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有效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fzwc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否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培养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成了能否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即使在教学中有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就本质而言仍处于被动的状态。只有将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它让学生在自主语文活动中获得经验,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活动中改进学生学习态度
  
  语文教育的人性魅力是十分明显的。初一阶段正是学生开始树立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帮助他们摆正人生坐标,使他们在学习中迸发浓厚的学习热情,产生拼搏向上的内驱力,从而以一种健康的学习态度投入学习,尽其所能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最终赢得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主体。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态度,有必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课堂师生关系。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是师生关系中的“平行中的首席”,应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共同商量问题、讨论答案等。学生有缺点,教师适时指出,教师教学有欠缺,学生公正指正,师生直言不讳,毫不遮饰。如:在“词语积累大展示”的活动过程中,我与学生一样都成为中队队员,师生寻找活动资料、探讨积累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消除了师生关系中的隔膜,学生的学习气氛也空前高涨。
  2.运用赏识性语言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一言一词的作用至关重要。赏识教育犹如一个醒目的路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乐学的态度。“赏识—成功”教育创建者周弘说:“我们的教育是翘起大拇指的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说:“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让每一面对大拇指的学生心灵舒展,发出由衷的一笑。“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我们所说的成功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成功,它可以只是一次习惯的培养、一次思想的升华、一次人格的完善。我们要把每个学生当作天才来欣赏,当作天才来培养。这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新的观念看待学生,让学生有信心,把学生心中的“我不行”变成“我能行”。
  
  二、在活动中矫正习惯,培养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辅之以一套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大胆质疑问难的习惯的养成等等。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一靠培养教育,二靠坚持不懈,三靠严格要求,有的甚至要强制实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把它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开学之初,我班很多学生有许多不良的习惯,无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针对这种现象,我特意设计了几项定期活动,如查字典、词典比赛,硬笔书法月月比,三分钟新闻复述,静心读书半小时等活动,督促学生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对学习习惯优化者,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经过几个月的活动训练,大部分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锻炼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热门话题相反论点的辩论活动;为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班内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作文竞赛;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我班举行了“小组速读谁更强”……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增强效果
  
  俗话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某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欲罢不能、乐此不疲的情感,以及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品质。在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引导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难懂的知识直观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遥观的知识生活化。我认为语文活动课能有效地、便利地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利用各种活动,不断发掘课本中的“趣味“因素,把抽象知识情境化,大大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掌握知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获得的知识也更牢固持久。与课文知识相关的活动课,还训练了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素质,教师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创造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与追求意向。
  
  四、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活动课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习惯,较传统教育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一个健康的学习小主人,也具有积极作用。
  人的禀赋千差万别,个人成长环境又各不相同,进入初中,学生极容易产生分化。①年龄特点分化。有的学生因到了这一特殊年龄阶段,自我约束力差,意志品质上缺乏韧性,遇难则退,给学习带来了困难。②个性心理分化。心理特点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往往自控能力差,做事只顾眼前,不顾后果,缺乏固定的指向性,在个人行为上表现为活泼好动、不专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刻苦认真、目标专一,有不怕苦的精神,但这些学生无法承受挫折与失败,往往陷入心理障碍不能自拔,自怨自艾,在学习上不利于自身的进步与提高。③环境差异导致分化。有的学生家庭环境较苦,有可能在逆境中奋发向上,而环境较好的,可能表现出怕吃苦、懒惰,自我原谅、自我放纵等心理,导致他们走入人生困境。学生有以上特点,要么积极向上,要么消极自卑;学习效果一是锦上添花,二是雪上加霜。语文活动课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调整教育模式,使他们整体健康全面地发展。
  学期初,我作了一项统计,学生中喜欢学习语文的只占27%,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促使我设计了几个活动方案。
  (1)分层次活动。如在“看谁接得上”的词语接力活动中,我分三年层次:优等生积累成语一百个,且要能正确运用;中等生要求认识成语八十个以上,并理解其含义;后进生掌握成语五十个以上,会读会写。这样“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并按学生的成绩依次类推,可“升级”,如后进生可升级为中等生。在这样的“升级意识中”避免了学生滋生依赖、不思进取的心理,清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
  (2)个性活动。人各有长,有的学生长于说,有的学生长于写。这学期我共举办了两次朗诵比赛,其中一次题目为《未来的我》的演讲,让学生争当节目主持人,小记者等。这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克服羞怯的心理,也能显示部分学生能说的特长;还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旅游创作等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编辑写作能力。
  如上所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非常重要的能动作用和实践意义。语文活动课教学,应加大探讨研究的力度,为学生未来的学习进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阵地。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美美术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因此受到教育者的广泛重视.其中,陶艺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对
肌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又称为GDF-8,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MSTN主要在成年动物的骨骼肌中表达,它的缺失及敲除可以促进肌
目的系统评价聚焦超声与微波比较治疗有症状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同时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教师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多多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小学数学学习不应该只是对数学知识的简单掌握,而应该是关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
“微课”是当前教育系统中常见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不断发展的.微课的特点是课堂短小,不占用学生太多时间,非常适合成人教育课堂使用.“翻转课堂”的兴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追求者,在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也使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 主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  素质教育与
英语词汇学习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与环节,而与之矛盾的是词汇学习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给初中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与负担.其中,部分学生和老师对词汇学习还
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学科,在社会的从业需求当中,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灵活的操作能力.因此当下的初中生需要更强的数学能力,为以