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中非婚姻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o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里留学生苏恩卡里1976年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了一年汉语后,次年进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1979年夏季,该校部分中外学生发生冲突。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作为市政府外办工作人员,我同一些外国留学生有过多次接触,苏恩卡里便是其中之一。起初他情绪十分对立,经过反复沟通,逐步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慢慢便“化敌为友”,最后如他所说,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加兄弟”。
  1981年7月的一天,我去学校看他,小伙子一反常态,显出少有的严肃和拘谨。几番嗫嚅后,他终于吐出一段话:“我很快就要毕业,在回国之前,我想和一个中国姑娘结婚,她叫董美丽。李老师,你看中国政府能批准吗?”我微微笑了一下,对他说:“只要你们的选择是负责任的,彼此真心相爱,又符合婚姻登记条件,中国政府有什么理由不批准呢?”苏面有难色地说:“可是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非洲人能同中国女孩子结婚。”“那么,不妨你来领个头,当第一个吧!”我的鼓励坚定了小伙子的信心,当年10月13日,结婚证即送达苏恩卡里手中。第二天他打来电话:“昨天我领到了结婚证。告诉你,老师,我流泪了……”
  幾天后,苏恩卡里带着结婚证飞往北京。
  眼前两张鲜红的结婚证着实令马里驻华大使激奋,他当下决定:“我要为你们举办一个隆重的婚礼!”
  董美丽的母亲被请来了;近四十个非洲国家的外交官,其中包括12位大使,被请来了;几家外国通讯社的记者也被请来了。10月31日,婚礼大厅中央高悬马、中两国国旗,马里大使身披国旗绶带亲自为这对异国新人主婚。他深情地说了一段开场白:“这几年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允许中国人同外国人通婚,但我只是耳闻,未曾目见,而且听说与中国人结婚者又全是欧美人士。今天,我亲眼看见董美丽小姐嫁给了我国的留学生。事实告诉我,非洲人可以同中国公民结婚了,对此我由衷感到高兴。”
  大使走近两位新人,在马、中两国国旗前,当着特邀法律证人的面对董美丽说:“依照伊斯兰教规和马里的法律,在事先征得女方同意的前提下,男子可以娶妻四人。现在你可以直接问苏恩卡里,他是否还打算娶其他的妻子?”董遵嘱向苏提问,苏恩卡里当着大使和法律证人的面,向国旗郑重宣誓:“同董美丽结婚后,绝不再娶。”大使随即对苏说:“你既已宣誓只同董美丽一人结婚,那么你回到马里后如再和他人结婚便是违法,明白吗?”苏答明白,并签字为证。大使又对董美丽说:“尽管马里法律允许男人娶四个妻子,但苏恩卡里已正式宣誓同你婚后不再他娶,今后他若失信,你有权对他起诉。”
  不久,在上海非洲学生中又接二连三出了好几个“第一”:第一个扎伊尔人马贝嘎结婚了,第一个布隆迪人德奥结婚了,而且同样受到本国驻华大使的青睐,为他们在北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婚姻变化是社会进步的缩影。中国跨国婚姻迅速增长的时期,恰恰发生在改革开放这35年里,这也折射了中国社会组织、时代思潮的日趋多元与开放。
其他文献
我爷爷弟兄六人,爷爷排行老六,人称“汪六先生”。爷爷是个书呆子,每日里读书写字,除了吃饭睡觉,其他一概不闻不问,真正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爷爷的大哥先后娶了三房太太都没能留得一男半女,爷爷便将我父亲过继给了他。父亲十几岁时,我大爷爷去世,父亲继承了他的全部遗产———三十亩上好的菜园以及河下一溜十间平房。  太平日子没过几年,抗战爆发了。日本鬼子来了之后,居民们纷纷逃离,爷爷迫不得已,也带领全家加入
茶叶入肴的方式一般有四种:一是将新鲜茶叶直接入肴;二是将茶汤入肴;三是将茶叶磨成粉入肴;四是用茶叶的香气熏制食品。茶肴的特点在于利用茶特有的清香调味除腻,增强菜肴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  绿茶为豆腐提味。綠茶是一种非发酵茶,因其叶片及茶汤呈绿色而得名。绿茶叶嫩而香、口感好,适合烹制清新淡雅的菜肴,如龙井虾仁、绿茶肉末豆腐等,不仅能发挥出食物原本的味道,还能为菜肴增添茶的香气。  红茶能去腥养胃。红
