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实现政治课美育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的美育,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享受着美,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运用多媒体手段,能更好地展示美的形象、感悟美的旋律、体味美的神韵,实现政治课的美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的形象
  
  美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育必然是虚无的。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现鲜明形象是美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的协助下,学生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的美中把握美的真谛。
  如在讲授《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课时,为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对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从美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旋律,一幅幅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寨沟;气势恢宏、人杰地灵的东岳泰山……随着学生一阵阵的惊喜赞叹,他们陶醉于伟大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
  
  利用多媒体感悟美的旋律
  
  政治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创设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拓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在《集体力量大》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导入的手法。我用VCD影碟光盘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又用影碟机播放了一首MTV《团结就是力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旋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体味美的神韵
  
  美的神韵是内涵与形式共同创造出来的有机结构的灵魂,是审美情境中的最高境界。神韵在美的意境中具有含蓄性、联想性、无限性、象征性等特点。在政治课美育的协助下,在优美的音律和鲜明的形象中,美的神韵飘然而出。
  神韵美的体味在于丰富的想象力。在《封建社会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课中,为体现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显现,我放映了著名画家达·芬奇经典作品《蒙娜丽莎》的专题片。在放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很感兴趣。有学生问我微笑中隐含着什么?我结合课本内容阐述了《蒙娜丽莎》的历史意义,指出一位资产阶级女市民朴素的衣着、慈善的微笑表明新兴资产阶级的自信和反封建的人文主义精神。当即有学生表示反对,认为答案不仅如此。我收集了学生的反馈信息,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慈母的关切,有的认为是思念亲人的真情流露,有的认为是领略自然美景的愉悦……针对学生的理解,我作了总结,《蒙娜丽莎》为什么魅力永存,微笑为什么永恒,关键在于这幅画的神韵美,微笑之中留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结合各自的审美心理,会得到不同的美感。学生通过联想,体验到了艺术作品的神韵美,在有限的画卷中感受无限的美的世界。
  神韵美在美感生成中除体现联想之外,还表现为深刻的象征意味,象征载体越浓缩,象征空间越广阔,神韵美的体验就越强烈。在《不忘师恩》这一课教学中,为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我播放了流行歌曲《好大一棵树》。随着流动的画面、动人的旋律,我很自然地把“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的大树演绎成教师的象征。随即我问学生,大树除教师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学生凝神思索,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象征质朴的农民,有的认为象征辛勤的劳动者,有的认为象征历史沧桑的祖国……在总结中,我找出象征歧义性正是美育的神韵所在,神韵美的体味是美感教育的升华。
  美育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启迪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是个崭新领域,有待于我们教师的努力探索。
其他文献
所谓幼儿语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幼儿探究知识、培养能力和幼儿掌握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我在日常教学中也注意努力建设有效的幼儿语言课堂。    一、有效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     1.尊重幼儿的实际状态。尊重幼儿的基础。学习前,幼儿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这就意味着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只是幼儿知识经验中
段某,男,28岁,个体经商者,于1998年6月17日入院.主诉:双下肢无力8年,加重2年.现病史:自1989年始,常觉站起困难,行走时间稍长即感双下肢乏力,因无其他不适,未治疗.2年前双下肢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科普资源非常稀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科学技术教育目标,这是我们一直苦苦探索的课题。    ■ 挖掘校内科普资源    科学教育实验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他们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真正发挥环境育人、怡人作
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类似如下的问题.【题目】甲、乙两城市相距160km,某车队每天6点至22点,在两城市对开长途汽车.为讨论问题方便,假定汽车做匀速运动,速度为80km/h.每隔1h开出一班车.
鲁迅的文章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很强,是语文课本中的点点奇葩,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初中语文课本中一些鲁迅作品教学的感悟作点浅析。    一、聆听他的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歌    鲁迅的很多作品都有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精彩描写,表现了他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情感。如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写道:“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根据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真的按照这样的规律运动吗?你能否通过实验证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