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探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做好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良好阅读能力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解基础,这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也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语文阅读教学模块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及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在于相关教师应打破教学常规,应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及教育手段,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将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几个方面。相比以往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对于能力要求的指向更加明确,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切入点以及具体的要求。
  为了达到新大纲的要求以及完成能力目标,需明确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帮助,这主要是因为经常阅读的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收获大量新的知识,同时通过阅读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考对作者的思想及情感获得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及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提升。此外,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还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帮助,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及写作素材,同时能够受到文学大家的熏陶,保证自己写作时语气的流畅通顺,进而为语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教学中,作品内容以及作品的结构如果都是以教师口头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往往较浅。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及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将自己作为阅读教學主体,而是应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作品,教师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梳理作品结构及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深入感知文章。
  比如在教学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这一课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身残志坚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过程应抓住“我”与地坛以及“我”与母亲这两条线索,以此进行文章阅读,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再比如教学《囚绿记》这一课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应始终紧扣一个“绿”字,通过文章中对择绿、近绿、囚绿、释绿等的描述来深入品味文章,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及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抗敌精神的歌颂。
  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读感知的方式,让学生对作品获得深刻的理解,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帮助。
  (二)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获得对文章的深刻感知
  虽说通过教师讲解及学生自读能够让学生对文章获得一些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常常停留于表面,很难获得对作品内涵的深刻感悟。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对文章做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高中语文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文章对“送去主义”本质及危害进行阐述,作者主要列举哪些事例来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提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到国民党给侵略者送古董、送画的丑恶嘴脸,进而引导学生交流探讨“送去主义”对子孙的危害,帮助学生理解“送去主义”的本质。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深入阅读并获得深刻的体验。
  (三)彰显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生成体验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常常都采用单调老旧的方法,不容许课堂中存在异样的声音,对于作品形象的正反面理解常常要求 学生保持相同的看法,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巨大的局限。高中语文中所收录的文章都有特定的意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用标准答案及统一思想的方式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应尽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情绪,使学生能够生成自己的体验。
  比如在教学《边城》这一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沈从文笔下唯美的爱情故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少女翠翠的感情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分析翠翠的爱情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的,通过学生自由理解与想象,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体悟到沈从文先生写作方式,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帮助。
  三、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有效教学,实际教学过程需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来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与知识脉络,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进而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通过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帮助学生体会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及意蕴。
  参考文献
  [1]邵军.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
  [2]史晓东.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6(1).
  [3]耿雪青.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5).
  [4]吴忠静.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5(14).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在中职学校进行《雨巷》一课的有效教学?通过策划组织表演展示等学生活  动,增强对诗歌的情感体验,主动培养审美能力来实现。怎样实现《雨巷》的教学重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在导入的环节播放《雨巷》歌曲,让学生感受这首诗被演唱出来时所能传达的感情。《雨巷》是一首音乐感、画面感都很强的现代诗歌。在总结阶段,我回答了学生“为什么要学《雨巷》”“学《雨巷》对我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元化教育评价已然成为教育实践的主流模式,通过对学生教育的多元评价,使学生的能力获得认定,并结合相关的评价要素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及行为变化进行测量,同时也为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建立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纳入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从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学生的相关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立足于实际给学生以帮助,建立其学习自信心,促进教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价值;教学策略;科学性;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两节研讨课后的教学反思  2014年11月,
【摘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语文写作过程正如做好一顿饭,需要一定的素材方能够让其丰盛起来。写作素材便如同做饭所必需的食材,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帮助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相关途径,促进小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倾情表达,笔下生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实践;生活;网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冰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此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在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学科也
【摘要】“读”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读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读”占鳌头,“读”具匠心,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情感。  【关键词】语文课;“读”;品读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以读代讲,水到渠成  眼下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上课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学生一时说不出或说不准意
【摘要】课堂导入是一门学问,应该合情合理并且具有启发性、引导性。你不仅仅要考虑学情而且要考虑文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一半,想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责无旁贷。  【关键词】课堂导入;“两分钟”;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引子,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促使他们进入学习情境。因此课堂导入至关重要,但是现实教学是课堂有导入环节,但
【摘要】“实践体验”是指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让其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发现,进而触发真  实情感,从而获得知识。而创设机会、做好转化、及时评价以及结合其他方式则是解决如何巧用实践体验进行低年级写作教学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实践体验;低年级;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低年級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作(也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双翅膀,也是语文教师的左膀右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老师只有对学生、对文本、对生活有真情,在写作教学中才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写作时真情流露。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激其欲望,教其方法,唤其良知,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打开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闸门,构筑学生情感的圣洁之地,彰显真情,流露真感。  【关键
【摘要】文体意识指导下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应结合学段目标要求、学情、文体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依着葫芦来画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庖丁解牛抓关键和融会贯通来创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渗透自觉的文体意识,提升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关键词】文体意识;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意识的渗透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缺乏文体意识的教学实则是教师文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