,小而散,不能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要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建成世界汽车强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要加快加强统筹兼顾发展,坚持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步发展,确定电动汽车为发展方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我国乘用车油耗用了6年时间下降至去年的7.5升,当然比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欧盟是6.5升,日本是5.5升。到2015年乘用车百公里油耗要降到6.5升,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2020年还要进一步下降,达到每百公里5升,对乘用车生产企业进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有核算管理,还应把新能源汽车统一纳入核算体系,研究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水平的发展之路,促进企业研发生产,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组织行业进行攻关,创新发展。
在发展纯电动车方面,近年来国内在电池、电机、电控三个关键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体而言,由于存在着各自为战,重复投入的状况而没有取得关键性进展。没有组织行业的技术攻关,所以到现在并没有解决好电池问题,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组织行业攻关,产学研密切结合。这样才能使科研更有针对性。目前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应进一步组织对发动机、变速器,电控技术的攻关。还应加强对汽油、柴油质量的攻关,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推广。
三是发挥标准法规的先导和规范作用。中国已经发布了设计电动汽车的整体安全、电动电池、充电接口等6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规则,初步建立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法规体系。目前正在研究和修订电动汽车技术配件、实验方法、充换电站的技术标准,充分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前段时间的电动车事故引来网上诸多议论,因此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检测等方面,需要早日建立与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定相符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在25个城市建立了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推广,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累计达到了16000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了8000辆。这个数量仍然很小。目前虽然安装了各类充电站,但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上还没有跟上,组织措施还不够妥实等。实际推广的数量还没有实现计划目标,最近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的工作方案。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为支持和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实施节能汽车的推广政策。对购买1.6升及以下,以使用内燃机为主的乘用车给予每辆车3000元的补贴。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按照节油率和电池能量比进行补贴,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发布了车船税法和细则。进一步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了税收政策,为产业发展的杠杆调节作用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激励和约束政策措施。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石油大量的消耗。去年我国加工原油4.53亿吨,汽柴油的产量超过了2亿吨。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现在我国确定了电动汽车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同时其他节能车,特别是现有的内燃机节能减排仍然是重要的任务。
未来十年是汽车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攻坚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减排。大力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
现在国内的汽车工业集中度还不够,小而散,不能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要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建成世界汽车强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要加快加强统筹兼顾发展,坚持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步发展,确定电动汽车为发展方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我国乘用车油耗用了6年时间下降至去年的7.5升,当然比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欧盟是6.5升,日本是5.5升。到2015年乘用车百公里油耗要降到6.5升,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到2020年还要进一步下降,达到每百公里5升,对乘用车生产企业进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有核算管理,还应把新能源汽车统一纳入核算体系,研究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水平的发展之路,促进企业研发生产,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组织行业进行攻关,创新发展。
在发展纯电动车方面,近年来国内在电池、电机、电控三个关键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体而言,由于存在着各自为战,重复投入的状况而没有取得关键性进展。没有组织行业的技术攻关,所以到现在并没有解决好电池问题,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组织行业攻关,产学研密切结合。这样才能使科研更有针对性。目前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应进一步组织对发动机、变速器,电控技术的攻关。还应加强对汽油、柴油质量的攻关,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和推广。
三是发挥标准法规的先导和规范作用。中国已经发布了设计电动汽车的整体安全、电动电池、充电接口等6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规则,初步建立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法规体系。目前正在研究和修订电动汽车技术配件、实验方法、充换电站的技术标准,充分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动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前段时间的电动车事故引来网上诸多议论,因此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检测等方面,需要早日建立与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定相符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在25个城市建立了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推广,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累计达到了16000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了8000辆。这个数量仍然很小。目前虽然安装了各类充电站,但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上还没有跟上,组织措施还不够妥实等。实际推广的数量还没有实现计划目标,最近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的工作方案。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为支持和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实施节能汽车的推广政策。对购买1.6升及以下,以使用内燃机为主的乘用车给予每辆车3000元的补贴。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按照节油率和电池能量比进行补贴,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发布了车船税法和细则。进一步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了税收政策,为产业发展的杠杆调节作用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激励和约束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