学做新菜可以看菜谱或请教行家里手,也可以不拘一格,根据自家的经验,灵活变通,自创新菜。  比如,有的菜谱上介绍“醋熘肉片”,用酱油、醋、黄酒、淀粉、盐、葱、姜、蒜末,勾成芡汁炒羊肉片,特点是不放糖,突出醋与葱姜蒜反应的香味。如果不吃羊肉,用猪肉片代替,效果也很好。用来烹鱼也可以。  苏伯汤,一般用牛肉、西红柿、洋白菜、芹菜做。但没有牛肉,用猪肉也可以。  一些南方人常喜欢把鱼泡在酱油、葱、姜、料酒
我吃过不少忆苦餐。  1970年年底,长沙飘起雨夹雪,小北风一吹,湿冷砭骨。  我们车间是在那天吃忆苦餐的。全厂四个车间,我们后面是卷烟车间、包装车间,此外还有维修车间。厂子人多,每个车间轮着吃。一到下午4点钟,车间指导员就拉下总电闸。各式机器———蒸烤机、抽梗机、切丝机、磨刀机……霎时停歇下来,有一阵寂静得耳膜发胀。灰尘迷蒙的车间上空,扯起了一条十分鲜艳的横幅:“忆苦思甜大会”。两边各是一条联语
1965年夏,我高中毕业,高考后回到家乡,成为生产队中的一名新兵。8月18日,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到田里劳动了。约11时,弟弟跑来,说是学校来人了,叫我马上回家。我和弟弟一路小跑,到家时老师正在家门口等我,见面就说:“世焯,恭喜你,我给你送入学通知书来了!”我急忙接过通知书,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中央财政金融学校新生入学通知书”的字眼马上跃入眼帘,我考上了!那一刻,我的心几乎蹦出来了。我沉醉于欢乐
62年前我参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在长津湖战役中获得二等功奖状。奖状为纸质,长27厘米,宽19.5厘米,发证单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司令部、政治部,发证时间为1951年7月15日。  这次立功纯属偶然。 1950年11月28日,志愿军27军所属三个师在朝鲜长津湖参加围歼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七师的第二次战役。敌军被我军分割包围在新兴里、下碣隅里、柳潭里等战略要点。在我军强大攻势下,坚守新兴里
人生在世,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可是,生不逢时,青年时代我一直在“打饥荒”。  1959年春,生产队的粮食基本都上缴国家了,公共食堂还勉强撑着。吃什么呢?主要吃红薯和胡萝卜,用极少的麦面勾一下芡,根本闻不到面的香味。  我在枣阳二中读书,刮饭桶是丢人的事,却又不得不偶尔干一下。刮一个饭桶,可以装满一碗,一路走一路喝。因为刮饭桶颇费时间,必须抢在课前三分钟喝光碗里的凉粥。这是个黄金时间,因为同学们这时已
我插队在一公社茶场。这里有一百多号知青、一百多号本地农民,分三个工区六个队,负责近六千亩茶园和少许稻田。在地上劳动的时候,尤其聚在樹下或坡下工休的时候,聊天就是解闷的主要方法。农民把讲故事称为“讲白话”,一旦喝过了茶,点燃了旱烟,就会叫嚷:来点白话吧,来点白话吧。  像农民一样,知青中有些故事大王,相当于口头图书馆。邻近的某公社就有这么一位。据那里的知青说,此人头有点歪,外号“六点过五分”,平时特
这是上世纪50年代,28岁男青年写给23岁女青年的信。他在朝鲜,一个志愿军小军官;她在浙江某小城,一个小学女教员。1957年7月至1958年8月,历时一年,共50封信,15万余字,从第一封刚被人介绍认识开始,到第五十封确定关系为止。  当它们呈现于我面前时,我非常惊诧。  惊诧之一,初三的语文水平是如此之高,每封信都长达两三千字,格式规范,叙述流畅,字迹清秀,通篇无错别字。虽纸张劣质,年代久远,蝇
1968年冬天,正是“三忠于四无限”开展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在大巴山下一所农村中学教书,知道一些当地农村开展这项运动的真实情况。  有一个公社召开干部会议部署“三忠于四无限”运动,主要内容一是表忠心,把“忠”字贴到每家每户,造成全公社一片红;二是学习和演练请示仪式,要把这一仪式贯彻到社员每天出工前、收工后和三顿饭前。参加会议的社队干部们都明白,把“忠”字贴到各家门上没问题,但是要把饭前请示推广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